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囧媽》的語言鏡頭和細節處理,都讓人覺得很舒服

首先,我喜歡徐崢講故事的方式,一條主幹,幾條旁支,只要能不脫離故事線,把想要表達的東西說清楚,其實就能稱得上好電影,這麼簡單的道理其實內地很多導演不懂。再一個是徐崢是我很喜歡的所謂很“浪漫”的導演,他的創意天馬行空,從《奪冠》裡面東東故事的那個超人鏡頭,而《囧媽》這部電影裡很多的運鏡都不難看出,徐崢是一個審美非常在線,又非常鬼馬的創作人,他使用鏡頭,撰寫故事都非常大膽,不落俗套,故事的背景選在外國,讓徐崢非常理想化,非常西方的敘事拍攝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是我必須要誇的地方。

電影《囧媽》的語言鏡頭和細節處理,都讓人覺得很舒服

其次,影片中徐伊萬和媽媽的整條感情線非常真實,無論是吵架,訓斥,不耐煩,還是被氣的渾身發抖,憋的快要炸掉。絕對保真,原因是跟我與母親的相處方式太像了,所以這個電影有可能挑人,因為別的媽媽也許不是這樣的。後半熊那段也許奇幻,但那只是讓平淡爭吵卻彼此無條件關愛的母子關係有一個發洩口,平常的生活是不會給我們機會在這樣的場景下表達對彼此的愛的,裡面的感情仍然無比真實。

電影《囧媽》的語言鏡頭和細節處理,都讓人覺得很舒服

電影裡最喜歡的部分是補足視角的部分,就像是之前《葉問4》裡面說的那種情況,兒子得到了媽媽的視角,媽媽得到了兒子的視角,最後相互理解,慢慢改善母子關係,而徐伊萬也從火車上與外國女郎娜塔莎的經歷中獲取了感情中雙方的視角。還有一個讓我看著最舒服的地方是徐伊萬面對媽媽的種種安排表現出不耐煩和不容忍之後說出的一段感受,我們分析一下視角,媽媽的視角是做這些事是為你好。

電影《囧媽》的語言鏡頭和細節處理,都讓人覺得很舒服

所以給你安排了這些事,但是安排這些事是沒有跟兒子溝通交流過的,也就是說這完全是出於她自己的好意而為之,而當兒子拒絕自己好意的時候,媽媽會理所應當的覺得自己的兒子不懂事,出於父母幹什麼都是為你好的心理,繼續強行施加自己的善意,這其實是一個自己意淫自己的事情。其實整個電影的故事情節也很簡單,伊萬在陰差陽錯的情況下陪媽媽一起踏上了外國之旅,路途中的點點滴滴,一點點改變著伊萬對媽媽的看法,最終兩人也彼此理解對方,同時也讓深處離婚之中的伊萬明白許多道理。電影末尾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我們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對待這部電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角度與看法。也許劇情有些拖沓 但是臺詞卻是直入人心。也許劇情有些荒誕,但媽媽對兒子的愛永遠不會變。

電影《囧媽》的語言鏡頭和細節處理,都讓人覺得很舒服

電影后半段裡,盧小花坐在貝爾加湖的冰面上,回憶起多年前的戀愛往事。此時,逝去的愛情喚醒了她心底的溫柔。她終於放下了對丈夫的恨意。盧小花的強勢,是整個家族不幸的根源。由於她的強勢,丈夫酗酒身亡,兒子婚姻失敗。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母子倆都是典型的“巨嬰”。所謂巨嬰,是指心理滯留在嬰兒水平的成年人。盧小花不考慮徐伊萬的感受,徐伊萬也不考慮張璐的感受,母子倆的心理模式如出一轍。

電影《囧媽》的語言鏡頭和細節處理,都讓人覺得很舒服

這部電影可圈可點的是它所傳遞的觀點,正是如今成人世界中最應重視與維護的所在。為人處事不應受他人眼光的束縛,這其實並非一種簡單離經叛道的行徑,而源自一個深刻的原因,即每一位他人對任何人事物的理解判斷,都難以跳脫出自身的心態經歷文化三觀甚至原生家庭以及社會環境的侷限。所以甲之理解往往並非乙之表達,丙之行為常常不是丁之判斷。在這個含糊雲霧的人際社會中,種種猜忌誤解又被交際模式進一步放大,最終對牛鼓簧雞同鴨講,衍生出了種種不可調和的社會問題。

電影《囧媽》的語言鏡頭和細節處理,都讓人覺得很舒服

所以,知人不評人是種修養,不熟知不深解則不以自身主觀意識揣測與干涉更是種不可多得的智慧。對尊重與界限的重視,是一個軟實力成熟度高的社會逐漸成型的標誌。至少,徐崢以一部看似節奏趕不上時代的溫情片,表達出了當下社會最真實的需要。其次劇情上,兩條敘事線分別對應兩條感情線。敘事主線是徐伊萬陪老媽去莫斯科參加合唱,副線是徐伊萬和老婆的暖霸商戰,分別情感線的母子情和夫妻情。

電影《囧媽》的語言鏡頭和細節處理,都讓人覺得很舒服

敘事線上,副線跟主線的結合勉強,主線本身的故事多個地方都用了《天龍八部》中各種矛盾無法解決的時候,天降“掃地僧”的手法。比如遇到熊追趕,千鈞一髮之際被天降獵人拯救了;趕不上火車眼看錯過演出,天降熱氣球給送到劇院了。尤其是熱氣球這段,完全沒有前因交代,對觀眾來說太突兀了。

電影《囧媽》的語言鏡頭和細節處理,都讓人覺得很舒服

情感線上,兩條情感線的交匯只有老媽跟妻子的電話、老媽的口頭花式催生、老媽知道兩人離婚後的一汪淚水。再有,最後的離婚結局作為賀歲片也不夠喜慶圓滿。片子關注母子關係、婚姻關係、中年危機(片中是中高階層中年危機)都是好選題,但揉在一部公路片的旅程進展中,而且是火車和飛機兩條割裂的旅程中,很難細膩、深入地探討。

電影《囧媽》的語言鏡頭和細節處理,都讓人覺得很舒服

影片最後兩人沒有複合。如果複合了又是爛大街的喜劇結尾,但各走各路讓我感覺很不滿足。現實中很多人其實是有希望複合的,不過大家都很倔,總是期待對方先走出第一步,在心裡默唸,如果你先走出第一步,剩下的九十九步由我來完成。於是,大家都不動。這部電影取景很漂亮,長長的火車蜿蜒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落日餘暉灑在火車的車窗上,那個出沒的熊寶寶真的萌到我了,圍繞著轉盤舔蜂蜜,結果被轉暈。

電影《囧媽》的語言鏡頭和細節處理,都讓人覺得很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