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的坎坷路|當科學與情感、文化發生衝突,美國人也不淡定了

2019年8月23日,布里登斯汀在科羅拉多州舉行的FIRST機器人大會上說:"在我看來,冥王星是一顆行星,你可以這樣寫,美國宇航局局長再次宣佈冥王星是一顆行星。

"

布里登斯汀的演講贏得了臺下人們的歡呼,網絡上的冥王星迷們更是備受鼓舞。

早在2006年,冥王星就被國際天文聯合會開除出行星的行列,劃入了矮行星俱樂部。但許多美國人、甚至天文、航天領域的頂級科學家也對此耿耿於懷,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已經不單純是科學問題

一、行星最初就與文化密不可分

人類很早就開始了觀星的歷史:燦燦星空,除了彗星,只有寥寥幾顆會移動的星星。人們就這樣認識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

這五顆明亮的星星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世界各地的人們對這五顆行星都有觀察,並以不同的名字命名。

西方國家對行星的命名,一直沿用著古羅馬神話中的人物:木星(朱庇特、眾神之王)、水星(墨丘利、傳信之神)、金星(維納斯、愛神)火星(馬爾斯、戰神)、土星(薩杜恩、農神)。

冥王星的坎坷路|當科學與情感、文化發生衝突,美國人也不淡定了

提丟斯-波得定則揭示的規律激發人們尋找新行星

1766年,德國中學教師戴維·提丟斯偶爾發現行星的一個規律,和幾何學符合得非常好,六年後,柏林天文臺臺長波得將其歸納成一個數列,現代人稱之為"提丟斯-波得定則"。

五顆已知的行星都是肉眼可以直接觀察的,但表中紅XX的位置,火星與木星之間應該還有顆未被發現的行星。這激發了天文學家及其愛好者的探索熱情,而現代望遠鏡的出現及發展為新的發現奠定了基礎。

二、新行星的發現是科技的進步,但其命名浸透著文化的傳承

1、辛勤觀測發現的天王星

1781年3月13日夜,皇家樂隊的鋼琴手、業餘天文愛好者威廉·赫歇耳用自制的望遠鏡觀測雙子星座區域,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新出現的亮點。他很熟悉這一片的恆星,這絕對是以前不存在的。

威廉·赫歇耳立即更換了放大倍數更高的目鏡。新出現的亮點變大了,這就說明它不是恆星,因為恆星過於遙遠,改變目鏡只能引起亮度的變化,光點並不會變大。

其實,這顆星星之前曾被多人多次的觀測到,不過,大家都把它當成了恆星。威廉·赫歇耳雖然懷疑這是顆行星,但還是將其作為彗星上報了。最終,天文學家們確認了這是顆新發現的行星,他處於提丟斯-波得定則土星之後19.6的位置。

新行星的命名經過一番波折,決定遵循傳統,定名為天王星( 烏拉諾斯,天空之神),因為木星(朱庇特、眾神之王)是火星(馬爾斯、戰神)之父,土星(薩杜恩、農神)是木星(朱庇特、眾神之王)之父,而天王星( 烏拉諾斯,天空之神)的命名就理所當然了,因為他是土星(薩杜恩、農神)之父。

冥王星的坎坷路|當科學與情感、文化發生衝突,美國人也不淡定了

曾經太陽系有九大行星

2、計算出來的海王星

土星之外的天王星的發現,使人們更加認同提丟斯-波得定則。

在天文學家與數學家的共同努力下,1801年,意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發現火星與木星之間的穀神星,不過它太小了,把它與其他行星放在一起明顯的不合適。

天文學家們在計算了天王星的運行軌道後發現,理論值與實際觀察值間存在偏差。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天王星外,應該還有一個行星影響了它的運行軌道。

英國24歲的大學生亞當斯首先算出了新行星的軌道,但未受重視。法國的勒威耶也得出了計算結果,並得到德國人伽勒的幫助,於1846年9月23日,在指定區域發現了新的行星。法國舉國歡騰,勒威耶成了國家榮譽的象徵。

