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关键词告诉你,巩俐和张曼玉的演技“差距”

1988年是内地女演员巩俐的高光时刻,在当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她在大银幕上的处女作,由张艺谋执导的影片《红高粱》摘得金熊奖,一时间张艺谋和巩俐成为了华语影坛的英雄式人物。而同年远在香港的张曼玉主演了导演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此时两位展露头角的女演员,还不清楚她们在这之后的10多年里,分别登上了上了华语影坛两类女演员的演技巅峰。和巩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科班出身不同,张曼玉是凭借获得1982年“香港小姐”亚军的选秀节目出道。

两个关键词告诉你,巩俐和张曼玉的演技“差距”

而两人的职业环境也有很大的区别,巩俐成长于内地的演艺圈,当时内地拍电影还不太注重商业运作。而巩俐进入演艺圈,正是伴随着张艺谋和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的集体崛起。第五代导演对于国产电影乃至整个华语影坛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一代导演为后来者留下了一部部经典的作品,以及一个注定被载入华语电影史的辉煌时代。而巩俐,则是这一代导演留在银幕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是《红高粱》里的具有反抗精神的“我奶奶”九儿,她是《菊豆》里深受封建时代压迫的旧时代女性菊豆,她是《秋菊打官司》里性格执拗的“秋菊”,她是《霸王别姬》里风情万种,又情深义重的“万花楼”头牌菊仙。

两个关键词告诉你,巩俐和张曼玉的演技“差距”

张曼玉与巩俐的成长环境有很大不同,从本人而言张曼玉是典型的“草根”出身。如果说巩俐成长的环境还能称为演艺圈,那张曼玉成长的环境则是典型的娱乐圈。巩俐从一出道便定位成一个演员,而张曼玉出道时的定位则是一位娱乐明星。这种从成长环境本身的定位不同,便注定了两人今后的发展路径,以及演技特色。能够被王家卫相中主演影片《旺角卡门》,以及后续多部王家卫的影片,是张曼玉在大银幕上取得突破的关键。这点上,和巩俐遇到张艺谋的经历非常类似。

两个关键词告诉你,巩俐和张曼玉的演技“差距”

香港的娱乐圈,从形成之初,便是以利益为先导。在香港,电影艺术被打造成一种独特的商品,而艺术风格的不同,仅仅说明影片的市场定位不同。在这点上,现如今的内地娱乐圈和香港娱乐圈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市场的结构略有差异。但是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国内电影圈还是文化圈的一种延伸,和诸多文艺形式同属一个整体。而当年的内地电影圈,特别是张艺谋和陈凯歌这一代刚刚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导演,他们肩负的更多的是内地电影艺术的复兴。所以当时内地的电影圈是以艺术为先导的创作环境。

所以巩俐所饰演的角色,从定位而言,是艺术家们“入俗”的一个过程。虽然巩俐在大银幕上很多的角色是以“村姑”、“旧时代女性”为主要标签,但是巩俐本人并不是农民出身,所以她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像很多影迷想象的那样是“本色出演”。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也间接地说明了巩俐的演技出色。而张曼玉则有所不同,她成长的环境是以利益为先导的娱乐圈,她所成长的环境本身就很“俗气”,处处讲利益,事事要谈钱,而为了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张曼玉的很多角色,便是一个从娱乐圈工作者,向艺术进阶的“超凡”过程。

两个关键词告诉你,巩俐和张曼玉的演技“差距”

在这里我们可以拿两人典型的角色做一下剖析,在所有的作品中,最能代表巩俐巅峰演技的,应该是她获得了威尼斯影后的角色“秋菊”。这个角色出自张艺谋于1992年执导的影片《秋菊打官司》,在这部影片中,巩俐饰演了一位富有现代精神的农村女性“秋菊”。为了能够演好这个角色,巩俐化妆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像是一个村姑。张艺谋以独特的视角,让巩俐等主演完全融入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社会环境。

两个关键词告诉你,巩俐和张曼玉的演技“差距”

