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羅馬人如何治理環境?談談帝國早期羅馬城的環境管理

古代羅馬人如何治理環境?談談帝國早期羅馬城的環境管理

引言:環境衛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羅馬帝國早期,羅馬人對環境問題已有關注,他們追求有益健康的城市佈局,注重城市綠化,具有積極的環境衛生觀念。在羅馬城的環境衛生管理方面,古羅馬人重視垃圾處理和噪音控制,並且大規模地修建榆水道、排汙道、浴場和廁所等公共衛生設施。這些環境治理舉措,緩解了因人口的快速增長而引發的環境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體現了古羅馬人的環保意識和文明程度,對當今社會仍有借鑑意義。

古代羅馬人如何治理環境?談談帝國早期羅馬城的環境管理

環境史無情地向人們揭示:人類在維繫自身存在的同時,會打破自然界原有的生態秩序;人類在解決自身發展的問題時,也製造了更多的環境問題。但人類畢竟擁有理性,他們能依環境的改變而調整自身的行為,以達到與自然界和諧共處的目的。關注環境衛生是人類特有的文明生活方式,它體現了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水平。羅馬帝國早期,羅馬城內居民已逾百萬,高度集中的人口造成了環境的汙染與破壞,對居民的健康生活構成一定的威脅。為此,羅馬人逐漸調整自身行為,實施了一系列消除環境汙染的舉措,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古羅馬人採取的環境治理措施,對當今社會仍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古代羅馬人如何治理環境?談談帝國早期羅馬城的環境管理

一、羅馬人的環境衛生觀

關注環境衛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進入帝國時代,羅馬人的生活條件獲得了較大改善,進而對環境衛生問題有了新的認識。與共和國時代相比,帝國早期的羅馬人有著積極的環境衛生觀,具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及營造良好居住環境的生態思維。在城市規劃上,羅馬人對環境與人身健康的關係已有充分的認識。古羅馬著名建築學家維特魯威從環境衛生角度出發,強調住宅對於健康的重要性,要求建築師首先應該通曉醫學,城市在選址時首先應考慮環境的健康,避免沼澤的鄰近地帶。

帝國早期的羅馬人已經注意到城市的綠化與健康具有密切關係,主張通過綠化來促進城市的環境健康。古羅馬人喜歡大自然,在城市之中留有很多綠地。有時由於缺乏空間,就建空中花園,栽花種草。古羅馬的富裕人家一般都有大花園,供漫步休閒、怡情益智之用。凱撒為了讓普通百姓也能像富人那樣享受花園,就把自己的花園作為遺產寫進遺囑,並向公眾開放。羅馬人將城市的綠化視為城市之“肺”,他們對綠化的熱愛促進了羅馬城的綠化建設,有利於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也有利於宜居城市的建設。

古代羅馬人如何治理環境?談談帝國早期羅馬城的環境管理

與中國古代哲人太一生水而後有萬物之說相若,古希臘哲人也有萬物源於水之說。但自然界中之水質,依其地理環境不同而各有差異。為保證水質的優息,維特魯威建議在輸水道的建設上,不要採用對人體有害的鉛管,而儘量使用有益於健康的陶管。

帝國早期的羅馬人對城市環境衛生的關注,充分體現了其積極的衛生觀。

他們追求有益健康的城市佈局、城市綠化和優質水源,造就了豐富多彩的人與自然和諧之美景,為居民營造了一個和睦融洽的生活氛圍。

二、羅馬城的環境衛生管理

帝國早期羅馬城的環境衛生治理緩解了因人口的快速增長而引發的環境危機,羅馬人在解決環境問題的過程中瞭解自然,並逐步完善了環境治理措施。

古代羅馬人如何治理環境?談談帝國早期羅馬城的環境管理

城市垃圾的數量與城市的人口數量密切相關。在共和末年和帝國早期,伴隨著羅馬城人口的劇增,垃圾問題日益突出,不僅造成了感觀上的諸多不便,而且也構成了對人身健康的潛在威脅,給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擾。共和末期,羅馬城的街道清潔由市政官統一負責。

