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山東半島中心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

煙臺


煙臺-山東半島中心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


一、基本概況

煙臺市位於山東半島東部,瀕臨黃海、渤海之濱,北面隔海與遼東半島及日本、韓國、朝鮮相望,是京津海上門戶,山東半島中心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享譽海內外的旅遊度假勝地。

煙臺是明清時期的海防重鎮,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既是我國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又是我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1999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2013年被國務院批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煙臺歷史城區以煙臺山、朝陽街、奇山所城為中心,向西至近代港口、大廟和毓璜頂,向東經海軍航院到東炮臺,是煙臺市傳統格局及歷史風貌特色、名城核心價值集中體現的區域。其範圍北至海,南至毓璜頂南街、建昌南街、環山路、二馬路,東至東炮臺、歸岱山、解放路,西至海港工人大道、海港路、毓璜頂西路,面積約7.6平方公里。歷史城區與西炮臺、南部山體山脊線之間的區域劃為環境協調區,面積約14.2平方公里。

二、歷史沿革與價值特色

煙臺是一個歷史悠久、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距今約有七千年曆史的白石村遺址,文化遺存豐富,具有重要歷史學術價值。西周初年,芝罘島就成為疆域的象徵和遊謁聖地。春秋時期,芝罘灣成為我國五大港口之一,山東沿海交通的發祥地。唐時,境內沿海諸港(登州、萊州、芝罘等),為我國同朝鮮、日本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海航線的起點。金元時期,位於牟平區的昆嵛山,成為北方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明清時期為海防重鎮。在中國近代史上更佔有重要地位,既是我國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又是我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之一。近代開埠通商後,煙臺一度成為膠東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煙臺是一個特色鮮明,自然與歷史文化特色兼具的城市。名城特色表現在5個方面:一是具有山、海、城、島互相交融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特色;二是以煙臺山為前哨、東西炮臺為兩翼、奇山所為中心、南山為屏障的沿海軍事防衛城市的整體格局特色;三是奇山所城十字大街、中軸對稱的空間格局特色;四是以港口碼頭和領事館為中心、沿海岸展開的近代商埠港口城市格局特色;五是傳統民居、西洋建築和中西合璧建築交相輝映的建築風貌特色。

三、歷史文化遺產

煙臺歷史文化名城內文物古蹟特別豐富,名勝古蹟眾多,近代建築集中成片,建築風貌中西合璧,歷史街區特色鮮明,城區傳統格局和風貌保存完好,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

目前,煙臺市域已公佈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有47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佔全省總數的近十分之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2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不可移動文物4962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登錄藏品數量10.9萬件(套),位居全省前列。中心城區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4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登記並公佈不可移動文物170處,省級優秀歷史建築93處,市級歷史建築27處。市區重要文物和歷史建築有煙臺福建會館、煙臺山近代建築群、毓璜頂古建築群、白石村遺址、牟平照格莊遺址、張裕公司酒窖、煙臺東西炮臺、英國領事館舊址、崆峒島燈塔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已公佈了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13 項,其中1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38個項目入選省級非遺名錄,煙臺剪紙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傳承煙臺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資源。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膠東全真道教音樂、膠東大鼓、煙臺剪紙、龍口粉絲傳統制作技藝、漁燈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