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力被習慣扼殺(我的疫情記憶之七)


思考力被習慣扼殺(我的疫情記憶之七)


從大年初二返城至今沒怎麼和家裡通消息,也不知道我的老父母是否按要求佩戴口罩。從疫情通報上來看,老家所在的鄉鎮一直以來都是零增長,這幾天市裡也下發了關於低風險鄉鎮解禁的通告。

我的老父母,他們可能真的算是自由了。他們所不願戴的口罩也可以名正言順地不戴了。

窗外陽光耀眼,鳥聲啁啾,小區院子裡空地上人聲喧譁,老人們高聲交談,小孩兒追追打打,疫情於他們而言彷彿天邊飄過的浮雲。

你可以把這種生存的態度視為愚昧,也可以視之為生命的堅韌;而事實上,真正的大災大難來臨,很多老人還是十分惜命的。一個人該怎樣生活,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生活,在他們心目中那是個人自由,只要無涉他人即可。


思考力被習慣扼殺(我的疫情記憶之七)


昨天接到通知,從3月15日起高三教師繼續居家隔離觀察十四天,如實上報體溫和身體狀況,一日兩報,不得瞞報漏報。初步估計,三月底四月初高三就要復學了,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高考。

疫情一日不息,復學絕不可提。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高考再怎麼重要,也沒有人命重要。我不敢想象,萬一校園裡有人確診,那又將是怎樣的一場災難!

但是,不僅我們習慣了服從,學校也習慣了服從,相關教育部門同樣習慣了服從。服從深入到我們的骨子深處,服從可以讓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服從也扼殺我們的思考力,讓我們不去做是非正誤的判斷,因為我們總是把希望寄託於決策者手上。


思考力被習慣扼殺(我的疫情記憶之七)


小孩子不懂事,總問什麼時候開學。我說,你們小學生開學那還是說不定的事兒。如果不解除疫情的威脅,我想千千萬萬的家長都不會放心把孩子送去學校。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應該是校園,最易感的人群可以說就是那些天真無邪,活潑好動的小學生。

我每天下午得上兩個小時的課,日日如此,不曾停歇。眼睛在手機和電腦屏幕上交替,讓你對電子產品從心底產生強烈的排斥感。當然,學生也不會比我們好到哪兒去,尤其是高三的學生,我很體諒他們。


思考力被習慣扼殺(我的疫情記憶之七)


我說,你們瘋了很正常,沒瘋不正常。我要特別表揚沒瘋的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