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我們的樂隊?

夢痕無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希望大家明白一點

《我們的樂隊》的核心固然是"樂隊"二字

但考慮到他作為一檔綜藝的性質,就不得不說綜藝的重流量和娛樂性與許多非流量專業樂隊所在乎的樂隊宗旨相悖這一點

1.大多數樂隊講究搖滾,而許多搖滾卻很難流量青睞,就看那些排行榜,有top的幾乎很少是出自樂隊

這就是這檔節目為什麼會請當前娛樂圈頂流之一的王俊凱,他的精明之處就在於處理專業性和娛樂性之間不可避免地矛盾

娛樂圈新生代代表之一的王俊凱給節目撐起大部分流量,有著多年樂隊經驗和專業素養的謝霆鋒蕭敬騰鞏固了節目的專業性

即便是難調眾口,仍然難以滿足部分對小眾音樂極致追求的人,但作為樂隊綜藝來說,這樣的搭配嘗試無疑獲得了大多數觀眾的青睞,滿足對熱點綜藝好奇心的同時,除欣賞音樂外還能借此多少了解到樂隊相關的一些知識(哪怕是皮毛),對如今大多數休閒時間碎片化的人來說,也是一件樂此不疲的事~

2.節目內容的多樣化

可以發現的是,在節目裡嶄露頭角的都是清一色的實力派,無論是身為rapper的王以太,全能製作的胡夢周還是跨界鋼琴師葉子等,都是其領域內的佼佼者,風格之多,專業之足,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表演無疑是一場場精彩紛呈的“神仙打架"

這也是我所欣賞的特點所在,沒有所謂的風格侷限,多元素的展現不是簡簡單單的羅列,而是尋找平衡點,在競爭中融合,在競爭中共贏!

3.節目製作的長久性

如果該節目僅僅是為了炒起熱度賺一季的盆滿鍋滿其實並不難,通過以及所暴露出來的缺陷和不足,完全可以就此完結,然後被層出不窮的類似節目所掩蓋,但如果節目想要繼續長久地做下去,那麼就要好好探討樂隊綜藝的深刻含義,即如何更好的處理專業性、娛樂性和重熱度重流量之間的關係,這就需要節目組不斷嘗試和創新。

也就是看他想要成為樂隊綜藝發展的墊腳石,還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ps:也不要質疑王俊凱能不能鎮住這些專業素養何其高的選手了,他本身就是作為合夥人和學習者的存在,給節目帶來更高的熱度,和更成熟的人學習交流才是他的目的吧~


無糧瓜農


先不評論王俊凱這首歌的如何。(其實我覺得受周董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不過是旋律本身還是切分律動,裡面那句“花也不再香 -111 23”讓我自動跳臺接到周董的《千山萬水》中的“你我同個世界-11 23 32 2”)

我們來談談這首歌的幕後。

一般來講,綜藝節目中歌曲的最終呈現。幕後的編曲和音樂總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陳子龍作為一名年輕的香港音樂人,這幾年深得謝霆鋒的賞識。現在基本上算是謝霆鋒的御用製作。相當於黃雨勳對於周杰倫。謝霆鋒不少單曲的編曲也是出自陳子龍之手。

但是這首歌的編曲來講,只能是說中規中矩的pop rock。配器以傳統四大件為主,你會在謝霆鋒的《保重》、《善良》等等作品中聽到一模一樣的味道,甚至感覺某些樂器的音色都沒有換過。

中間的電吉他solo彈奏應該出自黃仲賢。黃仲賢是beyond演唱會的御用吉他,堪稱“香港第一吉他”。不過這次黃大師顯然沒有發揮全力,solo的編寫也只是配合地中規中矩。整體來講,大家還是以完成一個節目show為目的,“完整”而“套路”。

