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群體免疫」政策是否會使中國、意大利「嚴防嚴控」的努力功虧一簣?

櫻桃的家家


表面看這個白種人很聰明,懂得順應自然,遵守自然法則,物競天擇。

實則他這種做法有違自然法則,所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物競天擇的本意中應含有抵抗,和病毒抵抗也是自然法則,不抵抗就是有違自然法則,應被淘汰。


一粒塵埃浮於世


英國放棄抵抗!任由疫情傳播。看上去是這個國家無能的表現。

在我看來,這是一招不錯的棋,意大利剛開始封城,到處暴亂,英國現在告訴所有人,疫情自由傳播你不怕你就繼續,誰不怕死啊,肯定都老實待在家裡了,想去英國的看到這態度也不敢去了,等幾天沒人鬧了,都在家老實了,英國再來一個大反轉,得病的來治吧![呲牙]英國人果然腦洞大,佩服,佩服。不要臉了啥事都乾的出來。



島城虎哥


天神組織了一場考核,地球村所有成員都在場。

試卷第一個發給了中國。中國一看試卷就有些蒙圈——試題太偏了,以前沒學過呀!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等一幫狐朋狗友圍在一旁看熱鬧,美國拿手捅捅中國:“哥們,快點做,答案要告訴我們啊”!中國費了老大的勁才把試卷做完。

第二個輪到韓國上場。韓國也有些蒙圈:“怎麼我也要考”?天神沒說話,韓國只好硬著頭皮上,心裡暗暗給自己打氣:“好在剛才看了一下中國怎麼做的,漢字我認不全,但總還認得一些”。

意大利正看熱鬧,突然發現他的面前也有一張試卷,一時臉都白了。努力回想中國的答題動作,“嗯,好像是要先擺個八卦陣,哎,後面怎麼來著?打個電話問問鍾南山”。

意大利正學的有模有樣,美國也收到了試卷。美國正在給房子刷牆呢,“我沒空,不做!”順手把試卷糊在牆上。心裡嘀嘀咕咕“八卦陣我不會,漢字我不認得,怎麼做?做試卷,牆還刷不刷。”突然一聲響,抬頭一看,糊試卷的牆破了個大窟窿。

美國正鬧騰,瑞士也被試卷找上了門。瑞士本來還打算認真做個樣子,突然發現筆和凳子都被德國拿去了,桌子擺在了意大利麵前,瑞士捏著試卷迎風凌亂,兩手一攤,“我沒法做”。

英國沒想到試卷也有他的份,看到試卷那一刻,算算中國答題花的代價,看看意大利考得滿頭大汗,乾脆往地上一躺,“我不做了,天神,你想把我怎樣就怎樣。”大家趕緊上來勸,英國又崩出一句:“天神,我要所有人重考一遍!”



甪里居士


先別急著下結論,避免道德綁架,避免自己成為憤青。就我看到的新聞,我的理解是:

1. 英國的醫療是用來治病的,不是用來預防的,尤其是大規模預防和社會干預。

3. 他們應該是放棄預防手段,認為不可能做到絕對預防。病毒傳播的杜絕,在他們認為是不可能做到的。

——後續——

據說世界上500多位防疫領域專家聯名向英國政府請求,包括英國的專家,請求英國政府採取與世界一致的防疫措施,“群體免疫”這種做法太過冒險。目前英國政府還沒有新的措施。


北山閒話


如果英國的群體免疫成功了,病毒傳染被隔斷,全球就不會受到多大影響。

如果英國的群體免疫失敗了,就會成為大毒王,全球都會深受其害。

英國既沒有跟中國學習,全面封城,也沒有跟意大利學習,有限封城,而是採取了第三條道路:群體免疫,雖然不是完全繳槍投降,但是也屬於有條件投降了,和聖雄甘地的不抵抗運動有些類似(不知道印度是否也是類似做法)。

群體免疫從理論上來看,有成功的可能,但是也可能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比如:超高的死亡率。勝利前景也很誘人,比如:一勞永逸。

另一個風險是病毒變異,如果發生變異,同樣也會功虧一簣。

總體而言,風險大於機遇,全球承壓的可能性比較大。


茅草驛站


先從病毒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相當來說,變異的可能性大,可能產生亞型,不可能終身免役。所以群體免疫可能失敗。從感染人群看,新冠感染不分男女老幼,卻傳染性強。不防控感染率不可能保住60%,可能達到100%,死亡率1%——6%,死亡人口的代價在百萬之上,社會的承受力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看,英國的做法是極度不負責任的,這樣會使世界疫情無法控制,既害了自己也拖了世界。








千年菩提心


看到“群體免疫”四個字,我就想起了一百年前由流感病毒變異引起的“西班牙大流感”,是20世紀人類的噩夢。

1918年,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傳染病「西班牙流感」爆發。疫情從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軍營開始。隨後,流感傳到了西班牙,總共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

