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說:他是我大大大哥,和他相比,小李我會惶恐

李宗盛說:他是我大大大哥,和他相比,小李我會惶恐


01


就像早已忘情的世界

曾經擁有你的名字我的聲音


——《你的樣子》


這一幕一定留在很多人心裡。


2000年9月,5000多名北京人一路浩蕩,擠上一輛緩緩駛往上海的綠皮火車,車廂裡,歌聲徹夜不息……


第二天夜裡,幾萬只打火機同時燃起,如點亮滿天星光。


是的,都只為他的演唱會。


李宗盛說:他是我大大大哥,和他相比,小李我會惶恐

2000年那場演出,許知遠也是5000人之一 右側長髮瘦瘦的即為許知遠


頂禮膜拜的不只是聽者。


一次金曲獎頒獎典禮,後臺傳來報幕聲:“有請華語樂壇大哥周華健!”


周華健上場後忙說:


“不敢當不敢當,

每個大哥上面,還有個更大的大大哥,

有請我的大大哥,李宗盛!”


李宗盛登臺後,環視現場:


“剛才華健說得很對呀,

每個大哥上面還有一個大大哥,

就像大大哥上面也還有個大大大哥,

來,有請我的大大大哥,羅大佑!”


羅大佑準備彈琴時,他們一個去擦凳子,一個去擦鋼琴。


絕不只是玩笑,李宗盛曾鄭重地說:和他相比,我會惶恐。


李宗盛說:他是我大大大哥,和他相比,小李我會惶恐


一直不那麼懂得謙遜的高曉松說:我會彈,會唱他的每一首歌,在我心裡,他是神一樣的存在。


但是,當他彈唱起那些曾讓許多人熱淚盈眶也讓許多人陌生的旋律。


你才知道, 有些聲音,有些詞句,任70後的你,任 90後的、00後的你。只要肯用心聽一聽,總會在不經意間就擊中你,感動你。


讓你覺得,如此真誠真實地唱出了你。


是的,有的歌,他的歌,打得敗時間。


02


你我為了理想

歷經了艱苦


—《閃亮的日子》


李宗盛說:他是我大大大哥,和他相比,小李我會惶恐


他第一首歌《閃亮的日子》一問世,就引起極大轟動。


很多人說,他有天分。


可是他卻說這種東西哪有那麼容易判斷出來?


他說,每個人生來世界上,都有附屬在身上的天分。 天分是一棵幼苗,需要極長的時間與生活的培育,才可能會變成一顆茁壯的樹。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棵樹經歷了怎樣的成長。


在最初的那些年,他白天讀書、從醫,晚上則常常不眠不休的寫歌,他的朋友打趣說,你的眼睛要在夜晚十一點半以後才會發光。


他也不懂自己為什麼會那麼執著於一首歌,一段旋律他至少會搞上三個月,兩小節,五六秒鐘的東西通常都會弄一兩個月,直到確定沒有更好的音來取代它。


李宗盛說:他是我大大大哥,和他相比,小李我會惶恐

童年羅大佑


當你被《童年》中那些流暢憂傷的詞句擊中時,你不會想到,為了寫這首歌,他讀了數不清的詩:


余光中的詩、洛夫的詩、紀弦的詩……花了整整5年時間。


……


他對自己內心所愛之物,始終心懷敬畏和不小的野心。


從一開始,他就立志要寫生命力長一點的歌曲,而他知道曲子的生命與放進去寫曲的心和時間的生命過程成正比。


所以他一直有難得的靜氣,漫長的音樂之路上,他一沉寂往往數月經年。


不僅僅是時間。


在他心裡,音樂是無法欺騙人的,他深信一個有意義的音樂家的作品,不可能脫離人性而存在。


那些在不同代際,無數人青春裡都曾唱響的歌,有他真實的,閃亮又沉重的青春。


李宗盛說:他是我大大大哥,和他相比,小李我會惶恐


他黑衣炫目的少年,不僅僅是光芒萬丈。所有與青春有關的美好與哭泣,他其實和你我沒有太多兩樣。


他也曾沉醉繾綣愛河,在悲欣苦樂,清醒與迷茫之間矛盾糾纏。


他唱: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


他也唱:尋尋覓覓長相守是我的腳步?


