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蔘養殖池塘春季管控措施

春天到來,萬物復甦,刺參池塘養殖工作也隨之開始。俗話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刺參池塘養殖的管理工作至關重要。春季海參池塘中常見問題有海水化冰、倒春寒導致溫度鹽度突降、圈中水草氾濫、圈中底質惡化等,處置不當則容易出現漂參、腫嘴、化皮乃至大面積死亡的嚴重後果,嚴重影響養殖效益。下面我們就簡單的講一下刺參池塘養殖春季管控措施,希望能對養殖戶朋友有所幫助。

刺參春季管控措施主要有換水、消毒、改底、加強營養四方面措施。

換水主要有三個要點,分別是排淡、適量、保持水位。我們知道溫度較低時,純水會以結晶的方式從海水中析出,鹽分及其餘部分則濃縮至下層水體。冬季結冰的池塘到了冬末,冰面雖然尚未完全化開,但隨著冰雪逐漸溶化,池塘表層也會出現低鹽度水層。池水不能形成上下對流,加之此時冰層尚未完全化開,有機質腐爛後產生的有害物質不能迅速逸出水面,池底環境惡化,易引起刺參發病。因此,有條件的要對池塘排水閘門進行改造,使池塘表層低鹽度海水能夠排出。冰化期間選擇天氣晴朗、外海水質清新的中午或下午,打開排淡閘板排掉表層淡水,補充少量新鮮海水。切記換水量不宜過大,尤其不能提起閘板換水,否則會使底層高鹽度海水大量排出,池水鹽度驟降,使穩定一冬的水環境突變,導致本已很虛弱的刺參因應激反應發生化皮、吐腸甚至死亡。春季容易出現倒春寒,氣溫驟降,如倒春寒。在排淡後注入新鮮海水,平均水位最好保持1.5米以上,增加水體緩衝能力。

消毒。目前常用的水體消毒劑有兩類,分別是碘製劑和氯製劑,因為目前兩種製劑市售產品種類較多,含量各不相同,在這裡我們不強制規定使用劑量,以免對大家造成誤導,養殖戶朋友在使用時參照產品說明即可。下面我們就講一下何時需要消毒?在實際生產中,養殖戶朋友可以根據自己池塘的具體環境條件進行消毒工作。一種情況池塘換水條件好,換水量比較大,可以不用進行消毒;還要一種情況是,能滿足適量換水的條件,池塘中刺參觸礁、爬行、攝食狀態比較正常,大家可以使用氯製劑或者碘製劑產品進行消毒預防;另外一種情況是,在池塘中發現有刺參腫嘴、化皮或者漂參等現象出現,這時候大家需要使用碘製劑進行消毒治療。在養殖生產中,預防重於治療,因為一旦發病,目前技術手段治療無法做到即時止損,必將造成嚴重損失。

改底。北方池塘冬季封冰期較長,可長達3個多月。這期間冰下刺參仍然可進行攝食活動,代謝廢物及池底腐敗物堆積,而封冰期有害氣體無法及時逸出,尤其是底肥的養殖圈容易出現底質環境惡化,如不及時改底處理,會導致養殖刺參出現腫嘴、化皮等症狀。養殖池塘改底藥品分為化學底改和生物底改兩大類。春季水溫較低時,海水溫度10℃一下,建議大家選用化學底改,此時投放生物底改效果較差;水溫達到10℃以上時,大家可以選用含有低溫益生菌的生物底改藥品。

增強營養。剛化冰階段,溫度較低,底棲硅藻繁殖較慢,與之對應的矛盾是現在養殖戶投苗密度比較大,這樣就很容易出現餌料不足狀況,這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圈裡刺參的攝食情況人工補充投餵餌料。但是這種高密度超負荷的養殖是不提倡的,生態養殖是細水長流,可以保證養殖戶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而高密度超負荷養殖則急功近利,雖然在早期的產量可能稍高,但其本質是用對池塘生態環境的破壞換取短期利益,無異於殺雞取卵。同時,高密度超負荷養殖存在諸多弊端,高密度養殖必然要人工補充投餵餌料,而餌料投餵過多,殘餌糞便量超過池塘中分解者的承載能力,會導致底質惡化加劇,有害物質過多致病刺參,高密度養殖的刺參一旦發病,必將迅速傳染,大量死亡。在這裡我們提到的增強營養,更多指的是及時投餵抗應激藥物、微量元素等,提高刺參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應對春季池塘環境突變。

刺參養殖池塘春季管控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