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才會有未來,實體店的未來,在何處?

最近一段時間,越來越多的實體店主抱怨生意不好做了。近期我國很多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尤其是實體店“受災”嚴重,至今仍有一些實體店不能開業。

事實上實體店生意的“不好做”不是近期才出現的,早在幾年前,不少實體店主就表示生意下滑了。他們還表示,現在水電、房租、人工成本都是不斷的上漲,但生意卻沒有之前好了,不少實體店都處於“微賺”的樣子。

實體店生意“每況日下”是眾所周知的,很多實體店主將生意的不好做歸咎在電商身上,將電商認定為“壓垮”實體店的“罪魁禍首”。甚至還怪馬雲,將電商帶入中國。

主要是電商的出現,將原本屬於實體店的“蛋糕”分成了兩份,一份還被電商給“搶走了”。中國人民的消費能力沒有太大改變,但電商的出現“分走”了一半的“蛋糕”,導致有些實體店出現了“吃不飽”的狀態。

電商為什麼受到歡迎?

如今的電商在中國已經“不可替代”了,電商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電商成為了自己“主流”的購物方式。

“活著”才會有未來,實體店的未來,在何處?

網上購物最主要的是方便、快捷、價格便宜,以及產品的多樣化。電商出現後,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能在全國“購物”,購買全國各地的商品。對於電商來說,它相比實體店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

上面說到隨著房租、水電和人工成本都在不斷增加,實體店的利潤也是越來越小,導致一些實體店只能通過“抬價”來賺取利潤。而電商相比於實體店,沒有太大的成本。這樣電商可以通過降價,來吸引消費者,很多電商就利用這點和實體店競爭。

大家也不難發現,很多同種商品,有時電商賣的會比實體店低上一些。對於實體店來說,不是他們不想要降價,因為他們的成本比電商高,實體店也不可能虧本做生意的。

“活著”才會有未來,實體店的未來,在何處?

實體店的未來

以前我國實體店也有過“輝煌”,那段時間不少人都投身到實體店中,當時我國大街上各種各樣的實體店是一個接著一個。當時主要是實體店沒有什麼競爭對手,人們想要購買商品只能去實體店中,這就導致實體店“一家獨家”。但電商出現了,大量原本屬於實體店的生意被“搶走”,導致如今大街上到處是“旺鋪轉讓”。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實體店想要“活下去”也要順勢而為。現在的人都喜歡在“網上衝浪”,實體店也可以開自己屬於自己的“網店”,線上線下相互結合,這樣說不定能產生巨大的效果。

“活著”才會有未來,實體店的未來,在何處?

用“網店”給自己做宣傳,之後消費可以來實體店購物,這樣能為實體店帶來很好的宣傳效果。如今時代已經變了,以前做實體店是等生意上門,而現在已經變成自己主動“找生意”。

你們覺得實體店,做出哪些改變容易獲得消費者的“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