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養蜂致富 勿忘"種子"義務。記“優秀項目”吳有通養蜂事蹟

吳有通是政和縣養蜂協會副會長、石屯鎮有通養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市農村青年致富工程"種子"。他常說:"我是縣關工委農村科技服務團培養起來的養蜂專業戶"。2000年吳有通開始養蜂時,由於不懂蜂群管理等技術,生產遇到了困難。這時縣關工委農村科技服務團名譽主任呂畝南及時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詳細向他講解山區發展養蜂業的好處,蜂群怎樣管理等一系列養蜂技術。在他的啟發輔導下,吳有通不僅對養蜂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且很快掌握了養蜂技巧。經過十幾年的實踐他的蜂群已從當時的20多箱、產值幾千元,發展到2016年的330箱、產蜂蜜8000多斤,僅養蜂一項年收入就達48萬元。2009年養蜂場被縣關工委確定為農村科技服務團養蜂示範場,從而更加堅定了他發展養蜂業的信心。

2009年3月,吳有通牽頭組織8家養蜂戶組建政和縣有通養蜂業專業合作社,到2016年社員發展到106人,合作社的養蜂產值達到768萬元,帶動周邊農戶280多戶,增收570多萬元,戶均增收2萬多元。

養好蜂技術是關鍵,合作社每年都聘請省農林大學蜂學院教授及市、縣養蜂專家來為社員進行技術培訓,每年召開一次現場會議,組織大家相互交流經驗,探討養蜂技術。他還帶領專業人員深入各個養蜂場開展中華蜜蜂養殖、管理、育種、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指導,不斷提高合作社社員的科學養蜂、加工生產技術及內檢技術水平。合作社嚴格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採取“五統一”服務,即統一採購物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收購、統一產品加工、統一產品銷售。合作社同武夷山“天天”、“新百家”、“華榕”多家超市,政和“大利家”購物廣場、政和保康藥店等單位簽訂蜂蜜銷售合同,實現銷售渠道穩定暢通,解決了社員們蜂蜜銷售難的後顧之憂。

為了管好合作社,吳有通從建章立制入手規範運作,做到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管理。產前做好蜂群管理,蜂場、蜂群、蜂王、蜂箱及巢脾等都有嚴格要求;產中做好流蜜期的蜂群管理與質量控制,嚴格取蜜工序及步驟;產後配有專職檢測人員負責合作社蜂蜜的各項指標檢測工作,完整地記錄日常消毒、獸藥使用、銷售等情況,做好產品檢驗、包裝、儲存和運輸工作,執行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同時合作社按市場要求配置生產要素,投資260萬元興建蜂蜜加工廠房,30萬元購置濃縮機、化驗室用品等一些必要的設備;2015年6月合作社花了15萬元購買一臺軟包裝機器,作為專門製作中華百花蜂蜜小包裝,每包25克,一盒2斤,40包,售價160元,方便外出人員攜帶使用,深受客戶歡迎。合作社還註冊了“有通蜂業”商標,取得QS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及南平市“知名商標”。依靠合作社鋪就的專業銷售網絡和品牌化經營,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形成合作社利用“公益林保護區”地理優勢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有效推動有通蜂產業規模化、高效化發展。

為確保養蜂業長期穩定發展,吳有通高度重視保護中華蜜蜂種群。2011年省農業廳將位於政和縣境內石屯鎮松源村萬畝公益林列入中華蜜蜂生衍繁殖基地標準示範區,合作社與國家蜂產業技術研發中心飼養與機具功能研究室簽訂“閩東北中華蜜蜂地方良種選育研究示範”內容的《試驗研究基地建設協議書》,旨在藉助中國農科院和福建農林大學科研院校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政和豐富的天然次生林資源,在中蜂活框飼養技術集成、優良品種選育和蜂機具的研發等方面進行科學試驗。同時,合作社結合當地實際,採取輪迴配套換種措施,堅持連年換種,在換種方式上利用引進適合當地條件的優質蜜蜂良種蜂王,在本地蜂種方式上可以利用引進適合當地條件的優質蜂蜜良種蜂王,在本地蜂場產卵培育處女王再與本地蜂場的雄蜂交配,使中華蜜蜂種群得到有效的保護,數量由合作社組建時的690群發展到現在的3920群。

吳有通及合作社的養蜂事業,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和廣大農戶的好評。2010年10月,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授予該社 “千社千品”富農工程專業合作社稱號;同年12月,榮獲“南平市知名商標”榮譽稱號;2011年2月被政和縣委縣政府授予2010年度“農村經濟合作先進組織”稱號,2011年3月,被南平市農業局、南平市供銷合作社分別授予2010年度“示範專業合作社”稱號,2013年12月被省財政廳、省農業廳、林業廳、海洋與漁業廳授予“省級規範化示範社”;2012年9月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稱號。如今,吳有通正帶領合作社全體社員沿著科學養蜂的創業之路闊步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