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絮語一(從除夕到初五)


放在這裡的,其實多是微頭條上發表過的,雜亂瑣碎,但也是某段時間的心靈絮語,存錄在此,算是彙總一段心緒。

1月24日(除夕)

武漢疫情最初傳來,因為骨子裡的樂觀,對這方面的報道關注的並不多,又聽網上言論,以為我們有了先前的抗擊非典經驗,加之現代的醫療科技,不出幾日,就能幹掉病毒,歡樂祥和看《奪冠》,幸福美滿過大年。

想象顯然不是事實。先是武漢封城,隨後是病毒在地圖上的迅速蔓延,讓我不能不漸漸收攏我的樂觀,慢慢打開眼前的各種鏈接,爾後意識到,作為一個普通的個體,在這場病毒反擊戰中,我們可以為它做些什麼。

先是取消了一場約定的旅遊,那原本是我們“蓄謀已久”的。實話說,極不情願放棄,但最終,大家還是達成一致,放棄了。一是我們的團隊中確實有人正處感冒中,二是想著,也許這個選擇,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是為自己及家庭和國家少添亂吧。

再是將看到的疫情類信息經過篩選後網上轉發,發現一個可喜的事實是,平臺從封鎖到透明的逐漸轉化,比如我發在某平臺的一個有關疫情的動態,最初先是被封殺,隨後又很快被放出來。說明我們的平臺,正在逐漸擺脫冷漠、偏狹,正在拒絕做一個無恥的睜眼瞎。

此次武漢疫情之所以會蔓延,罪魁之一正在於最初的封鎖,如果沒有最初的封鎖,也可能就沒有後來的延誤,沒有後來的延誤,可能也就沒有病毒的自由散播,最終,因為這延誤,這封鎖,這視而不見的睜眼瞎行徑,給我們的國家、家庭以及個人帶來重大損失,所以我們,包括我,也包括你,人人都要行動起來,拒絕再做睜眼瞎。

1月25日(大年初一)

這個年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沉重的,每天,我們面對的都是不斷新增的數字,這數字後面,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詛咒錯誤,因為這錯誤讓我們付出了太過沉重的代價;我們更要努力振作,因為困難面前,也還有著一個個美麗的逆行者。

1月26日(大年初二)

這幾天一直窩在家裡,足不出戶,按理,可以有充足時間讀書看稿,但事實是,根本看不進去。每天,看新聞,看消息,看數字,看地圖,心情複雜又沉重。也許,我們人類是該慢下腳步,好好思索一下我們的所作所為了。萬物有靈,萬物都應該被尊重。

1月27日(大年初三)

照例窩在家裡。無事可幹。準確說是不想做事。網上消息很多,謠言也多,刪帖也是。讀了餘華的《現實一種》,很殘酷。餘華筆力真狠,尤其文章結尾部分,沒做過醫生,大概很難寫出來;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同樣會寫不出來。

1月28日(大年初四)

以前寫過一篇文章——《我想做只豬》,以為無所事事的日子是我所神往的。現在真的可以做“豬”了,才發現豬的日子其實並不那麼好過,所以今天全家一起,深度大掃除,還是做蜜蜂好受些。疫情數字不斷增加,除過飛沫,聽說還會接觸傳染,大家還是靜下心來,安寧待家吧。

1月29日(大年初五)

今天出了趟門,買了點菜。微信上選好菜,馬路邊見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街上人不多,基本都戴著口罩。往常繁華的慈恩西路,冷落蕭條。馬路上,只看見零星的警察和環保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