在这部影片中,巩俐成功的驾驭了“秋菊”这个角色,以至于在影片首映时,电影开演了10多分钟,观众们还没有发现是巩俐扮演的秋菊。而这个角色特别能代表巩俐演技的关键词“入俗”。这个入俗不是俗不可耐,而是一种进入芸芸众生的俗世姿态,巩俐的演技把观众拉入了一个比自己生活环境更真实的俗世,这个俗世不繁华,不浮漂,让观众有种看纪录片的感觉。这种创作上的写实手法,在某种意义上,在细微末节处,更容易深化导演的主题。经常在一种潜移默化中,观众们便被巩俐带入到张艺谋想要的戏剧冲突,就在突然之间,观众们获得了莫大的感动的同时,也重新审视自己当下的生活处境。巩俐的演技,在于她打破了观众和银幕之间的隔阂,她成功地让观众相信,银幕中的人物和故事是真实可信的。

两个关键词告诉你,巩俐和张曼玉的演技“差距”

这一点张曼玉和巩俐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张曼玉演技的关键词是“超凡”,而最能代表张曼玉演技的影片,要首推徐克执导的影片《青蛇》,在这部影片中,张曼玉饰演了一个蛇妖的角色小青。张曼玉所饰演的角色,让观众明显能够感受到气质上的不同,她所扮演的角色让观众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是一种不真实的存在,但是她演技的特色就在于,她为这个幻想出来的角色,在大银幕上,找到了一种可以相信,并能够激发出观众无限想象力的形体语言。张曼玉的这种表演风格,则在银幕和观众之间,确立了一种独特的观影视角。

两个关键词告诉你,巩俐和张曼玉的演技“差距”

什么叫演技?演员的演技,是用来架构导演所要创造的世界对观众的吸引力的,演员通过自己的演技,驾驭好导演想要的人物,这个人物要让观众看得懂,她的表演语言,形体语言,要让观众理解,但是在让观众理解的同时,还要保证导演所要传达的意思不能走样。这便是演技的终极展现。其实这个特点,巩俐和张曼玉身上都有所具备,但是不同的是,张曼玉相对于巩俐,能够驾驭更多类型的角色。

特别是回到商业电影之后,张曼玉的角色更讨喜,如张曼玉在《新龙门客栈》中所扮演的金镶玉,这个角色是徐克版《新龙门客栈》相对于胡金铨版《龙门客栈》的点睛之笔。在影片中同为演技派代表的林青霞的演技,几乎被张曼玉碾压,张曼玉在影片中饰演的金镶玉风情蚀骨,为影片确立了全新的江湖印象。

在1990年,张曼玉参演了香港电影史上具有特别意义的一部作品,这部影片是王家卫的成名之作《阿飞正传》。在影片中,张曼玉饰演一位名叫苏丽珍的痴情女子,她幽怨的眼神,清纯的面庞,使得他和巨星张国荣对戏时,丝毫没有违和感,相对而言,同样在影片中和张国荣对戏的刘嘉玲,则明显风情有余,气质不足。10年后,张曼玉再次扮演苏丽珍,而这次和张曼玉对戏的男主角则从张国荣换成了梁朝伟。周游君始终认为,在大银幕上,只有张曼玉的天生气质才能够激发出梁朝伟足够的忧郁眼神。而这部影片,便是让梁朝伟获得了戛纳影帝的《花样年华》。

两个关键词告诉你,巩俐和张曼玉的演技“差距”

除了以上角色外,张曼玉还饰演过陈可辛执导的《甜蜜蜜》中的港漂妹李翘,关锦鹏执导的《阮玲玉》中的华语传奇影后阮玲玉。张曼玉相对于巩俐而言,所驾驭的角色更加多样性,而且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角色,张曼玉总能找到一种能够令观众信服的表演语言,这种演技并不是教科书上可以学到的,而是深刻体会生活和角色的内心世界之后,张曼玉用心感受到的。但是再反观巩俐,她虽然也扮演过很多其他的角色,但是大多数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在香港电影圈出演的几部影片,巩俐几乎只能充当花瓶功能。所以非要选一个“演技女王”的话,张曼玉要比巩俐更为恰当。

两个关键词告诉你,巩俐和张曼玉的演技“差距”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享誉世界的顶级华语影后,“入俗”的巩俐的演技在大众的心目中稍逊于“超凡”的张曼玉的原因。另外张曼玉在没有了自己的想要的角色之后,急流勇退,选择了息影,这也是让张曼玉得以保住了“晚节”的重要原因。而巩俐近年来依然参演一些典型的商业电影,也使得她在影迷心中的地位略打折扣。但是不管怎样,巩俐和张曼玉都为一代影迷留下了一个关于华语电影最好的时代记忆,不知道再等华语电影的下个这样的“时代”,还要经历多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