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紅色之子》| 政權對抗以外的人性光輝

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於世界上,這才構成了多樣的社會;我們之所以是我們,是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各不相同,如果強行統一,世界將不再豐富多彩。

《超人:紅色之子》| 政權對抗以外的人性光輝

《超人:紅色之子》改編自同名漫畫,講述了DC平行宇宙中一個不同以往的超人故事。故事的時間背景被設定在1946年,正值美蘇冷戰時期,不同於以往的是,超人的童年故鄉從美國堪薩斯州變成了蘇維埃共和國。

隨著超人逐漸長大,他對政治有了自己的看法,並寄希望於自己的力量,企圖在全球範圍內創造一個完美的、終極的烏托邦。最終在不斷的試錯中,超人明白了集權式的統治並不能讓人民幸福快樂,反而會滋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部動畫影片在制度對抗的外衣下旨在表現人性之美,對絕對力量下的恐怖統治亦有所指涉。

《超人:紅色之子》| 政權對抗以外的人性光輝

影片的情節發展與超人的心智成長緊密相關,超人在不同年齡對於周圍人的看法發生的變化是他行為的最有力動機。影片開始時超人還處於童年時期,被同齡人欺凌卻從不還手,他深知自己的力量,因為害怕傷害大家而不惜被別人傷害,從他對自身力量的剋制以及對周圍人的關切不難看出,他從小就有一顆善良溫暖的心。

而這一切隨著他的力量被國家用作新一輪軍備競賽的有力籌碼而慢慢地發生改變。

超人開始作為公眾人物出現在各大公共場合接受人們的讚揚,他的形象成為了政府宣傳其制度合理性的標籤。他象徵著人們渴望的一切,因此人們希望聽到他的聲音。超人一時間成為了和平的象徵。

《超人:紅色之子》| 政權對抗以外的人性光輝

偉大的事業總需要有人做出犧牲,這是時任蘇維埃共和國總理斯大林的執政信條,他認為:個人的犧牲是國家利益的墊腳石。

斯大林這個角色在影片中的地位更像是超人的父親,他安排超人做媒體採訪,和他在辦公室討論政治,但卻始終以對待小孩子的態度對待超人,他認為超人的想法太過於年輕,過於理想化,這也正是二人思想的分歧。

斯大林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治國方式與超人心中期望的建立一個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發展的烏托邦產生了不可調解的矛盾,結果是超人用熱視力殺死了斯大林,成為了共和國的掌權人。

《超人:紅色之子》| 政權對抗以外的人性光輝

自由的話語權在獨裁統治的政治背景下顯得尤為可貴,無論是斯大林時期,還是超人時期。接手共和國之後的超人深知人們心中的陰暗面會對理想國的建立產生阻礙。

因此,他決定利用科技給不順從他的人進行洗腦教育,另一方面,對於資本主義制度的痛恨讓他做出了一系列極端行為,像是推倒柏林牆,拒絕接受西方媒體的採訪等,在成為掌權者以後,超人也逐漸走上了斯大林的老路,漸漸的,他開始相信為了建立完美的世界,小部分的犧牲是必要的。

影片中的超人之所以會開始獨裁統治,是因為他過於完美,過於純潔,的確,他的存在是遠遠凌駕於人類種族之上的一種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超人:紅色之子》| 政權對抗以外的人性光輝

他的智慧,力量足以對整個世界構成威脅。中國大使那句“你讓我感到害怕”就是在超人統治之下的人民內心的真實寫照。儘管如此,力求完美的超人仍然繼續著他對於人民的思想改造計劃,此時的他已經被理想禁錮,看不清現實的模樣,真的成為了斯大林口中所說的“盲童”。

盲目的自信必然會導致爭端的爆發,這一切也終於隨著綠燈軍團入侵蘇維埃失敗而爆發了,怒火中燒的超人來到了白宮上方,看到的卻是一片祥和的美國,每一名公民都自由的生活在這片樂土上,這不禁讓他的想法產生了動搖。

《超人:紅色之子》| 政權對抗以外的人性光輝

故事發展至此必須要以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來拉緊節奏,為之後超人的轉變做出鋪墊,但是很顯然,在此處安排一場蘇維埃和美利堅兩國領導人之間的鬥爭是不合理的,因此,導演另闢蹊徑,讓超人的人工智能助手布萊尼亞克造反,企圖再次佔領全世界。這裡矛盾的轉移十分巧妙。

大戰後,超人在穿過布萊尼亞克的力場的同時也穿過了自己的心牆,此前他一直想要憑藉著自己的力量結束人類的苦難,殊不知自己卻在一步步走到人民的對立面,由和平的象徵變為恐懼的製造者。他終於理解世界是充滿人性的,讓人們有自由去犯錯,去主宰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超人:紅色之子》| 政權對抗以外的人性光輝

影片最後,超人回到了地球並隱藏起了自己的身份,繼續用自己的力量保護著地球,但不再像之前一樣企圖消滅異端,而是選擇承認差異。

這樣的人文主義精神是新好萊塢時代之後就一直在美國電影中一脈相承的價值觀念,我們暫且不論這種隱藏在英雄主義背後的人文思想是否適合講述蘇聯故事,影片中的超人作為紅色之子,親手殺害國家領導人,建立獨裁統治以及給人民洗腦的情節設定本身就帶有資本主義政權的偏見,在故事的情節設定上還有待權衡。

作為漫畫改編的動畫電影,原作在DC影迷心中有著良好的觀眾基礎與認可度,但出乎意料的是,影片上映後卻沒有像預期一樣火爆,反而飽受非議,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此次電影化失掉了原作中各個人物的多面性,把人物塑造的過於平面導致人物行為動機不足。

《超人:紅色之子》| 政權對抗以外的人性光輝

的確,改編的精華往往來自於原作,與此同時,也總逃不過被與原作拿來比較的命運,與原作相比,影片中的蝙蝠俠被塑造成一個極端的反政府主義分子,神奇女俠則成為了田園女權主義的簇擁。

即便如此,倘若我們拋開政權對立的背景,從影片文本的角度去管窺《超人:紅色之子》的價值取向,依然可以在其中找到對於人性美好的歌頌以及人們對於自由的追求。

更重要的是,《超人:紅色之子》作為DC漫改的一部分,其中對於多元宇宙的描繪實屬難得,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DC漫畫被呈現在銀幕上。

《超人:紅色之子》| 政權對抗以外的人性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