劊子手屠人王曾國藩,不惜拿周公孔子來為自己墊背,何以稱聖

劊子手屠人王曾國藩,不惜拿周公孔子來為自己墊背,何以稱聖

劊子手屠人王曾國藩,不惜拿周公孔子來為自己墊背,何以稱聖


歷史記載

譚嗣同:“來到金陵,只見滿地荒寒。有本地人說,太平軍占城時秋毫無犯,百姓生活一如平常。但是太平軍終究是叛軍,本來盼望官軍能夠收回金陵,不想官軍破城後,見人就殺,見房屋就燒,子女財物都被湘軍掠走,金陵從此死寂。”

同盟會趙聲痛斥曾國藩:“曾國藩實為漢奸,為向異族邀功,屠城金陵殺戮漢人,實為民賊。”趙聲是革命元勳,病逝後,他被追授為上將軍,黃興代寫輓聯。

劊子手屠人王曾國藩,不惜拿周公孔子來為自己墊背,何以稱聖


革命黨人鄒容在《革命軍》中寫到:“告我同胞,滿賊進關後,殺我父母,屠我兄弟,姦淫我姐妹。父兄之仇不共戴天,這是三歲的孩子都知道的大義,但是曾國藩不僅沒有為父兄報仇,反而為仇人做事,且滿口仁義道德。我不知道他的仁義道德在何處?若是祖宗泉下有知,必然是死不瞑目也。”

劊子手屠人王曾國藩,不惜拿周公孔子來為自己墊背,何以稱聖


劊子手曾國藩

曾國藩起兵之初,清政府根本就不相信漢人出身的他,對曾國藩進行了層層的限制。但是清軍入關後腐化的太快,導致戰鬥力極速跌落,無奈之下只得啟用了曾國藩。而曾國藩為了取得滿清政權的信任,交上的投名狀就是拼命的屠殺自己的漢人同胞。

作為書生帶兵的曾國藩沒有所謂的婦人之仁,嗜殺成性,曾經得意的對自己的兄弟增國荃說:“為了滅匪,就是被人罵我殘忍嚴酷也無所謂。”這話說的當真是不要臉至極。相比曾國藩殘酷、狠辣、無恥,曾說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曹操真的不如。

劊子手屠人王曾國藩,不惜拿周公孔子來為自己墊背,何以稱聖


而曾國藩口中所說的這個“匪”是誰呢?他在自己的《嚴辦土匪以靖地方者》中寫道:“湖南是會匪最多的地方,去年會匪南下,以前的天地會大部分都跟隨而去。但是還有很多遺留在了湖南,必須用嚴刑峻法痛加誅戮,方能消滅匪患。臣一定盡心剷除,不留餘孽,以報君父賞識之恩德。無論教匪、會匪、盜匪均一律處死。

這篇奏摺是曾國藩上奏要剿滅土匪的,但是整個奏摺上卻沒有一個字提到土匪,反而是把教黨、會黨統稱為“匪”。將天地會等反清組織定性為匪,無非是因為清政府給了曾國藩功名利祿,為了報答“君父”的賞識。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無論是會黨還是太平天國都是擋在他榮華富貴的道路上的絆腳石,他必然要把反清的義士冠以“匪”名,加以仇視和消滅。


劊子手屠人王曾國藩,不惜拿周公孔子來為自己墊背,何以稱聖

更令人髮指的是在奏摺中,他還提出了:“更有逃勇遊匪沒有錢回家者,一經抓獲,就地正法。尋常之痞匪,如奸胥,蠹役,訟師,光棍等人,加倍嚴懲。”因為貧窮,娶不上老婆的光棍都要被殺,而娶了老婆的也被定位成“奸胥”,一不小心也可能會被殺。由此可見曾國藩濫殺無辜到了何等地步,相比之下,商紂王也不如曾國藩啊!

在中國曆代的戰爭中,除了有限的幾個殺人魔王外,交戰的雙方不論有多大的仇恨,戰敗方的士兵只要是放下了武器,跪地投降後都不允許在趕盡殺絕。歷代戰爭中殺俘虜的人無不被歷史和人們所譴責,即使是三國時期曹操這樣的狠人都不敢冒著被天下人罵的後果虐殺俘虜,解放軍更是有不許虐待俘虜的政策。

但是到了曾國藩這裡,這位被某些人吹噓成聖人的曾文正公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從他自己所寫的一些東西里來看一下。

劊子手屠人王曾國藩,不惜拿周公孔子來為自己墊背,何以稱聖


武昌被破城後,他在奏章中寫到:“塔齊布攻克武昌,見數百兒童投水自盡,命人救下200多人,賊見兒童得救,乃放下武器投降,帶回七百多人,後分別處斬。”

在攻破蘄州所寫的奏章中:“各營俘獲逆匪總計一百三十四名,只是斬首不足以震懾,故下令挖去雙眼,凌遲處死。”安慶城外一戰後他寫給增國荃的信中問到:“聞匪首劉瑲林部投降了四千多人,我懷疑其中有內應,是否已經全部殺了?悍賊劉瑲林不可逃脫,必須斬殺。”一次性斬殺4000名俘虜,可見曾國藩之心腸之狠辣,即使是殺俘,無非也就是砍頭而已,卻又為什麼要狠毒到挖眼剖心呢?