冥王星的坎坷路|當科學與情感、文化發生衝突,美國人也不淡定了

計算出來的海王星位置

英國人這才發現亞當斯的價值,英法陷入了發現、命名權的爭鬥

在這場兩國間的劇烈爭執中,兩位當事的學者卻置身事外,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他們相互稱讚了對方的工作,展示了科學家的胸懷。

這顆藍綠色行星最後以羅馬神話中的海神之名,命名為海王星(涅普頓、海神)。海王星的發現,充分證明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

3、姍姍來遲的——冥王星

海王星發現後,人們同樣發現它的觀測軌跡與計算的理論軌跡存在偏差,這意味著海王星之外,仍有天體對其產生了影響。

有了前面的經驗,找星的熱情空前高漲。但在其後的幾十年,卻一無所獲。

為了尋找這顆理論上的行星,美國天文學家洛威爾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天文臺,但窮其一生,也未完成這一使命。

湯博接過了洛威爾傳遞的接力棒。每天夜晚,用帶有照相功能的天文望遠鏡,持續不斷的觀測與拍照、比對,終於在1930年2月18日捕捉到了新行星的蹤跡

冥王星的坎坷路|當科學與情感、文化發生衝突,美國人也不淡定了

湯博是個勤奮的天文學家

發現新行星的消息引起了轟動。洛威爾天文臺擁有該行星的命名權,為此,他們向全世界徵名。英國小女孩貝妮對古代神話有興趣,因此想到羅馬神話的冥神普魯託,她的隨口之語在眾多方案中脫穎而出、雀屏中選。

冥王星(普魯託、冥界之王)的大名確定,還有一部分原因,也在於其開頭的字母"PL"正好和天文臺創辦者"帕西維爾·洛威爾"的縮寫吻合。

順便說一下,普魯託也是迪斯尼廣為人知的動物明星,就在冥王星(普魯託)命名之後,迪斯尼也蹭了一把熱度,同名的寵物狗誕生、並在之後幾十年成為了經典的尋血獵犬。

三、美國人的驕傲與希望

冥王星對美國人很重要。1776年美國建國,眼睜睜地看著他國接二連三的在天文學上插旗佔地卻沒有自己的份,多少有些嫉妒。

第一次世界大戰成了歐洲強國的絞肉機,美國則獨享其利,向交戰雙方販賣武器,本土工業獲得巨大的發展,一躍成為世界強國。到了戰爭結束時的1919年,美國從債務國一躍而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對外的總投資額高達70多億美元,黃金儲備佔總儲備量的40%,國際金融中心開始向紐約轉移。

1919年到1929年,是美國發展的黃金時代。城鎮化加速了中產階級的崛起,新技術帶來的消費品快速普及,收音機1928年銷售量達750萬臺。汽車1929年實現了2300萬的保有量,每五個美國人中就有一人擁有汽車。1927年12月13日著名經濟學家費雪 在《紐約時報》發表的文章中寫到:"長期以來困擾著廣大美國人民的貧困現象,很快就會不復存在!"。

"美好年代,一年更比一年好",在鶯歌燕舞中,美國的榮景從懸崖上跌落。

冥王星的坎坷路|當科學與情感、文化發生衝突,美國人也不淡定了

大蕭條前美國中產家庭的生活

1929年10月24日,道瓊斯工業指數崩盤,此後三年,美國進入大蕭條時期。

1930年,伴隨著一年的經濟衰退,數百萬的美國人失去工作。美國曆史紀實《光榮與夢想》中曾這樣寫道:"千百萬人只有像畜生那樣生活,才能免於死亡。而死去的人連畜生都不如。"

曼哈頓六號大街某職業介紹所招聘300人,卻實有50000人來應聘。

華盛頓州有人到樹林裡放火,為的是人家能僱他當救火員。

吃野草根、撿垃圾度日這是當時大部分美國民眾的真實生存狀況。

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羅蘭葉、野蔥、勿忘我草、野萵苣以及一向專給牲口吃的野草

紐約的孩子媽媽在碼頭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爛的水果蔬菜扔出來,就上去同野狗爭奪。

......

