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复工,怎么马力全开投入工作?请你收下这些实用建议

刚复工,怎么马力全开投入工作?请你收下这些实用建议


现在很多公司都已经复工了,不过随着复工,很多人也遇到了各种新问题。比如,复工第一天被通知业务调整,很担心公司未来前景走向;自己被调到了其他部门,考虑自己能不能胜任,每天都焦虑等等。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别担心。我们为你请到了专业的职场教练廖舒祺老师,做了一场“重启2020”直播,从专业角度为你提供建议。

直播的精华文稿已经帮你整理好了,欢迎你查看并收藏。


状态不好,原因在哪儿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有一句话:“人总在不自由时感到不满,而自由时又感到惶恐。”

这很像现在职场人面临的状态——疫情没来时,觉得稳定、无聊、不满;疫情来了,没有了章法和确定性,又惶恐不安。

所以复工后效率低,其实是因为自己无法掌控现状。要解决这个问题,重启工作状态,你得学会在确定、不确定,安全、焦虑之间自由切换。

具体怎么做呢?

短期来看:主动给自己建立仪式感,快速行动起来。把自己拉回到熟悉、可预测的情景中,用行动对抗焦虑和低效。记住一句话:面对不确定性,想,全是问题,做,都是答案。

长期来看:建立起仪式,节奏,把握住职业发展中的“锚点”,才是工作状态一直保持下去的关键。


短期:行动起来

我做了个调研,发现大部分人复工效率低,主要是两方面:

外部干扰方面:有人说自己在湖北的家中办公,孩子小,很难分配工作和带娃的时间精力。去单位复工,每天出行也提心吊胆;而且有些客户和合作方没开工,所以沟通效率很低。

内在情绪方面: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没有进步、销售业绩完不成,公司招聘了人又随时叫停,焦虑地睡不着觉。

总之,就是对外掌控不了别人,对内不能安心把控好自己。

要解决这种状态,给你三招:

第一招:建立仪式感,减少思维噪音,快速进入状态。

建立仪式感的方法因人而异,这里简单说几个:

比如,用金句卡给自己打气。

我前些日子做了一个金句卡,上面写着“长期规划、年年反思、月月奋斗、天天为自己而活”,很多人很喜欢,就拿来作为手机壁纸,作为提醒进入工作状态的一个方式。

再比如,给自己列一张能量句子清单。

写下10句最有力量、最能激发自己的话,当你想快速进入状态时,找出来读一遍,读完干脆利落地开始工作。

还有,用运动让自己迅速进入状态。

工作前先运动一下,然后郑重写下今天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第二招:明确量化的目标,形成自己的节奏。

我最近看了很多职场人写复工之后的一些分享,我发现工作状态和效率高的人,往往有两个做法:

每天会有一两个非常明确量化的工作目标;

有自己固定的节奏,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情,不用纠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人在从确定、清晰的情况到节奏被打乱时,这个做法非常重要。

以我自己为例, 2018年开始做自由职业者,一下所有事都要自己主动规划,于是我给自己安排两个核心目标:每周至少做三个教练辅导,一周至少写出一篇职场干货文章,这就是量化的任务。

然后设定每天具体的时间表:早起,运动30分钟,一边收听英文访谈节目;吃过早饭,穿戴整齐去咖啡厅,做每日最重要的三件事;晚上,写每日5问来检视自己的状态和成长。

一般人都是上午注意力集中、效率高,到了下午效率开始降低。所以你安排时间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精力安排一天中最重要的事。

第三招:加强和上级沟通,替对方减少负担。

有些职场人有个误区:觉得沟通必须由老板发起,如果老板不主动沟通,就觉得自己的业务不受重视,特别委屈;但又认为主动跟老板沟通是能力不行的人才做的,是拍马屁、搞关系。

事实上,老板是我们职场发展的合伙人。主动找老板沟通,确认自己任务的优先级、明白老板当前的工作重心、关心的指标、以及主动询问对你的发展建议等,才是真正工作能力的体现。

尤其现在疫情期间,本来跟领导的直接沟通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这个时候如果能主动发起沟通,能极大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长期:价值思维

我最近频繁接到职场人求助,主要是两类:

一类是老员工,通常是企业的中高层和部门负责人。

他们纠结要不要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不要去做个人品牌。受到疫情影响,公司已经看到了发展瓶颈,是该为自己谋出路,还是留下来帮老板共度难关。

