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旅行—啟蒙

心靈的旅行是心智成熟之旅,心智的成熟意味著正面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不逃避,不拖沓,承受解決問題所帶來的痛苦。那麼,我們怎麼促進心智的成熟?

1.怎麼促進心智成熟?

唯有自律才能促進自身心智的成熟。

人生就像去西天取經,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方能取得真經。唐僧師徒四人憑藉對佛祖堅定的信仰及神通法力,一路披荊斬棘方得始終,但對普通人來說,我們要怎樣才能克服直面問題所帶來的痛苦?唯有自律才能促進自身心智的成熟。

2.怎樣能做到自律?

自律要求我們能夠延時滿足、承擔責任、認知迭代。

那麼,什麼是自律?總體來說,自律有以下幾個特點:延時滿足、承擔責任、認知迭代。

延時滿足 延時滿足是最近談論比較多的心理學名詞,簡單來說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對於延時滿足,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小孩吃糖的實驗,如果小孩能忍住不吃糖,就能獲得多一顆糖的獎勵。但是大家不熟悉的可能是最新的心理學研究,即小孩延時滿足的能力與家庭環境有很大關係。最新的心理學研究表明,有的小孩之所以不能延時滿足是因為他的成長環境惡劣,即家長的承諾永遠無法兌現,孩子能做的就是趕緊抓住眼前的東西,因為過後,東西可能就不是他的了。所以,他不會多等一會來爭取多一顆糖的獎勵,而是馬上把這顆糖吃到肚裡,這樣他才能安心。

現在也有研究表明貧窮和人的延時滿足能力有正相關性,即延時滿足的能力越強,未來獲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延時滿足能力越弱,未來陷入貧窮的可能性越大。例如,美國有很多未婚媽媽都很貧困,但只要她們沒有未婚先孕,能正常上完高中或者大學就能過上不錯的生活,但是她們卻沒有設置好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這些未婚媽媽很多是來自貧困家庭的,也許她們覺得必須抓住眼前的幸福,而未來的期望太遙不可及。

延時滿足其實是在抵抗基因的本能,我們忍住眼前的誘惑,把精力集中於實現長遠的目標,這樣未來將獲得更大的收穫。延時滿足是自律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成功人士的一個重要人格特質。

承擔責任 一提到責任,我們本能的感覺就是沉重,因為責任往往帶來痛苦,尤其是越重大的責任,帶來越多的痛苦。憑著趨樂避苦的本能,我們天生就喜歡逃避責任。人們對待責任的態度就像正態分佈的曲線,大部分人都在願意承擔責任和逃避責任之間徘徊,而極少部分的人位於曲線的兩極,即極端逃避責任、極端承擔責任。這兩種極端對待責任的態度其實是兩種心理疾病,即人格失調症和神經觀官能症。

人格失調症的表現是不願意承擔原本屬於自己的責任,與外界發生矛盾時,認為錯在別人;神經官能症的表現是為自己強加責任,與外界發生矛盾時,認為錯在自己。這兩種病症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體現,例如在工作中,我們有時候會把自己的問題歸於同事、領導,甚至體制等等,有時候又會把不是自己的問題歸到自己身上。在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會把孩子的教育問題歸於孩子自己、配偶或者老人,有時候又會強烈的責怪自己。不正確的歸因導致我們無法採取有效的行動來解決問題,最後只能是不斷的抱怨或者不斷自責。

正確歸因責任,積極採取有效行動,即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怨自憐,這是自律的重要行動原則。

認知迭代 迭代其實是一個科學概念,指重複反饋過程的活動,其目的通常是為了逼近所需目標或結果。每一次對過程的重複稱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結果會作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這個過程就像動物蛻皮一樣,通過一次次蛻皮而不斷長大。認知迭代就是指我們的認知水平不斷更新,不斷突破原有的界限。通俗一點解釋,認知水平其實就是我們對待各種問題的態度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

從嬰兒到成年,我們的認知水平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促進認知水平變化的最主要力量就是學習,通過獲得各種信息,學習各種能力,我們的認知水平也不斷變化,一旦學習停止了,我們的認知水平也就停滯了,會形成一種比較穩定的認知能力。一般我們形成穩定的認知能力的時間是在中年,特別是工作穩定、家庭穩定及社交穩定後,我們會進入一個比較舒適的狀態,即我們的認知能力匹配我們的工作、生活環境,不用再不斷更新自身的認知能力,也就是現在常說的舒適區。但是現在的社會與以前大不相同,以前農耕時代可能幾百年社會都保持一種穩定的狀態,我們不用不斷迭代自己的認知能力就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生活,但是現在的信息時代可能十年世界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需要不斷迭代自己的認知能力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

不斷進行認知迭代,打破舒適區,既是自律的原則,也是當今社會的需求。

到這裡,我們討論瞭如何才能促進自身的心智成熟,即自律,以及如何做到自律,即延時滿足、承擔責任、認知迭代。下一篇,我們將討論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克服種種痛苦達到自律;當我們達到心智成熟後,我們的生活將呈現怎樣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