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九月的秀洲秋色宜人

享受這個季節的最好方式

或許是來一趟不出遠門的愜意旅程

《羅馬假日》裡說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

身體和心靈必須要有一個在路上

在嘉興這座城市裡

多少年輕人在奔波中追求著夢想

偶爾放下手頭的工作

暫別世俗的紛擾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秀洲歷史悠久

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置開元府

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

是為嘉興首次設州府級政權

後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年)

因吳越王錢元瓘 之奏請

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

宣德五年(1430年)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

嘉興王江涇鎮的絲綢有“衣被天下”的美譽

名聞遐邇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長虹臥波、梅里曝書、蓬萊晨鐘

國界橋、通濟橋、常睦橋、里仁橋

據說在明清的文章筆記中屢有提及

它們以悠久的歷史

獨特的建築風格

引人入勝的傳說故事

在民間代代相傳

今天先帶大家瞭解:

長虹臥波、梅里曝書、蓬萊晨鐘的故事——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長虹橋

地點:嘉興王江涇鎮境內的京杭大運河上

歷史:始建於明代,清代重修,橋身全長72.2米

地位:大運河上罕見的巨型三孔實腹石拱橋


“虹影臥澄波,登高供遠囑。南浮越水白,北接吳山 綠。”描述得就是長虹橋。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最早的長虹橋建於何時何地,目前尚無法考證

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長虹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

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後經三次修復

400多年來大運河邊的故事從未中斷過

其中有一件非常有趣的傳說——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父南女北”由此得名

清朝嘉慶二十年(1815)冬,歷時5年之久的修復工程終於告了一個段落,總耗費32000多銀兩,出資者有數百人;另外,甸上陶家認捐了橋面之石。在此期間,長虹橋修復工程的發起者唐秉義因勞累過度早已悄然作古。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就在修築長虹橋之役即將大功告成之際,只剩下了大橋南北柱聯還沒有雕刻上去。

當時,橋上楹聯是由知嘉興府事鍾崇嚴題的,但由唐秉義的侄子唐廷枚(原名浩,字孟傳,號藝圃)書寫。但非常奇怪的是,當他運墨書寫完南柱的對聯時,搦管之手竟不能為之舉。唐廷枚連連嘆氣,門外靜候的石工更是急得滿頭大汗,不知如何是好。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正在此時,唐廷枚之女唐彩(字芝卿)輕啟芳唇道:“爹爹莫急,所剩字墨就由女兒代勞吧!”唐廷枚抬眼望了望這位年僅17歲的女兒,懸著的巨石終於落了地。在得到父親的首肯後,唐彩凝重地拿起了父親剛擱下的毛筆,並在雪白的宣紙上逡巡一番,隨即運筆如飛,北柱對聯竟一氣呵成了。一時之間,“父南女北”之名不脛而走。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曝書亭

地點:嘉興王店鎮,此地古稱梅里

歷史:清代大學者朱彝尊所購的宅園

地位:一代文宗朱彝尊故居


朱彝尊68歲,開始修築曝書亭

為此他寫了《曝書亭偶然作》九首詩

曝書亭

顧名思義

這亭子是曬書用的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書痴”一生:讀書、愛書、得書、藏書

《曝書亭著錄》自序中,朱彝尊敘述平生讀書、愛書、得書、藏書之經過。感嘆:“夫物不能以久聚,聚者必散,物之理也。吾之書終歸不知何人之手,或什襲珍之,或土苴視之,書之幸不幸,則吾不得而知矣。”

少年時的朱彝尊就曾立志:“凡天下有字的書,都要讀遍。”“讀書、愛書、藏書、抄書、著書”,總覽朱彝尊一生,可謂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愛讀書的人,必定也愛書,朱彝尊更是愛書如命,人稱“書痴”。他每每外出,隨身行李少得可憐,但是一箱子書卻總裝得滿滿的。尤其是二十二史,總是隨身相伴。

康熙二十一年,朱彝尊主持江南鄉試事畢回京,他與家眷等隨身攜帶的行李不多,但其中兩隻大箱子卻頗引人注目。途中遇盜,小偷打開箱子發現滿滿的竟都是書,只有十餘兩零碎銀兩,大失所望。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愛書的人也必定愛藏書。到了晚年,朱彝尊家的“潛採堂”中已有藏書八萬餘卷,與秀水曹溶的“靜惕堂”、杭州趙氏兄弟的“小山堂”同為浙西三大藏書樓,堪與寧波範氏的“天一閣”齊名於海內。朱彝尊自己也以此為榮,說:“擁書八萬卷足以豪矣!”然而這八萬卷藏書,對於並不富有的朱彝尊而言,實在是得之不易。

為了防止藏書受潮及蛀壞,康熙三十五年,他在竹垞內荷花池南建造了“曝書亭”(南垞北、北垞南中有曝書亭,空明無四壁……)作為晾書之處。併成為一段佳話,而名聞於世,以至成為浙北的一座名園。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小蓬萊

地點:嘉興新塍鎮緊鄰能仁寺

歷史: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梁天監二年(503),名稱幾經變更

地位:伴隨著1500多年的古剎,見證著新塍滄桑悠久的歷史


新塍,江南古鎮

“來新塍,必到能仁寺”

這就如同去北京必到故宮

做好漢必登長城

到杭州必遊西湖一樣

這座1500多年的古剎

見證著新塍滄桑悠久的歷史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能仁寺大門上精瘦蒼勁的三個大字“能仁寺”——為弘一法師所題。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弘一法師也就是李叔同,浙江平湖人,他是著名的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也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剃度為僧後,法名“演音”,號“弘一”,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站在寺門前,弘一法師的書法讓人看了心裡安靜,似乎是由仙風道骨所孕育出來的。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能仁寺在1500多年的櫛風沐雨的歷程中,幾度毀於兵火,也幾度重修。步入能仁寺中,能仁寺的舊跡,僅存蠶皇殿、厚重的佛閣臺基、清晰的方形印記以及石碑和古銀杏樹。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小蓬萊

三面臨水,形似半島

環境優雅,景色宜人

周圍波光粼粼,時明時暗

遠近樓閣亭榭,若隱若現

恍惚置身於雲遮霧掩的蓬萊仙境之中

幾不知此外別有人世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最美“千年樹王”就在此仙境

小蓬萊緊鄰能仁寺,原本是能仁寺僧侶生活區十二禪房之一的“環清房”, 也是寺院住持澹林大師清修和香客休憩探幽的地方。

小蓬萊裡有一棵歷千年而倖存的古銀杏,這也是遊客慕名而來新塍的原因之一。

秀洲有七大亭橋樓榭 | 感受秀洲別樣的歷史文化底蘊

這株銀杏樹,高28.5米,胸圍6.4米,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樹齡,高大雄偉,世所罕見,故有“千年樹王”之稱。雖逾千年,但仍然生機勃勃,枝繁葉茂,蒼勁挺拔。有人這樣形容它的高大,“突兀撐天宇,枝柯挺百尺”,“如峰聳天際,若劍指蒼穹”,可以說是嘉興市稀世古木之冠,“千年樹王”當之無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