在1918年3月到1919年底,全世界大約20%的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醫學界保守預計死亡人數約為2000萬,而上限的評估人數到了近億,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

這次流感直接改變了人類的歷史進程,是造成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各國已經沒有精力再投入戰爭了。印度的大片莊稼無人收割,波蘭的農作物在土地裡腐爛,非洲和南美的銅礦停止採掘。

整個西班牙流感爆發期間,死亡人數佔到了當時全球人口的3%-6%,這是一個極其恐怖的數字,僅在印度,就有1700萬人口因感染而死亡,佔全印度人口的5%。

關於“西班牙大流感”的來歷,主要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當時協約國取勝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但同盟國必敗無疑了。無論協約國還是同盟國,他們都不想因為這次流感而讓本國民眾失去信心,因此,西班牙國內就掩蓋了這次流感傳播。

不過,從世界各國來看,當時世界上很多國家對這次流感都沒在意,有的國家甚至對這次瘟疫進行遮掩。所以很多人認為就是小感冒。但只有西班牙媒體認為這次流感是一次災難,而且國內民眾對這次流感稱為“法國流感”。但不幸的是時任西班國王傳染了流感,西班牙想掩蓋也不可能了。

而其他國家認為總算有了“替罪羊”,於是就這場流感叫作“西班牙大流感”,這種叫法也傳播開,一些國家民眾也誤認為大流感源於西班牙。

西班牙大流感”一直持續到1920年,這場給人類造成空前災難的流感,終於漸漸消失了。流感雖然消失了,但流感造成結果卻讓全球醫學界至今高度緊張,因為直到“西班牙流感”消失,各國醫學界依然沒有找到應對這種病毒的辦法,只能眼巴巴等著它自己消失!

可以想見,如果英國或者全球任由新冠肺炎流行,或許真像西班牙流感一樣,兩年後它也會悄無聲息的消失。但他所帶來的後果到底有多嚴重,我想,百年前的這一場全球大劫難同樣可以做一個參考!


夏陽之城


英國的群體免疫註定失敗

它想用分批漸進的方式感染,馬上就到夏天,病毒很可能暫時消失,算它已感染三分之一。

接著明年再來,把剩下三分之二感染完。

ok,再下一個年度,它免疫了,牛逼了,卻驚喜地發現別的國家人民已免費種了疫苗,搞笑不?

感染一遍就可以永久免疫,這還只是個假設。

退萬步來說,疫苗出不來,我們也不得不群體免疫,有他們作小白鼠,我們能做得比它好一百倍!


賀倫剛


西方人自以為自己是唐吉柯德,可以單槍匹馬挑戰病毒這個大風車。[捂臉]


使命182998017


這兩天,英國對待新冠肺炎的措施,引發了不少爭議。

他們提出了一個叫"群體免疫"的概念,主張不採取隔離措施,任由病毒發展,等到有足夠多的人被感染,也就有了足夠多的人產生了免疫力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

什麼是群體免疫呢?

按照英國政府專家組的說法,只要有60%的人群獲得免疫力,那麼這個病就基本控制住了,跟季節性流感差不多。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來的呢? 

一個群體要想阻斷病毒的傳播,需要形成所謂的群體免疫。怎樣才能達到群體免疫門檻呢?英國群體免疫門檻是由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決定的。R0就是平均一個病人傳染的人數,如果R0<1,這個病毒會越傳播感染人越少,就很難形成大規模的傳染。理論上,如果一個人群中超過67%的人形成了免疫,感染者傳染人數會小於1人。R0<1,流行病就得到了控制,群體就形成了免疫。

英國的「群體免疫」政策是否會使中國、意大利「嚴防嚴控」的努力功虧一簣?

按照英國的的做法,英國的醫療系統專門攻克重症患者,而讓病毒在人群傳播過程中,自行減弱毒性,甚至讓輕症患者自行產生抗體,最後達到群體的免疫。這明顯就是用活生生的肉體作為群體進化的器皿,而放任那些攜帶病毒的人,未免有失人道。

症狀輕微不代表危險降低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部分感染者由於機體的免疫力較強,感染後症狀輕微,可僅表現為乏力、輕度肌肉痠痛,可能並不知道自己感染,若不加防護,患者的飛沫、唾液、鼻涕等體液中的病毒還會傳給密切接觸者。

輕症患者若治療不及時,還會引起肺部病變加重,一旦發作,病情就會進展成為較為嚴重的程度,沒有醫療救治,僅靠自己的免疫力很難戰勝疾病。不得不說英國的做法有點賭博的性質,英國這麼幹,全球都應該馬上緊張起來。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新冠病毒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