暴風驟雨中,在暗夜下航行的人們是多麼需要有盞燈塔,能帶給人希望,哪怕是一絲的慰藉。

湯博發現冥王星的消息就在此時應運而生。在滿是壞消息的世界,人們看到了一線希望,美國走到了世界的前面,因此,他們親切地將冥王星稱為:"美國行星"。

四、竭力阻止冥王星降級以及自挖牆腳的美國人

冥王星的坎坷路|當科學與情感、文化發生衝突,美國人也不淡定了

太陽系行星家族

1、捍衛冥王星地位的美國人

冥王星作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被各國寫入了教科書

這是太陽系內唯一由美國人發現的大行星,又是大蕭條時給人們精神鼓勵的美國行星,美國人對它傾注了感情。

但這顆行星發現不久,就受到了質疑。

最初人們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和體積,認為它比地球大幾倍,但實際上它的質量甚至比月球還小,只有地球的1/400。有鑑於此,一些天文學家試圖將其抱出大行星的隊列,但遭到了美國科學家的強烈反對。

劍橋的小行星中心負責人布賴恩·瑪斯登,在1980年的一次會議發言中,認為應把冥王星視為小行星。與會的美國天文學家們威脅,要把他扔到賓館的游泳池裡。

1992年,人類發現了主體由冰組成的"柯伊伯小行星帶",冥王星也在這一區域並且組成成分相似。因此,一些天文學家再次發起了對冥王星行星資格的熱烈討論。

20世紀末,國際天文聯合會首次表決了"冥王星大行星資格"。但在美國科學家的阻擊下,冥王星保住了九大行星的地位。

冥王星的坎坷路|當科學與情感、文化發生衝突,美國人也不淡定了

冥王星在柯伊伯帶的兄弟姐妹

2、動搖冥王星地位的美國人

冥王星的兄弟姐妹不斷出現,與冥王星個頭相仿的柯伊伯帶行星相繼被發現。

2003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邁克·布朗宣佈發現了第十顆行星"齊娜"(鬩神星),它也位於柯伊伯帶內,並且直徑比冥王星要長112公里。

現在,冥王星不再是太陽系中海王星外唯一的大天體,甚至個頭也不是最大的。冥王星的地位徹底動搖了。因為照此趨勢發展,太陽系很可能被認定數十顆大行星。

美國人就是這樣考慮的,在新一屆的國際天文聯合會召開前,他們制定了將一系列柯伊伯帶行星納入大行星行列的方案。但遭到了其他地區天文學家的反對。

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通過決議,以天文學家投票的方式將冥王星開除出了九大行星系列。

新的大行星標準為:①、必須要繞太陽運行。②、有一個近乎圓形的形狀。③、清除它的軌道鄰區內的天體。

冥王星明顯達不到第三個條件,與穀神星、閻神星等一同被降為矮行星。

冥王星的坎坷路|當科學與情感、文化發生衝突,美國人也不淡定了

投票結果,冥王星被降為矮行星

總結:努力還在繼續,但科學與文化有時不在一個軌道上

就在冥王星剔除出大行星行列的同一年,新視野號探測器搭載著部分湯博的骨灰飛掠了冥王星——如果會議的結果讓他感到遺憾,那麼目睹到冥王星的壯闊雄姿一定可以使他不再介懷。

新視野號探測器承載著美國人對歷史的記憶,而冥王星的降級讓他們難以接受。許多美國民眾對這一結果是不滿的,加州在第二年就宣佈冥王星在該州仍然是行星。之後,湯博曾任教 18 年的新墨西哥州和湯博的出生地伊利諾伊州也通過了同樣的法案。

美國宇航局局長更是堅定表示:冥王星是一顆行星,我當初是這麼學的,我也會一直堅信這個觀點。

顯然,在這些人眼裡,冥王星是否是行星,已經無關科學了。

作為文化現象,這可以理解,湯博作為對美國乃至世界天文史做出貢獻的人物,值得緬懷、紀念。

但科學不是任性的東西,儘可以科學的歸科學,文化的歸文化。

當初,那個給冥王星命名的小女孩就很豁達。76年過去後,當她得知冥王星遭降格為矮行星時,不以為意地說:迪士尼經典動畫狗角色就以"布魯托"為名,已經足夠光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