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視頻“教”種植 線上“保”春耕

視頻“教”種植 線上“保”春耕

榆中:视频“教”种植 线上“保”春耕

合作社理事長楊小林在大棚內給幼苗施肥

人勤春來早,實幹正當時。三月的榆中春意盎然,不論是疫情防控現場還是田間地頭,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作為農業大縣,榆中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備耕,為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疫情防控期間,全縣組織45名專業技術人員,通過視頻連線“一對一”技術指導,運用雲上智農手機APP、微信工作群、QQ交流群和各產業聯盟信息群及網上授課等形式,為全縣春耕備耕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保障了全縣農業生產的有序推進。

看直播 學習種植新技術

楊小林是榆中農樂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種植高原夏菜已有10多年了,種植面積主要集中在榆中縣清水驛鄉稠泥河村。走進楊小林家時,她正在電腦前收看中央農廣校在線直播節目,學習春耕備耕的相關種植技術。農村農業局科教信息股股長劉明亮說,楊小林是農村致富之星和骨幹力量,在春耕備耕期間,她起了帶頭作用。楊小林學習完相關種植技術後,就在自家大棚內忙了起來。楊小林說,這些網絡學習都是縣農業農村局安排的,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直播節目很直觀,通俗易懂,講解的都是一些實用新技術。她主要培植芹菜、橄欖等菜品,研究了這些菜品幼苗育種方法,種植就沒什麼問題了。說罷,她拿起點播設備,帶領記者前往她家隔壁露天地裡開始種植。只見她的地裡畫滿了大小一樣的網格,在每個網格間距22釐米就有一個點播穴。“等芹菜幼苗長成後,放到點播穴就可以了。”楊小林講,大棚內只是培植幼苗,種植還需到露天大田。將幼苗培植成功後,移植到大田點播穴中,再蓋上地膜,就算成了。

楊小林說,2013年,她成立了蔬菜種植合作社,共有5戶村民,種植蔬菜60畝,一年下來,每戶大概收入7萬元左右,效益還是不錯的。

保收益 幼苗培植下功夫

記者在位於榆中縣清水驛鄉王家灣村的榆中水禾蔬菜種植專業農民合作社育苗基地看到,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蔬菜站中級農藝師魏紅霞正在對合作社成員進行育苗技術指導,並叮囑他們在加強設施生產基地定期消毒的同時,還要加強自身防護,確保春耕生產安全有序。“合作社今年投產多少畝?”“現在育苗的情況怎樣?”“主要育了哪些品種?”魏紅霞邊問邊記錄。令人欣慰的是,合作社春耕備耕沒有受到疫情影響。榆中縣水禾蔬菜專業農民合作社技術員王旭鵬介紹,合作社按照縣農業農村局安排部署提早謀劃,在去年冬季就購進育苗,根據合作社種植計劃,於1月8日開工育苗,主要為合作社蔬菜基地及周邊貧困戶提供菜苗。上半年計劃培育芹菜苗800萬株,育苗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記者在新型種植大棚內看到,芹菜幼苗綠油油的一片,長勢喜人。技術員王旭鵬說,這樣的大棚有兩個,4000多平方米。由於冬天培植幼苗,大棚內安裝了暖氣。幾個月下來,兩個大棚要燒掉40噸煤,成本大大增加。為了保證盈利,他們只能從培植幼苗上下功夫,每個培植盤培植了128株幼苗。這個辦法非常奏效,培植的幼苗不但長勢喜人,而且長速更快,給合作社帶來了更大收益。

廢舊地膜回收 既環保又實惠

“5公斤廢舊地膜可以換1公斤新地膜,這樣既環保又讓種植戶得到了實惠,還徹底解決了田間白色汙染問題,是兩全其美的事兒。”清水驛鄉稠泥河村設立的廢舊地膜回收站前,整車整車的廢舊地膜運到回收站,工作人員忙個不停。在春耕備耕之際,榆中縣廢舊地膜回收再利用成了一大亮點。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示範縣的榆中縣,共建立廢舊農膜回收站點23個,村級回收點15個,建立廢舊農膜回收加工廠2個。全縣積極開展“交舊領新”、“以舊換新”的廢舊農膜回收工作。利用省市縣農膜補貼契機,採用1公斤補貼地膜兌換5公斤廢舊農膜政策,農戶不上交廢舊農膜不予享受補貼地膜;各回收站點通過以舊換新、自己撿拾等方式積極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工作。截至2019年底共回收廢舊農膜2200餘噸。2020年繼續進行以舊換新工作,截至目前,回收廢舊農膜550噸。2020年縣政府對全縣建檔立卡戶種植予以地膜補貼,共發放地膜357.52噸。採用建檔立卡戶上交2公斤廢舊農膜兌換1公斤新膜的方式,預計今年5月底回收廢舊農膜800餘噸。全縣2020年上半年預計回收廢舊農膜1350噸,全年回收廢舊農膜2000餘噸,廢舊農膜回收率可達85%以上。

今年全縣計劃播種89萬畝

今年,榆中全縣農作物計劃播種面積為89萬畝,較上年增加2.2萬畝。其中:蔬菜計劃播種31.5萬畝,比上年增加1萬畝(含百合0.5萬畝),中藥材計劃新增1萬畝,玉米較上年新增0.2萬畝,馬鈴薯、小麥、油料及豆類等農作物與上年持平。榆中縣為了不失時機抓好春耕備耕,有序推動“三農”工作,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責任制,確保農產品穩產保供,切實夯實農民增收基礎,從結構調整、農資保障、交通運輸等多方面給予保障。同時,積極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支持扶貧車間儘快復工,組織做好產銷對接,解決好農畜產品流通銷售問題。目前,全縣已組織45名專業技術人員,通過開展政策宣講、科技培訓、入戶指導和網絡教學等措施,全面開展農業科技大培訓工作。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桑傑才讓 孫建榮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