不知道陳子龍在這個節目中是不是擔任了音樂或者樂隊總監之類的職務,總之,還是希望他向梁翹柏、劉卓這些綜藝節目老前輩看齊,拿出更用心、更有說服力的作品。



斑馬小白


其實真的來說,這個節目就是一個音綜,更像是一個大型的songcamp,眾多年輕的愛好音樂的,想玩樂隊的音樂人歌手們組合在一起,,一起交流,一起享受。再說一次,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樂隊節目,更不是搖滾樂隊節目,而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樂隊節目。本身國內提供給音樂人互相交流的平臺就不多,大都喜歡閉門造車,而這樣的節目也是給大家更多的交流學習的機會,思想上的碰撞,導師不重要,節目只是形式,重要的是這個平臺去推廣這些幕後的年輕人們走到臺前讓大家看到他們,重要的是他們帶給我們好的音樂作品,從而面向大眾。誰不是從年輕一步一步走來,誰不是經驗一步一步積累,拜託有些人能不能不一上來就劈頭蓋臉的貶低好嗎?本來樂隊推廣就更不容易,國內生存環境不易,給點更多的包容性,百家齊放不好嗎?而誰有說樂隊只能是搖滾呢?如果你只喜歡搖滾,那麼你可以不用看這個節目了,趁早拜拜。只是希望最後節目做完可以讓我們能夠記住幾個優秀的年輕音樂人,這也是一種成功。就像樂夏我記住了九連,盤尼西林,即刻記住了毛老師,anti,熊貓人等等,這樣不好嗎?

剛看完節目,首先感官還是比較舒服,這個是最重要。而以下只是個人觀點,一個喜歡聽歌,看看樂隊演出的路人之一。

首先,節目定位來說,他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尋找搖滾樂隊,想看純搖滾樂隊的恐怕要失望,他就是符合他節目名字,就是樂隊,這個樂隊是更廣泛意義上樂隊,可以是各種形式的樂隊,甚至稱為組合也可以。說實話,樂隊在國內生存不易,就目前大眾流行的像被廣泛得知的歌手一樣而存在的樂隊幾乎很少,而很多人一提起樂隊就會認為是搖滾樂隊,實際這裡面給大家呈現的更加流行更加廣泛意義上的樂隊。可以古典,電子,搖滾等等。所以如果是衝著看搖滾樂隊的,那麼你基本可以拜拜,勸退,如果是想看多重融合多類型的樂隊,到是可以一看。

二,這節目可以說更多就是衝當下年輕群體而去,不被具體定義風格,但每個樂隊要有自己核心主義在裡面,他不是傳統的,可能節目組想靠向當下最流行的,來吸引更多年輕群體。但是會不會為了一味地流行而流行,丟失本真,急功近利,那就看後續吧。而就第一期來說,基本沒有我的雷點,剪輯也還可以,每人風格展示剪出精華部分,整體走向還是不錯。導師評價也還可以。節目中穿插的小知識講解好評。

三,第一期最吸引我的反倒是選手,看到很多寶藏男孩和女孩,當下這麼多年輕的音樂人制作人,還看到當年即刻裡面的毛老師。其實感覺國內有跟多不錯的音樂人,製作人,而恰恰缺少的就是機會,就這裡面大多數人展示出來的東西都很有自己想法,有自己內容,越來越有自己個性化,而且都在做很多音樂的嘗試。平臺很重要,宣傳出去更重要,並且都是非常年輕的選手,做出來的東西會比較前衛大膽,我比較期待。第一位上場的胡,選擇的歌曲覺得並沒有展示全部的實力,有所保留,選擇的歌曲感覺有點平。伯克利的鼓手,打擊節奏乾淨,非常乾淨,聽著很舒服,而和大龍一對比,明顯那個大龍就是一老炮,經驗豐富,打的沒話說,那是多少年練出來的。短髮西裝的小姐姐的吉他聽著舒服,舒爽,一樣滴乾淨。那個愛吐槽的央音的小夥,的確也有吐槽的實力,比較好玩,很看好他。可能我手機看節目,表演時候總覺得伴奏聲音過大,聽不清貝斯的聲音,感官不好,只看到指法了。最後兩個主唱,印象太深,一個20出頭的小夥,有自己風格,切情緒飽滿,開頭有些緊,但是後面基本放開了,還是有點緊張。那個漂亮妹妹,反差太大了,她的聲音真的太適合樂隊了,她就應該去唱搖滾,天生唱搖滾的嗓子。

說下缺點,有時候個別鏡頭能不晃嗎?揺的人眼花,整個節目舒服吧但是高潮不算多,整體安排平穩,看的會有一點平淡。適當可以有點火藥味,樂隊啊,就是要有個性,有張揚,但也不是肆意放飛。

穿白衣妹子的失誤真的可以看出職業和非職業的差別,而且選手之間也可以看到臨場經驗的差別,這都是一個過程,但是白衣妹子因為舞臺事故而停止表演,是非常不可取的。這不是一個專業表演者的態度。

