說說童年的時候父母的爭吵給你帶來了什麼影響?

童年心靈樹洞


童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段時間,也是一個人的性格塑造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得到了父母良好的照顧的兒童,會有比較強烈的安全感,長大後比較自信,勇於直面困難。相反,在這段時期,沒有得到父母的良好的養育,就會嚴重缺乏安全感,長大成年之後,由於缺乏安全感,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焦慮、抑鬱、自卑、怯懦、更有暴力傾向,家庭生活很難幸福,當然事業也不會有較大的成就。

那什麼是得到了父母的良好的養育照顧呢?是指有一個完整的原生家庭,父母性格相對溫和,對小孩有無條件的愛和接納,無論小孩的長相如何、智商高低、學習成績好壞、各方面的能力如何,都不影響父母對小孩的完整的愛。這樣的父母更多地是以身教影響小孩,注重培養小孩的價值觀、學習能力、生活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小孩按大人的計劃成長,更不以學習成績論英雄,也不在小孩做錯事或不聽話的時候進行打罵責罰。

相反,沒有得到父母的良好的養育的小孩,通常可能遭遇了這些不幸:父母的遺棄、打罵虐待、嚴苛的要求和責罰、拔苗助長、父母之間不恩愛不和睦、父母冷戰或長期吵架打架、父母離婚或外遇等等。

題主所問到的童年的時候父母長期吵架對兒童的身心影響,無疑是屬於第二種。在父母長期冷戰、吵架、打架、鬧離婚的狀態下,小孩會有相當強烈的恐懼感,這種生活狀態下成長的兒童,嚴重缺乏安全感。

由於嚴重缺乏安全感,自己又還幼小,無法對抗這個令他恐懼的世界和生活,他就會變得焦慮和抑鬱,成年後,自卑、情緒不穩定、易焦慮易抑鬱、自信心不足、自尊心低下、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能給他穩暖和保護的人。所以這樣的人,能比較容易地被誘騙,比如大家經常聽到的一個棒棒糖就能被哄得以身相許,就是這個原因。

我們每一個人,出生的時候都無法自己選擇什麼樣的父母和家庭。無論我們的童年的經歷和遭遇是什麼樣的,我們都可以選擇和過去和解,原諒父母的因為無知而沒有把自己養育好的傷害,對自己由此而產生的缺乏安全感和導致的焦慮抑鬱自卑等等負面情緒作了結。努力重新培養自己的安全感自信心,完全地接納自己相信自己愛自己,努力過上正常的幸福的生活。

祝朋友們都幸福,平安喜樂。



治癒焦慮抑鬱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或多或少遇到過家庭問題,對我們的心理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我經歷的父母爭吵問題:

我在一個在混亂和充滿衝突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有一對經常暴怒的父母。只要它們觀點不一致,它們就會大聲嚷嚷,誰也不退步,最終無一例外以吵架結尾。

有一次,放學很久了,媽媽還沒有來接我回家。晚上,我將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然後它們爭吵了起來。媽媽十分生氣的衝我怒吼:都是因為你,我們才吵架的!

這句話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它深深地刺激了我,我至今還記得。

對我的影響:

1. 缺愛

從小我並不缺衣少食,卻從來都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父母之間有強烈的距離感。即使是與親密的人相處,也會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使我無法對自己以外的其他人表達出溫暖和愛。

從小我就以為,只有自己變得優秀,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長大後,我變成完美主義者,以高的離譜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及自己身邊的人。而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夠好,也就會很難對自己的伴侶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的感覺和想法。

2. 溝通有問題

以至於從小到大我都認為,大聲爭吵和辱罵是正常的溝通方式。直到我離開家上大學,我才意識到我也在用這種溝通方式去和別人相處,這種溝通當時很容易傷害到別人。與他人相處過程中,經常會產生信任問題。

3. 缺乏安全感

童年,我常這樣想:如果連父母都不能讓我感受到安全感和愛,可想而知這個世界是多麼混亂而危險啊!

