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對比

提到西方的十二星座,大多數人都可以清楚無誤的列出;但是說起中國的二十八宿,卻鮮少有人具體瞭解;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差距?

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對比

就時間而言,法國的拉斯科洞窟出土了一份17000年前繪製關於金牛座的壁畫,早在4000多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時期,西方人就已經編制出了歷史上的第一份星座表,此後不斷完善,並經由希臘人之手在公元2世紀組成希臘神話中的48個星座,但是希臘人的星座侷限於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相對於1928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確立國際通用的88個星座幾乎少了一半,而這少出的一半幾乎全部為南方天空諸星座,直到16世紀,歐洲的探險家們,才將南方星空的信息帶回歐洲;相對而言,中國的星官體系大約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比較系統完善,在受到道家“天人合一”影響的中國星佔家們看來,天空中的星星也是和人間一樣有著尊卑之分,他們從占卜預言的角度出發,設立不同的恆星組合,並稱之為“星官”,其中比較著名“星官”當屬北斗七星中的“文曲星”與“武曲星”。

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對比

國際通用星座圖之北天星圖

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對比

國際通用星圖之南天星圖

在中國古代,最高的統治者稱自己為天子,而第一個大一統帝王嬴政統一後,雕制的傳國玉璽正面也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可見,在中國古人看來,“天”主宰一切,即: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然而上天又有好生之德,因此國亂民禍之前,“天”又會提前發出預警;這就是古人認為的:天垂象,見吉凶。中國曆代王朝都設有專門的星佔機構,他們的任務就是“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紀吉凶之象,聖王所以參政也”;所以中國古代的星官和普通人沒有關係,也從不會關心普通人;而西方的星座,更多具體的表現在對於個人命運的預見,如黃道十二宮就被賦予了對於個體的特殊的象徵意義。

回溯歷史的長河,我們會發現,最初的古人,不論東西方,都不約而同的將星點連綴成圖案,但是隨著歷史的推進東西方文明在星空的劃分和命名上顯示出了強烈的文化反差;兩漢已降,中國的星佔家們幾乎完全從實用的角度出發設立星官,而西方的觀星者們則一直用他們的想象力描繪著天穹上的圖案,即使到了今天,西方的星座骨架仍舊是象形的,而中國的星官則與星星連成的圖案基本沒有聯繫,星官的名稱決定他們星佔的含義。也正是這一文化差異,將中國古代的天文學愈漸脫落到落後於世界的水平;因為中國的星官有固定的連線,雖然不同的時期會有一定的變化,但是一旦確定下來就不得隨意更改;因此一旦確定並形成體系後就會趨於僵化,既然有用的占卜星官已經確定,那麼沒有被納入體系的恆星自然就是無用之星,這樣的僵局直到明清時期湧入的西方先進天文知識的壓迫,才不得不做出改變。

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對比

北宋蘇頌《新儀象法要》南方星官

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對比

北宋蘇頌《新儀象法要》北方星官

附:

東方七宿(蒼龍):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玄武):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七宿(白虎):奎、婁、胃、卯、畢、觜、參;

南方七宿(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

仰望星空——中西方星空對比

四大神獸位置分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