最後三位導師沒什麼講的,但是王俊凱讓我有些刮目相看,看來孩子是做足功課的,儲備了很多知識,講話也算言之有物,這個世界,不怕你年輕,不怕你不會,不怕你不瞭解,這些可以去學習,就怕不懂裝懂,自大的人。而王俊凱在節目中表現是值得肯定的,希望孩子可以更近一層樓。




河南小夥在青海


《我們的樂隊》首播告捷,節目中不論是選手在音樂方面展示的超高才華,還是三位明星總裁在點評方面提出的專業意見,都給觀眾呈現出了一個認真做樂隊的團隊狀態。另外,播出當天,陸陸續續有節目詞條登上熱搜榜,引發網友熱議。

最值得期待的王俊凱個人的表現,此次也是過於優秀了。年齡雖然是最小的,但是各種音樂方面的專業詞彙都是信手拈來,後期還專門將這些專業詞彙做成字幕供觀眾理解。而且在這個節目中,王俊凱在決策上的成熟以及超好的性格,也是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面對優秀的選手,王俊凱很謙虛,也非常尊重他們,會很虛心地向他們提供自己的一些意見,還會在言語上給予他們溫暖,適當地開玩笑緩解了在賽制上的緊張氛圍,比如會調侃選手化的眼線,也會調皮地表示“為什麼要穿牛仔褲啊”,雖然是題外話,但是會讓選手更加放鬆。一看王俊凱就會讓人覺得非常好相處,整個氛圍是非常輕鬆的。

從《我們的樂隊》預熱到正式播出,王俊凱的熱度和人氣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明星人氣榜新一期周榜公開,王俊凱再度蟬聯總榜和內地男明星top1拿下雙榜四連冠,厲害了!

除此之外,《我們的樂隊》在熱度上也有一個很好的成績。相對於其他娛樂性綜藝來說,《我們的樂隊》算是一個小圈層的綜藝,覆蓋的觀眾群體比較狹窄,而且第一期大部分鏡頭給在了選手的表演上,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樂隊》還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據悉,《我們的樂隊》在開播後的短短48個小時,在某專業平臺評分人數突破了5萬,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亮眼的人氣數據。

在短時間內,超過五萬人的人去評價,這個數據是非常龐大的,這意味著關注和觀看這個綜藝的人很多,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檔綜藝的觀眾基礎是很堅實的。

另外,在熱門書影音實時第一居高不下,樂隊專組也登上了小組熱門趨勢榜top1,這樣高熱度高人氣的成績,誰能不說一句《我們的樂隊》火呢?

在節目播出之後,也有不少人質疑王俊凱的“資格”,因為節目中出現的樂手都是在音樂方面非常厲害的人,有的畢業於名校,有的專業能力非常強,他們展露出來的特殊才藝可能三位總裁本人都無法做到,而在這種情況,三位做他們的導師合適嗎?實際上從節目中可以看出,王俊凱、謝霆鋒、蕭敬騰不是充當的導師的角色,他們其實只是“面試官”,面對選手適當地給出自己的意見。

都知道《我們的樂隊》其實是由王俊凱、蕭敬騰、謝霆鋒開了一個樂隊無限公司的,而在節目中呈現的這些規則、賽制,實際上就是三位根據自己的經驗、需求、想法來選出自己心儀的樂隊藝人,最終組成一支強大的樂隊走向市場,所以這根本也不存在有沒有資格的事情。《我們的樂隊》是一檔很新穎的綜藝,雖然才播出了一期,卻讓人看到了它的“魅力”和實力,期待後面更精彩的節目!











老貓很懶


看節目製作水平的話。

一期節目從春節前打磨到現在,從舞美、剪輯、後期明顯看出來是比較精細的,包括字幕上的小細節也是都有的,科普部分做的也比較用心。音頻上來講,聽感不錯。看來曲目都仔細做了後期混音,部分音準應該也都調過了。幾個彈劈的地方也做了處理。(比如開場謝霆鋒的solo那裡)。

總體來看,觀感比《一起樂隊吧》強不少,比《樂隊的夏天》第一期也強。幾個回鍋選手讓我想起了之前的一檔電音選秀《即刻電音》。電音加樂隊,吸引年輕人,這也代表了現在很多潮流音樂的大方向。