我認為家庭生活是不穩固的,所有的關係都是脆弱和不可靠的。因此,我不想要結婚。 我是怎麼疏導自己的:

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將童年的行為模式帶入成年,並在長大成人後一再重演父母的問題。

我嘗試過以下這些方法:

  • 避免陷入受害者身份

我們必須學會要避免陷入這樣的幻覺——在幻想裡,我們在家庭中是完全無助、無能為力的受害者。事實並非如此。尤其是,隨著我們不斷長大,我們能夠選擇我們在父母之間發揮怎樣的作用的。

  • 與自己的過去握手言和,並解決它們
  • 反思在積極身上出現的那些不恰當的行為模式,改變他們
  • 提高我們處理親密關係的能力。

我們對於家庭中成員現在的關係是有責任的。因此我們也有力量去改變在我們成年後的家庭的關係。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的勇氣、堅持。


光影侃生活


猶記得小時候父母經常會因為一句話、一個動作、錢的問題等等引起爭吵,每次都吵得驚心動魄,記得吵的最厲害的時候,奶奶過來打了爸爸一巴掌,然後這個吵架才控制住,我跟哥哥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著。這給我現在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壓抑,只要有人高聲跟我說話我的心裡就會產生恐懼感甚至想逃離那個場所。

父母的吵架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心理影響呢?

1、會讓孩子陳勝恐懼感,缺乏安全感。當父母吵架的時候,大人的激烈言行在孩子的眼裡就好像是世界崩塌了一樣,容易讓孩子產生無助、害怕、悲傷等情緒,但孩子用語言表述不出來,只能用“哭”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2、父母的吵架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我記得我的媽媽吵架時經常會說“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和你離婚了。”聽到這話時,我在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感,那會就在想“如果沒有我,那該多好。”經常聽到父母說同樣的話,導致我的內心很自卑,因為感覺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因為我的原因造成的。



尬鬍渣大叔


一、變得害怕無助;

看著父母爭吵,作為孩子,起初會感到害怕(源於激起了自身的迫害焦慮,害怕父母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自己),然後是無助感(自己的能力當時不足以勸導父母,平息爭吵,會讓自己的自戀受損,變得無助)再是

逃回自己的世界裡。(面對充滿危險的父母,只好把注意力轉向自身的內心,防止遭受迫害,變得內向)

二、與攻擊者認同;

雖然逃回自己的內心暫時安全,但對心理的影響是長久的。遇到相似的場景,又會激發自己的害怕,為了保護自己,只得向父母認同,變得和他們一樣――充滿攻擊性,這樣一來,就有能力去抵抗外來的攻擊了。

三、影響親密關係。

有關係總比沒有好,人是處在關係中的。長期處於爭吵環境中的孩子,會對婚姻產生恐懼。源於對異性的害怕,害怕會重複以前的關係。或者總是引導別人來攻擊自己,重新體驗,試圖修復自己經歷的創傷。

改變:

一、重新建立穩定的關係;

去找諮詢師諮詢或者尋找一個安全型的伴侶,對以前的關係進行重新體驗,建立穩定的新的關係。

二、找尋自己,接納自己。

正確看待自己,瞭解自己,時常注意自己的情緒感受,有憤怒的時候,不要壓抑,允許它的存在。接納一個真實的自己,不看低也不高看自己。


心理諮詢師小施


影響巨大,父母爭吵家庭氛圍緊張

百分之九十孩子回內向

對孩子智力影響也非常大,大腦處於緊張狀

態,不能有效的活躍思考更多的東西

社交能力差,自己缺愛也不會用愛

女的還好,男的容易受欺負

認知能力差,父母是孩子的起點所以…


偉人的生活思考


父母爭吵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很害怕父母分開,因為孩子愛父母兩個,孩子的內心還不夠成熟,沒有形成思維體系,不懂成人的世界,不知道為什麼吵架,孩子會認為自己做的不好才導致父母爭吵。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開始明白為什麼父母會吵架,但是童年的陰影仍是會留下。


梓月情感


因為父母的爭吵,造成了恐懼,安全感缺失,自卑等心理問題,更是因為他們的相處模式造成人際交往障礙


全春自主心理學周老師


對自己成人以後的人生影響深遠。


Czyjb2528


我想最主要是安全感!對長大的的危害就是依賴感強,患得患失!怕愛的人不愛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