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農村為什麼建不好?

中國的農村為什麼建不好?


中國的農村為什麼建不好?


序言-緣起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


《什麼叫“落地”》是孫君老師在今年春節期間給我們的一個課題。


因為我們的項目,無論是汝城金山村、會同高椅村,還是毛主席的故鄉韶山村,到最近兩年的江蘇新沂宋莊、威海文登及福建永泰項目,都是從前期調研、策劃、規劃、駐場指導施工、跟蹤項目、協助軟件和運營團隊介入,全程參與,我們很是清楚項目落地的全過程。


中國的農村為什麼建不好?


同時,作為一家深耕設計行業十餘年的設計機構,落地這兩個字一直深入我們的骨髓。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也深深體會了城建與鄉建之間巨大的差別,其差別源於規劃設計體系的差異。


在中國,五千年的農耕文明是沒有規劃的,到一百年的工業文明才有了規劃。


現在用一百年的工業文明規劃(城市規劃)套用到鄉村,就會產生很多問題。


中國的農村為什麼建不好?


是因為整個規劃、設計、監理、建造的體系是沒有鄉村版本的。


用城市的規劃體系來做鄉村,就會出現鄉村“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問題。


中國的農村為什麼建不好?


由此可見,規劃設計體系的水土不服,是造成鄉村規劃設計無法落地的一大原因,這是整個行業的問題,作為設計機構,或者設計從業者,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受到這個體系的影響與評價。


所以作為鄉建人,明白鄉村與城市這套體系的區別,去思考與總結鄉村建設應有的規劃設計體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此,藉此“緣起”共同來探討在鄉建項目中應該如何理解落地這個概念,也希望藉此機會與行政機構、規劃設計院、社會資本、企業、村幹部和村民等參與鄉村振興的相關人員共同探討一個項目真正可以實現落地的全流程,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和挑戰,以及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需要做好的準備。


中國的農村為什麼建不好?


第一篇章:落地的意義與願景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018年中央文件


不忘初心,以農民為主體


規劃是為了落地,落地是為農村、為農民。


不忘初心,以農民為主體,還權於村兩委意義重大。


從堰河村、郝堂村、桃源村、金山村、高椅村再到韶山村的鄉村建設中,我們一直堅持“以農民為主體”是我們的核心目標,鄉建做什麼可以,但是不以農民為主體的事情堅決不做。


中國的農村為什麼建不好?


在項目中,我們讓農民參與規劃設計,讓農民來講規劃,做到規劃平民化,成立合作社、村投,讓農民“甘於奉獻、不怕犧牲、吃苦耐勞”的精神重新迴歸,共同創業,讓農民成為鄉村建設中的第一受益者。


我們相信這一代人的付出與努力,必將使村莊煥然一新,從而守護住我們最後的家園。


留住鄉愁


家園有鄉愁,在現代社會,這個詞讓城市人可望而不可及,如何留住鄉愁,可望可及,這需要行政機構、村支兩委、農民及家建宗族組織共同努力。


在農村、心中有“天地君親師”,把村譜、家譜、宗祠與自治穩定結合,創造一個黨建、村建、家建三建合一的管理模式,方能留住鄉愁、讓年輕人回來。


硬件、軟件、運營


讓年輕人回來,才能真正激活鄉村,而激活靠的不僅是硬件建設,“運營前置、軟件先行”,實現硬件、軟件、運營的綜合發展才是落地的全面體現。


在鄉村建設中,軟件先行-資源分類、村民培訓、姓氏文化、土壤改良、環境教育、原種農業,注重本地人才的培養。


中國的農村為什麼建不好?


而“硬件”的農村建設,要做減法而不是加法,不挖山、不砍樹、不填塘,以“農民過緊日子一樣建村莊”的態度來做設計。


在項目前期確定我們有什麼、需要什麼、能做什麼,才能促進項目的高效運營與可持續發展。


在鄉村振興中,硬件、軟件、運營三者缺一不可,我們不僅要做建築師、景觀設計師、室內設計師,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做一位統籌者,否則就不能稱之為鄉建項目的落地。


先生活後生產


鄉村規劃永遠是動態性規劃,是生活與生產方式的規劃。


在農村,生活與生產從來不分家。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通過轉變觀念、修復環境,以自然為中心,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先生活後生產”目標。


中國的農村為什麼建不好?


農村生活得到了改善,農民的精神面貌才能得到改變,才能重塑農民的信仰,激活農民生產的創造力和積極性,才能促進農村生產的發展。而農村生產發展,又能促進農民生活的更進一步的改善。


最終形成一個生活—生產—再生活的良性循環發展軌道。


精耕細作、小農經濟


中國農耕文明五千年曆史,精耕細作是我們最大的發明。


推動“原種(zhǒng)”、“ 原種(zhòng)”、原產的綠色農業。引導廣大農民,在有限的資源範圍內,努力把本地農產品運營做到極致,變“我隨產品走”為“產品跟我走”,把農村最好的東西(產品)、最難的東西(行銷)以電商平臺輸出。小農經濟必定是將來中國市場上的主體經濟、“網紅產品”。


中國的農村為什麼建不好?


總而言之,對於鄉建而言,鄉建即落地,“以村民為主體”、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讓鄉村成為未來的奢侈品,這是我們鄉建人共同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