當然話說回來,有多少錢做多大的事兒。我想這些節目所拿到的投資跟資源也肯定是不一樣的。

看樂手水平的話。也是比較強的。雖然總體都比較年輕,但是有一些具有比較成熟的創作編曲能力,可以作樂隊leader的選手。玩樂隊有個關鍵因素,樂手易得,leader難求,這還是比較難得的。樂手來看,有不同風格的選手,技術也不錯,還有一些科班選手,也是值得一看,畢竟這幫正規軍比較難在綜藝節目上看見(之前很多央院的是看不上這些綜藝的)。

最後講三個導師。說實話,導師是這個節目的薄弱環節。因為三個人都不能說是完全的“製作人”。謝霆鋒彈了那麼多年琴了,還是那個樣子。這也是引起很多人發起質疑的關注點。

但第一期看完,這個節目好像並不是讓他們來當純粹技術上的製作人的。三個人應該是類似“經理人”的角色。具體的賽制,也要等到下幾期才能完全看清。

總之,覺得可以再跟著看看。







老高與小茉茉


1、導師陣容

導師陣容比較年輕,而王俊凱和謝霆鋒基本沒有樂隊的經驗,只有蕭敬騰有過樂隊的經歷,而且王俊凱是偶像團體出道,顯然在傳統的樂隊樂迷的心中,至少王俊凱不太夠資歷坐在導師席上。

2、選手陣容

一如以往,很多選秀回鍋肉的身影再次出現,顯然一些以出名為目的的想紅選手,見綜藝就上,並把自己力圖將自己領域的專業技術和別的領域的技術相融合的理由將想紅的真實想法掩蓋的特別好。

3、節目定位

節目是定位三個導師選出一個能夠影響世界的新潮樂隊,所以不應該叫我們的樂隊,應該叫《我們選出的樂隊》

4、節目效果

節目中出現了各種樂器,各種藝術流派,傳統樂隊中不常見的鋼琴、說唱都湧現出來,一方面造足了可看性,另一方面,也讓資深樂迷覺得不倫不類,反正古典鋼琴一出場,我覺得,這是樂隊麼?這能組什麼樂隊?古典樂團也能改成樂隊的編制?

另外,年輕選手怪張挑剔的性格,以及連綿不絕的怒懟,不忿兒,叫板,可能是節目組刻意要求的節目效果,也可能是刻意讓選手表現出來的real,或者是表現出來的所謂的搖滾精神,樂隊精神。但是博足了眼球。


文體藝術那一攤子事兒


看節目製作水平的話。

一期節目從春節前打磨到現在,從舞美、剪輯、後期明顯看出來是比較精細的,包括字幕上的小細節也是都有的,科普部分做的也比較用心。音頻上來講,聽感不錯。看來曲目都仔細做了後期混音,部分音準應該也都調過了。幾個彈劈的地方也做了處理。(比如開場謝霆鋒的solo那裡)。

總體來看,觀感比《一起樂隊吧》強不少,比《樂隊的夏天》第一期也強。幾個回鍋選手讓我想起了之前的一檔電音選秀《即刻電音》。電音加樂隊,吸引年輕人,這也代表了現在很多潮流音樂的大方向。

當然話說回來,有多少錢做多大的事兒。我想這些節目所拿到的投資跟資源也肯定是不一樣的。

看樂手水平的話。也是比較強的。雖然總體都比較年輕,但是有一些具有比較成熟的創作編曲能力,可以作樂隊leader的選手。玩樂隊有個關鍵因素,樂手易得,leader難求,這還是比較難得的。樂手來看,有不同風格的選手,技術也不錯,還有一些科班選手,也是值得一看,畢竟這幫正規軍比較難在綜藝節目上看見(之前很多央院的是看不上這些綜藝的)。最後講三個導師。說實話,導師是這個節目的薄弱環節。因為三個人都不能說是完全的“製作人”。謝霆鋒彈了那麼多年琴了,還是那個樣子。這也是引起很多人發起質疑的關注點。

但第一期看完,這個節目好像並不是讓他們來當純粹技術上的製作人的。三個人應該是類似“經理人”的角色。具體的賽制,也要等到下幾期才能完全看清。

總之,覺得可以再跟著看看。


児康


你們樂隊是什麼樂隊?


蔡氏龍


我是新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