他一次又一次地自我警醒,告訴自己勿再胡亂投入“思情深似海”。


他也有迷惘,備嘗不知何去何從的煎熬。


全家都在醫界,對他也有如此期許。父親一直告誡他:音樂養活不了人。


很長時間,他整個人在手術刀和吉他之間掙扎仿徨,他說:“兩邊走的時候,一度覺得自己對兩方面都失去信心。”“沒有一個人可以告訴你You are ok!”


年少成名,他其實比更多人更早更深地嚐到人間炎涼無常,時常被謊言、謠言,被黑白交纏的複雜世相刺傷。


他說:你看到了結果,你可知道所需去面對的生命的煎熬和生活的折磨嗎?


甚至多年之後,他有了女兒,看著女兒爛漫的笑容,突然間難過,說:想到她以後也要過那麼複雜的人生就不由辛酸。


然而,他也相信“只有真正受過傷的人,才知道疤痕也是有生命的。”


他把疤痕化作一個個音符,有生命力的音符,用它們傳遞心跳,感受同樣的心跳,用它的溫度擁抱同樣心的溫度,也暖和了很多個即將冷卻的身心。


所以,


那一首首擊中你內心的歌,不要驚異為什麼它表達了你想表達卻不能,不要驚異為什麼它能穿越無情的光陰之河,他在裡面盡最大真誠地融入了自己的時間、心血與生命。


那都是他沉甸甸的心靈之作。


然而,不只是那些溫情低迴亦或傷感細膩的自我生命吟唱,更可貴之處在於,始終,他心裡有更深沉、更博大的關懷。


03


還有每次你那如泣如訴的琴聲

可曾唱出你那永遠哀傷的夢


——《錯誤》


1982年,他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橫空出世。


封面上那個黑衣墨鏡捲髮男子驕傲的宣稱:這裡沒有不痛不癢的歌,假如不喜歡的話,請回到他們的歌聲裡,因為這裡沒有妥協。


就像《人物》當中說的:一個有理想和情懷的青年,不可能對他所處的時代,他腳下的土地無動於衷。


李宗盛說:他是我大大大哥,和他相比,小李我會惶恐

羅大佑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


的確。


他在《之乎者也》裡絲毫不留情面的發問和諷刺,極大震盪了彼時壓抑的臺灣社會。


現在聽聽我們的青年他們在唱什麼 (發財)

但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們怎麼做

眼睛睜一隻嘴巴呼一呼

耳朵遮一遮皆大歡喜也


大家都知之大家都在乎 袖手旁... 現

要想想到底你要他們怎麼做

剪刀等待之 清湯掛麵乎...


他還看到了,被裹挾在現代文明中驚慌失措的鄉村,聽到背井離鄉的小鎮青年,那微弱而強烈的呼喊,他為他們唱: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

砌上了水泥牆


不只是20世紀80年代的臺灣青年,所有在時代激流中踉踉蹌蹌的人們,一定都會被那深摯地嗚咽般的隱痛打動。


然而,他的歌聲越有分量,帶給他的困擾越多。


臺灣樂評人馬世芳這般描述當時的情景:


“媒體掀起羅大佑是洪水猛獸還是時代良心的論戰,在毫無心理準備的前提下,他發現自己已經置身暴風眼的中央,被戴上了‘青年時代的先知兼代言人’這頂大帽子了。”


多年之後,他寫下:我感到自己的多餘。我夾處在東與西的矛盾之間,夾處在政治勢力的對立間,夾處在人性的虛假與現世的真實之間,夾處在不滿的吶喊與茫然的沉寂之間,夾處在黑衣與白衣之間,一如黑夜與白晝之間。


苦悶又無奈的窒息般的心境淋然筆端。


可是,一直,他都不想被窒息,一直,他渴望能自由自然地歌唱,唱出“人”。


他的父親這時來到他身邊,告訴他:“你必須放棄音樂去美國,以後老老實實做一名醫生。”


好吧,那就遠走。


那時的他,尚不知道,是奔向更絕望、更恐懼的逃亡。


還是將走向另一條更遙遠的路。


04


生命的漂移

我深知其味


——《昨日遺書》


1985年,羅大佑來到紐約,認認真真準備考醫生執照。


可是,在這個全世界最深最大的人類叢林裡,他認識到藝術家的正常狀態,他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件事:要活得貨真價實,要活得理直氣壯。


