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譚嗣同被捕問斬時,父親譚繼洵卻寫好輓聯,為何不搭救?

清朝“戊戌變法”導致了一批變法人士被殘忍殺害。“戊戌六君子”,其中改革變法最為激進的就是譚嗣同。

清朝譚嗣同被捕問斬時,父親譚繼洵卻寫好輓聯,為何不搭救?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讀起譚嗣同的詩,其內心無不敬佩這位當時的英雄。


清朝譚嗣同被捕問斬時,父親譚繼洵卻寫好輓聯,為何不搭救?

譚嗣同和林旭、劉光第、楊銳、楊深秀、康廣仁以自己的鮮血染紅了昏暗的天空。

清朝譚嗣同被捕問斬時,父親譚繼洵卻寫好輓聯,為何不搭救?

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時任湖北巡撫,作為一方大省的封疆大吏,在得知兒子被捕後,他並沒有對兒子進行營救,這到底出於什麼心思呢?譚繼洵,道光二十九年舉人,咸豐十年中進士,先後擔任過甘肅按察使、布政使,後來又升任湖北巡撫兼任湖廣總督。所以譚繼洵是一個有著實權的封疆大吏,其官場人脈也不會太差。

清朝譚嗣同被捕問斬時,父親譚繼洵卻寫好輓聯,為何不搭救?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維新變法極為激進,但是譚繼洵卻是一個保守派。

清朝譚嗣同被捕問斬時,父親譚繼洵卻寫好輓聯,為何不搭救?

譚嗣同出事後,譚繼洵不去營救兒子,一方面是為了自保。但是更多的是無奈,這一點從他寫給譚嗣同的輓聯中便可得知,“謠風遍萬國九洲,無非是罵;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從譚繼洵寫給兒子的輓聯中,字裡行間充滿對兒子的愛,這是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