一类是年轻的员工。他们纠结在受疫情影响,公司业务和组织架构调整了,可能要到新的部门,不确定自己的技能优势是不是能担得起。

这两类人都有一丝不安——业务受影响,看到瓶颈,这时候不知道自己出去之后,是不是很快找到一个跟现在一样的工作,或者去到新领域,能否很快拿到机会。

其实,现代的职场人,真正能创造稳定性的,就是一句话:

你能给谁提供什么价值,或者你能为对方提供什么价值。

你一定要有一种价值思维。什么叫职场人的价值思维?我用一个案例告诉你。

小张毕业后在一家全国前十的券商公司工作,一开始在营业部做柜台,每天要办理大量的客户业务,处理琐碎的杂事,很忙又没有价值感。

后来小张经过很长时间的反思和调整,开始在琐碎的事情中提炼出自己的工作价值,就是:提升客户体验感,高效地提供更好的服务。

有了这意识之后,小张在办理业务中发现,很多客户抱怨他们交易App不好用。他们内部从来没有人系统整理过这类问题,自家App体验感差,大家习以为常,却没有人真正做些什么。

于是,小张花了一个多月把问题分类整理,还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几大受欢迎的券商App,对每一个出现的问题都提出了改进建议,形成一份PPT交给老板。

凭借这份分析建议报告,她所在的营业部得到了总裁的关注,推动了他们公司人员优化、升级系统,小张也从营业部晋升到了分公司。

你看,这就是有价值思维的体现。


给你一个价值公式

你可能会问:怎么才能做到像小张那样人在基层,靠自己的努力发挥价值?

我提炼了一个价值的公式:职场价值=他人的期待+你的内在需求+你的核心优势。

围绕这个公式,再给你三点建议。如果你真的能展开行动,别说找回工作状态了,你还会实现价值上的飞跃,职场上的跃迁。

第一:透过要求,看到他人的真实期待。

别人说出来的是要求,没有说出来的才是期待。

比如,对于小张的客户来说,打电话抱怨App不好用,是在要求开户更简单、查看资讯更方便,这是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点。而客户没说出来的期待是,更节约时间精力,轻松畅快地完成证券交易。

小张看到了背后的期待,然后去注册了近10家其他券商的App,亲自一步步体验、调研哪些细节才能让客户用起来更舒服。

对于小张的老板来说,她说出来的要求是,要下属给每位客户做好引导和解释,而没说的期待是,下属能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并且在300多家营业部中做出特色、脱颖而出。小张也做到了,所以获得了晋升。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说过一句话:“口碑就是把事情做过头。”不仅要实现他人说出的要求,还要能察觉并满足他人没有说出的期待,这样你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第二:反思自己在职场发展中的内在动力。

我这些年辅导了很多职场人,发现一个特别惊讶的现象:很多已经到了企业的中层,甚至是管理者的人,也很少去想“我为什么做这件事”。

当你面临工作、目标和项目,如果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定出来的目标肯定有失偏颇。

如果你没有想清楚底层的动力和原因,那你不会钻研,因为你没有动力做这件事。

还是刚才的案例,我问小张:“你为什么花一个月的业余时间做这个?老板没给加班费,也没承诺你会怎么样。”

小张说:“我接到用户投诉时,我是真的从内心感到耽误了他宝贵的时间,我不想说两句对不起就搪塞过去了,非常想替他们解决问题。而且,当我后来做数据整理时,我内心非常安宁。”

我在咨询辅导时给小张做过测评,他的助人倾向非常明显,同时他的结构化思维和细节处理方面是非常擅长的。所以这些就是他背后的动力。

所以,就是思考你内在需求价值和动力,对优秀的职场人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凡事提炼分享,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

如果我们想形成长久的核心竞争力,不被替代,这是非常关键的。

我2018年刚出来做培训师的时候,跟很多同行比,我没有什么竞争优势,我也不是企业高管,也没有什么学术背景,甚至连乙方的经验都没有。

那时候我就在思考,怎么样能够在同样讲授课程的老师里脱颖而出。后来我对自己进行了一个优势定位:

第一,我有十多年的人力资源背景,是有组织视角的,不只有个人视角;第二,我十年前就跟古典老师学习职业生涯,这十年来我有很多一线实践经验,跟我有同样背景的老师其实没那么多。

当时想到这些我就很开心,后来果然如我所料。

这里提醒一点,很多职场人会把如何形成优势这件事想得太复杂。其实,所谓的一技之长,就是你得让别人看到你能提供什么东西。

除了做专业的职业测评,也可以梳理你的日常工作,把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展示出来,还有外界领导和同事有价值的反馈,体现了你的什么优势。

最后,祝你在这个非常时期,找到自己的优势,工作顺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