埋在內心深處的聲音終於朗聲開口: “為什麼不把你做一個醫者的能量全部灌注到你的音符裡去呢?我覺得這根本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


1987年,他給父母寫了一封長達11頁的信,告訴他們:“感謝你們對我作為一個醫生的栽培。心裡拔河拉扯14年,音樂終於贏了,我已經決定好這一輩子的主業都只有音樂。”


心安定坦然了,身體卻開始漂泊。


他說中世紀有一種吟遊詩人,到處走一走看一看,到一個小鎮住一段時間,看一些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寫一些歌。


近三十年的時間裡,他也一直過著類似於此的生活。他輾轉過很多地方:紐約、香港、北京、上海等等,搬了近二十次家。


李宗盛說:他是我大大大哥,和他相比,小李我會惶恐


他漫步在悠長曆史 、厚重文化裡,一個大國容顏的改變和其間個體的命運輾轉,都給他強烈的好奇心和不歇的創作源泉。


他一路走,一路變換自己的內容,無論他到哪個城市,似乎都能精準地把個城市的特質和魅力傳達出來。


每座城市都會給他留下回憶與感悟,他在那個時代最具包羅萬象的野心。


他說大時代教給我們的最多,是疑問。


他解剖,發問和低迴,無一不是歌,又不僅僅歌,他是觀察者,是記錄和見證者。


九十年代,是東方之珠告別的年代。


這個遺棄中成長,在東方與西方的夾縫中生存的城市,將向舊有的價值、舊有的世界告別。卻沒有人知道,未來的世界,將會是如何。


他寫下它夢一樣的軌跡,寫下它的蒼涼和多變,寫下它的尊嚴與倉皇。他為自己豐富的體驗,為自己見證和表達一個大時代的變遷而自豪。


他對陳魯豫說:多年之後,我可以和我的後代講,你知道嗎?那時候,我在這裡哎,我躬逢其盛。


回想那段長長的漂泊歲月,他把自己比喻成飛鳥,他說:如同有些特定的鳥類一般,季節到時,它們就知道,又到了該走的時候了。


寒來暑往,候鳥的生命就成長在氣候的輪迴與變遷之中。


然而,或許明日太陽西下,倦鳥已歸時,你將已經踏上舊時的歸途。


05


我覺得 這首歌 越簡單 越平凡越誠懇

跌宕半生 才知歌詞如人

能返璞歸真都因為情真


——《家III》


家。


1984年,羅大佑為自己的專輯《家I》拍攝了一封面。他低頭在京都的皚皚雪地獨行,淒冷、迷茫的情緒鋪面而來。


2017年,專輯《家III》問世,他又拍了一張堪稱對應的照片,不變的“家”的主題,“走過”的形象。


只是季節變成了草木蔥鬱的初夏,地點成了故鄉宜蘭,人,變做了三個:他,妻子,女兒。


33年已過。


李宗盛說:他是我大大大哥,和他相比,小李我會惶恐

羅大佑《家I》


羅大佑曾說:一個人的一生會有三個家。


第一個家,是父母給我們的家。


他一家人都很不善於表達感情,他亦是,可是在他的《昨日遺書》裡,你可以看到他對父母兄弟有怎樣深沉的感情,那是他童年最好的時光,“輕輕地愛你,保護你,用四個牆壁,窗,門,保護著你們。”


也是他曾竭力逃出,眼淚卻最終迴歸的地方。


第二個家,羅大佑說,是年輕時想要外出追尋的自己的家,卻是“最困難、最迷茫、最顛沛流離、不知道歸宿在哪裡”的家。


他說,很多事情,其實我們是天生愚鈍的,它其實一直在心裡很重,總是要很多歷練很多智慧才能知覺。


第三個家,是自己成立的家,漂泊已久蒙塵的心懂得並體會那種樸素又篤定的溫暖與安慰。


他經常用陰陽的相合相交來形容男女關係,他說到,到最後,男人一定是輸家。那是個長達世紀的驍戰,戰果交給那終能包容的。


他寫出的情歌,沒有以往纏綿,綺麗和濃烈,只是簡單樸摯,但是我相信,那是每個女人都渴望聽到的。


他還第一次這樣唱:


無論何時,到最後擁有一個家吧

擁有一個小孩

然後理解家的全部意義


06


總 幸好及時傳到了你的聲音

也 讓我趕上回應到我的心情

我們註定

相依為命


——《童話愛情》


2012年,他的女兒出生,進產房時,他在心裡對自己說,“我終於也要面對這件事,跟天下的男人一樣”。


當看到那雙天生相似的眼睛,他感動無法自抑,一遍遍地問自己:“會嗎?這個是我的女兒嗎?是我們生下來的嗎?”