在知道劉瑲林和太平軍俘虜全部被斬殺後,他還以家書的形式寫下了:“平時即使是攻下了城池,也不能殺如此多的賊匪,而今一戰攻下安慶,城中賊人八千誅戮殆盡,真可喜也。

劊子手屠人王曾國藩,不惜拿周公孔子來為自己墊背,何以稱聖

被拉來墊背的周公和孔子

增國荃因在安慶殺俘太多而感到於心不忍,本想學習曹操將太平軍俘虜編入軍中打仗,但是曾國藩卻在信中寫到:“現在收攏投降的賊匪並不妥當,三萬餘人應全數殺盡方令人後快,即使是堯舜周孔再世,也必然如此。”苦口婆心,甚至不惜拉上堯舜、周公和孔子來喂自己的嗜殺墊背,可見曾國藩的殺性之重。

天京城被湘軍攻破以後,趙烈文作為曾國藩的幕僚到了天京,在他所寫的《能靜居士日記》中描述:“破城所見,幼兒皆被斫戮以為戲,婦女四十歲以下者無一所見,其亂如此,城中二百二十一名老者,剝皮掛樹剖腸磔石,簡直令人髮指。”

劊子手屠人王曾國藩,不惜拿周公孔子來為自己墊背,何以稱聖

而據曾國藩自己的記載,湘軍入城後,斃賊十萬,十里秦淮屍首無數,三日中,城內房屋殿宇全部被放火燒掉。其手段之殘忍,甚至超過了日本人曾經對中國進行的侵略。

真實的太平天國

我們來看看被曾國藩稱之為逆匪的太平天國統治下的民眾的生活,《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是英國海軍軍官呤唎所寫的一本回憶錄。他曾經是太平軍中的一員,太平天國被鎮壓後,呤唎返回了英國。在回憶錄中,呤唎很客觀的寫下了自己的見聞。

劊子手屠人王曾國藩,不惜拿周公孔子來為自己墊背,何以稱聖

在太平天國統治下的地方,充滿了熱情,煥發著一種欣欣向榮的生機,在蘇州城內,到處都是一片繁華的景象,百姓熙熙攘攘,連乞丐都幾乎看不到。所有能夠見到的士兵都是彬彬有禮、生機勃勃。而被清軍所統治下的地方民眾死氣沉沉、麻木不仁,臉上寫滿了頹廢。太平的士兵和兇狠殘暴的清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身為一個外國的進步人士,我想他的記錄應該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這和一些書裡所寫的太平軍兇狠殘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並沒有一些書裡所說的太平軍軍紀渙散,殺人掠奪。由此可見,太平天國所統治的區域,人民的生活明顯的要比清朝所統治的區域好上太多。

劊子手屠人王曾國藩,不惜拿周公孔子來為自己墊背,何以稱聖

筆者評論

我很不明白如此一個殘忍的殺人狂魔為什麼竟然會被某些人尊崇成為了所謂的“千古第一完人”,難道就是因為他一些所謂的自我修養,難道就是因為他是所謂的“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以前看到很多網友主張日本是外族的侵略,而曾國藩不是侵略者,不能和日本相比,本身的性質不同。但是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無論是不是侵略者,都不應該無視人的生命。因為殺人是不用分性質的,當權力在手的時候,殺個人是感覺不到什麼的。無論因為什麼原因,殘殺自己同胞的人,怎麼也不能被稱之為好人吧?尤其是殘殺已經放下武器,放棄抵抗的同胞,甚至是一些老弱婦孺。如果這樣的人都能夠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都能夠被稱為“半個聖人”,則中國真無聖人了。

劊子手屠人王曾國藩,不惜拿周公孔子來為自己墊背,何以稱聖

​每次攻克太平天國的城池,屠城以後曾國藩總是用痛快的聲音寫出屠殺的慘景,用一一幅幅地獄般的慘狀向自己的“君父”邀功,這種把殘殺當成邀功,用人命染紅自己的頂戴的劊子手又何來聖人所說的:“為生民立命,為百姓立心,為萬世開太平”?

參考資料:《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的一生》、《革命軍》、《能靜居士日記》、《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