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一線並肩作戰,夫妻亦是“戰友”

在抗疫一線並肩作戰,夫妻亦是“戰友”

早上8點,劉金貴和盛維利穿好防護服,分別走進CT室和感染11病區開始新的一天工作。他們是長沙市第一醫院的雙職工,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這對醫護伉儷先後進入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開展救治工作,選擇在抗疫一線並肩作戰,在百米之內各自堅守。

丈夫主動請纓,當上火線偵察兵

在抗疫一線並肩作戰,夫妻亦是“戰友”

劉金貴(左一)正忙著出具報告

這次疫情發生,省市政府將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定為省級、市級救治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得知消息後,劉金貴立馬報名參加抗疫工作,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定點救治醫院放射科工作的醫生,他為湖南省首例確診患者做了CT檢查。雖然之前不少同事、好友勸過他,年紀大了,新冠病毒肺炎感染風險很大,不要去一線。他說:“大敵當前,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醫生、一名民革老黨員,又對北院環境非常熟悉,我不上誰上!”

他的意願也是父母的意願。劉金貴和盛維利夫婦其實已經兩年沒回桑植老家了,去年是因為孩子要參加高考,假期很短、時間很緊,他們約好了今年春節一定回家好好陪陪父母。但是,他們失約了。父母得知是因為參加抗疫不能回來,打電話說:“你們是醫務工作者這個時候就應該守在醫院,注意安全,不能回來下次再回來。”

新CT機房啟用之前,劉金貴和同事就在原來的放射室工作。老CT機比較陳舊,操作室沒有控制床面升高、降低和進出的按鈕,每個病人來檢查,他們都要進機房定位和回位。1月29日至2月5日是患者收治高峰期,最多一天收治了23個確診患者,再加上治癒患者出院前要做例行檢查,時間緊、工作量非常大。怎樣節約進出機房所用的時間、減小醫務人員感染的風險,又成了他需要思考的問題。他和同事左倩不斷摸索,終於找到了應對辦法——通過操作室電腦鍵盤輸入數據的方法控制床面移動,而且還提高了檢查效率。那段時間,他爭分奪秒去拍CT片、閱片、寫報告。

隨著疫情不斷髮展,武漢出現了“CT陽性、核酸陰性”現象,病毒核酸檢測不再是最終確診的“金標準”。作為科裡年紀最長的醫生,劉金貴對大家說:“核酸檢測有可能是假陰性,我們必須仔細拍片、閱片,甄別出細微的病變, 守好疫情評估的關口。”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感染變化很快,兩三天就出現非常大的影像變化。這些“偵察兵”敏銳地捕捉著這些變化,保證第一時間完成拍片,第一時間出具報告,為病房醫生提供精準的診斷參考依據。

40天來,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進出的患者有239人,每一名患者從入院拍片評估到查看進展到治癒出院,少則拍兩到三次CT,多則拍八到九次CT。閱片寫報告總和1190人次,這個經驗豐富的“老偵察兵”完成了754人次,最多的一天劉金貴看了57名患者的CT片,寫了57份評估報告。按照每一個病人600至800幀圖片來算,這段日子來,這雙護目鏡下的眼睛盯著看了約50萬幀的圖片,這雙橡膠手套裡的雙手敲打了10萬以上的文字。這是一個醫務工作者疫情大考中寫下的答案,而且這樣的工作仍在繼續。

劉金貴最近有了一個新的稱號“熱心市民”,這是科室同事們送的。他是放射科影像醫師,每天除了帶領年輕同事執行CT檢查診斷任務外,還當起了“技術員”“送貨員”。保證科室儀器正常運轉的任務他接了,鎮守64排CT給病人檢查的技術員任務他接了,領取科室防護用品等物資的任務他也接了…… 用他的話說,在科室啥事都幹,現在任務重,作為前輩,要給大家作出榜樣。科室的同事遇到事情都會第一個聯繫他,因為他總是能真誠、及時、有效地幫助大家解決問題。

妻子追隨腳步,成為“萬能”天使

在抗疫一線並肩作戰,夫妻亦是“戰友”

盛維利在11病室開展工作

劉金貴正式投入抗疫工作後,不能回家,只能在定點酒店進行集中隔離休息。與此同時,盛維利也積極參加本部發熱門診及北院志願者服務工作,她主動要求像丈夫一樣上一線抗疫。護士長說,你家先生已在抗疫一線,家裡還有小孩,你不去一線大家都能理解。

沒有得到批准,盛維利白天上班,下班後便開始教女兒做飯菜。“崽崽,這幾天,媽媽教你做的那些菜都學會了嗎?”“會是會,不過肯定沒有媽媽做的好吃。”“那就行,多做幾次一定會廚藝見長。”盛維利教會女兒做飯了,才能放心去一線參加抗疫工作。

剛開始女兒不明白為什麼爸爸去一線了,媽媽還要去。盛維利說,有更多的人一起戰鬥,疫情才會儘快結束。媽媽的同事們都爭著報名,不過她們的孩子都還小,你是大姐姐了,你可以照顧自己,對不對?女兒懂事地點點頭。盛維利心裡既欣慰又內疚,剛上大一的女兒放假回來後,在家陪伴她的時間很少,過一段時間女兒又要開學了。但是盛維利相信女兒會明白她的選擇。