他說終於有一個人、有一件事比自己大,為女兒換尿布,餵奶,陪女兒吃早餐,送她上下學,在交往的最多的朋友成了女兒同學的父母。


談到女兒,他一臉慈愛的說:等女兒成年時,他已經是78歲,因此他將減少抽菸喝酒,好看著女兒長大。


他變得前所未有的有耐心,之前他工作時,任何人都不能打擾他,甚至電話,走路都不可以。可是這個小人兒,他不會阻止她一會兒跑過來,問他哪個顏色更好看?一會兒又跑過來,問他更喜歡白雪公主還是艾麗莎?


羅大佑說,他很開心,這麼多年的出走,追尋,抗爭,最後終於成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的家。


“那矛盾就與幸福一同天作之合”。


他用了一個很重的詞,說,猶如死後重生。


他這才是“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改變的還有他的歌聲。


07


多少人世間多少變化又攤開眼前


——《同學會》


時光無情,長江後浪滾滾而來,有些人問他,你會不會擔憂被湮沒?


他笑:如果有任何新出爐的當紅派的後生仔要向我挑戰一比高下的話,我會告訴他:“等你十五年後還可以在這裡寫曲子唱歌,而且還被接受,再來跟我比。”


他有足夠的自信。也有足夠的謙卑。


他說:我不是音樂教父,教父聽起來像爺爺,爺爺這個感覺是他什麼都懂,就好像你爺爺告訴你的話,什麼都是對的。可是我依然很多不懂的地方,要學習的地方。


他也一直在變,但激情的、生意盎然的生命卻始終未變,好奇的、不熄不滅的執念與熱望,以及對音樂少見的敬畏和一貫的苛求未變:做他人未做,亦不重複自己已做。


在他沉寂的,在你甚至以為 “也許我還記得你,我也許把你忘記”的時候。他又開始用新的吟唱,不可言說的語調,安撫你,感動你。


這一次,沉寂了十三後的作品,亦如是。


這是他新的生命力的累積,他為此拿出來的東西,也必然是好的:熬得住的,才能證明自己。


有些人聽完新歌,說那個憤怒、激越的羅大佑不見了,他承認有了女兒之後,變得柔和了很多,而且,這個世界,他說憤怒的人太多,已輪不到他一個老人家去憤怒。


他說“愛”,儘管這個字很少出現在他的歌裡,可這才是他不變的主題。


否則,他追問,寫歌是為了什麼?


李宗盛說:他是我大大大哥,和他相比,小李我會惶恐


每個階段,他只是都在真實地呈現自己,“憤怒”是對這個世界的愛,廣闊、柔和、樸摯亦是,或許,更是。


不要以為,當一個溝溝坎坎走過的人,把生命的各種體悟誠懇唱給你,不會擊中和溫暖你。


不要以為,他的歌中沒有你。


有人說,年少時聽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可是在他的大大大大哥羅大佑的歌聲裡,那些憤怒、愛戀、迷茫、成長、告別、迎接、矛盾、和解,有白衣飄飄時的你、現在的你、未來的你。


他說:我永遠在追求,還是想做一個在華人世界裡可以寫歌詞很久很久的人,我想,這個事情比其他事情更應該去做。


多久呢?留給命運。


他沒有費勁地追趕這個時代,只是繼續唱歌。


一直唱歌。


他唱:


北西南風,北西南風,誰喝西北風?

天空,一個顫動,人間盡耳聾。

第一回:都反對效法前輩;

第二回:卻指點後輩。

如果這輩子還不夠回味,

要有活兩次的準備。


還不夠回味,總不夠回味。翻雲覆雨的江湖,人世間總也不能溶解你的樣子。


大佑,要有聽你幾次的準備?


又見大佑。


不要以為,他的歌中沒有你。


作者 | 樊曉敏

圖片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