羅馬城的垃圾處理包括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等環節。帝國早期,羅馬城街道和小巷的清潔仍由市政官負責管理,有專職清潔工協助其履行職務。儘管羅馬城內有種種車輛限行的規定,但出於環境衛生的考慮,運輸垃圾的車輛似乎不在限行之列。運輸垃圾的車輛每日循著固定路線,將居民傾倒的垃圾收集到垃圾車上運到城外。尼祿曾將奧斯提亞沼澤地作為垃圾處理場所,命令運糧船在返回奧斯提亞時順便將垃圾運走。

交通噪音是威脅羅馬市民健康的一個重要汙染源,羅馬人在有限的條件下推行了古代的控噪舉措。凱撒時代,因車流過多易造成交通擁擠,禁止車輛在白天進入羅馬城,這樣就形成了夜晚車聲隆隆的喧鬧局面。帝國建立後,元首們致力於改善交通設施。

公元前6年,奧古斯都任命街道專員,負責清除街道障礙物,維護道路的暢通。法律規定,對危害交通設施者處以懲罰,“你在公共道路上所做的工程或在公共通道上堆放的物,造成該道路或該通道惡化或將變得惡化的,你要恢復原狀”。公元64年大火之後,尼錄將街道大大拓寬,之後,圖密善元首效法此舉,這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交通擁擠導致的噪音汙染。


古代羅馬人如何治理環境?談談帝國早期羅馬城的環境管理

三、羅馬城的環境衛生設施

衛生設施的完善對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至關重要。帝國早期的羅馬統治者都曾致力於羅馬城的供水和排汙系統建設,採取各種措施改善城市的衛生設施。羅馬城的公共衛生設施主要包括輸水道、浴場、公共廁所和排汙道系統等。

古人云:“吉地不可無水。”充足的水源對維護城市的生態環境至關重要,是一座城市擁有“地氣”和“生氣”的前提條件。

古羅馬的輸水道建設直接推動了公共浴場建設,這對於人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大有裨益。古羅馬浴場的修建大都相當衛生、考究,對於改善個人衛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羅馬人對洗浴療疾功效已有深刻的認識。公元前23年,奧古斯都身患重病,幾無康復的希望,他甚至安排好了身後之事,但醫生穆薩採用洗浴療法使他恢復了健康。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洗浴成為羅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公元前33年,阿格里帕任市政官,他用自己的資金建造了大浴場,此後,所有公共浴場不再向公眾收費23。“據公元前33年的統計資料記載,當時的公共浴池多達170個,兩個世紀後,增加到950多個,大浴池增加尤為迅速。”羅馬城公共浴場設施的改善促進了市民的健康,推動了公共衛生的發展,羅馬人追求健康生活的觀念不言而喻。

古代羅馬人如何治理環境?談談帝國早期羅馬城的環境管理

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和衛生水平。羅馬城的公共廁所建設相當發達,到公元315年,羅馬城的公廁據說已經超過140個。古羅馬的公共廁所相當精良。從羅馬城外發掘的一個公廁可窺見一斑:“這座公廁建於2000年前,其座圈都由大理石製成,上面刻有精緻的海豚圖案,將各座圈區分開來,並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主顧們的隱私。地板上裝飾著馬賽克,描繪著羅馬人的生活場景。牆壁上畫有眾神像,以避免閒人亂畫,因為毀壞神像在羅馬法中被視為重罪。羅馬的公廁多建於公共浴場附近,與浴場共享輸水道和排水道,由浴場棄用的廢水沖洗公廁,後再排入下水道,有利於節約資源。由於古羅馬公廁的設施考究,所以常成為一般人的社交場所。

古羅馬城的排水道在古代排汙設施上堪稱一流。羅馬城的第一條排水道建於公元前800-735年,全城的排水道設施約於公元前100年全部完成。最著名的排水道是馬克希瑪大下水道,該排水道工程十分巨大,可以通過滿載稻草的四輪馬車。行政長官負責管理下水道,他們要及時清理下水道,防止因髒物阻塞而產生導致瘟疫的氣體。

古代羅馬人如何治理環境?談談帝國早期羅馬城的環境管理

城市的環境衛生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城市管理者對環境衛生的治理與建設力度。古羅馬人有著積極的環境衛生觀念,對羅馬城的環境衛生進行了頗為有效的治理。他們還修建了大規模的城市環境衛生設施,古羅馬人對城市環境衛生的管理與建設提高了人居環境的質量,是羅馬人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現,也是羅馬城市生活發達的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