她再次請戰,護理部終於同意。2月4日,盛維利進入救治中心時,十一病室的病房剛剛裝修改造完成,制度流程、人員、物資等都需要一項一項落實。她二話不說,一頭扎進了病房,積極配合護士長羅玲梅,為病區開放做準備。她建立科室庫房總清單,把庫房幾百個品類上萬種物資按照使用類別和頻率有序放置,貼好標籤;她一間病房一間病房仔細檢查,熱水溫度、坐便器衝便功能、洗髮水、沐浴露、紙巾、燒水壺等細節一個也不放過 ,在病區來來回回走了不下幾十遍。

第二天正式開科,病房變得異常忙碌。隔離病房不同於普通病房,病人不能外出,家屬不能探視,所有東西都需要護士準備。每次新病人入院,盛維利總不忘提醒一線護士要主動詢問患者需求。她說,隔離病房的患者更加敏感脆弱,出於怕麻煩被嫌棄的心理很多時候不會表達內心想法,我們一定要主動關心、多多鼓勵他們,儘量滿足需求。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5床要毛巾、7床要衣架、15床要衛生用品等,她都一一記錄下來,協調申領,奔波於庫房、病房幾十次,一日步行2萬餘步。

有一次,有個病房的廁所堵住了,後勤維修短時間內無法到達。病人有些焦躁不安,她微微一笑:“別急,我來試試”。不到三分鐘問題就解決了,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疏通病房廁所了,大家都說她有“通廁神器”。她先後多次獲得三等功、醫院先進個人,2018年還被評為長沙市優秀護士,她是有著25年工作經歷的資深護士,她本可以不做這些又髒又累的活,可是偏偏就是哪裡有困難她就出現在哪裡。她是病房全體醫護人員的“後勤部長”“貼心大姐姐”。她說,我的工作就是做好幕後工作,為“戰友”們備足槍支彈藥,為病友們做好後勤保障。

在抗疫一線並肩作戰,夫妻亦是“戰友”

百米之內各自堅守,隔離之時關愛相助

1月17日,劉金貴準備進入救治中心執行任務的那天上午,盛維利給他收拾行李。她放了幾件毛衣,一會兒將其中一件放進去,一會兒又拿出來。她知道在放射科要穿防護服會很熱很悶,但她又擔心回隔離賓館的路上丈夫受涼,最後她還是在行李裡留下了兩件毛衣。當時,對新冠肺炎的認識還很有限,她內心的擔憂和恐懼卻說不出來,她只是輕輕地對丈夫說:“記得按時吃飯,注意休息,做好個人防護啊!”

盛維利請戰上一線時,也通過電話和丈夫溝通過。她說:“我想,在多年以後,我們也還會記得,在2020年那個非常時期,我們都為這場疫情抗戰作過一些貢獻。”作為丈夫,劉金貴內心是不願意她來的,但是作為醫務工作者,他知道這是本能選擇。

夫妻倆每天在一個院子裡面工作,丈夫在4棟放射科,妻子在3棟3樓的11病室,直線距離不過幾百米,但是他們已經40多天沒有見面了。因為忙碌,也因為院感防護要求,他們只能在每天下班後互報平安。

劉金貴會把感染肺炎的外帶分佈、多葉段、磨玻璃間質性改變的影像表現解釋給妻子聽,把病人做完檢查隔著鉛玻璃說謝謝的感動講給妻子聽,把科室裡艱辛卻難忘的事情說給妻子聽;盛維利會就把自己工作中的小竅門告訴丈夫,把同事們的稱讚“炫耀”給丈夫,把病人們治癒出院的喜悅分享給丈夫。他們一家人建了一個微信群,女兒在群裡說:“我已經長大了,能做飯、煮麵條吃,餓不著!我把自己照顧得好好的,你們就安心工作吧。早日戰勝疫情,等凱旋我為你們做一頓好吃的火鍋”。他們還商量疫情過去了,一起抽時間回老家陪陪父母。

攜手共度了20多年,劉金貴和盛維利早已習慣了對方的陪伴,一線抗“疫”路上,他們還要彼此相伴,雖不能相聚,卻心連著心,此刻他們不僅僅是夫妻,更是“戰友”。劉金貴在日記裡寫道:冬天終將過去,春天必將到來,待到櫻花盛開時,我們一定完勝歸來!

在抗疫一線並肩作戰,夫妻亦是“戰友”

人物名片

劉金貴,男,民革黨員,副主任醫師,長沙市防癆協會理事,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放射科醫師,至今連續奮鬥在抗疫一線40余天,參與組建、擴建北院放射科,保證實現了放射科正常有序運轉,及時為臨床提供了新冠肺炎病例的影像診斷依據。

盛維利,女,漢族,主管護師,1976年3月出生,1995年起一直在臨床一線從事護理工作,至今已有25年。先後在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普外科工作,先後擔任責任護理組長、帶教組長、病歷質控組長、院感監控員、財產護士、工會小組長等,先後多次獲得三等功、醫院先進個人、5.12優秀護士、星級護士、優秀帶教老師等榮譽。2018年獲長沙市優秀護士。

在抗疫一線並肩作戰,夫妻亦是“戰友”

在抗疫一線並肩作戰,夫妻亦是“戰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