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三刷《何以为家》,虽然早已知道了剧情,也在豆瓣看了很多评论,但是看的过程还是很压抑,悲伤的情绪一直揪着,多次忍不住落泪,太心疼这个叫赞恩的小男孩。

看完影片,不由得想起生活中的我们,常常训斥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告诉他们要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懂事”这个词成了道德绑架,却忘了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

在《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话: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的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个孩子。

我本来以为,我们会长大,长成好人,会受人尊敬,还有很多人喜爱,但是真主不想让我们变成这样,他要我们像地毯一样被人踩在脚下。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这是影片的最后,赞恩给电台打电话时说的,你很难想象这句竟然出自一个12孩子的口吻,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对这个世界这般绝望。

在影片中的赞恩饰演者并不是专业演员,而是真实的叙利亚难民。被发掘时12岁左右的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又瘦又小的他搬运煤气罐是那么熟练,带着弟弟妹妹在街上卖糖水,去药店撒谎帮父母买成瘾性药,面对药店老板的盘问,没有丝毫慌张,如果换作一个我们的孩子,估计独自去药店都会吓得哇哇大哭。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看这个像小大人的赞恩,我多希望它是虚构的,而这部影片却是真实还原了黎巴嫩底层社会的现状,因为它的真实而显得沉重。导演娜丁·拉巴基,花了三年时间调研采访流浪孩童,六个月的拍摄,520个小时的素材,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剪辑,才有了现在的成片《何以为家》。

原名《伽百农》,在阿拉伯语中“迦百农”意为“混乱无序之地”。延续了导演娜丁·拉巴基一贯的风格和关注点都是为弱者发声,她说:“我希望,我的电影能够成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

接下来,我将结合这部影片赞恩从离家出走到法庭起诉父母所进行的救赎,从灵与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灵”是指精神层面,“肉”是指肉体层面。


一、肉体的救赎——逃离原生家庭

家是什么?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做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弱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帐里帐外都是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但正是这样美好的家,为什么是很多人的噩梦?因为父母有一万个为你好的理由,来指责、谩骂、甚至暴力,来让你做他们认为对的事。

正如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里质问到:生了孩子就自然是母亲了吗?大概只有只有孩子的母亲才会这么想吧。

影片中,赞恩的父母就是如此,一家人生活在贫民窟,一家人睡在一张床上,父亲整天酗酒,母亲只知道抱怨,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赞恩的肩上。但赞恩并没有被生活麻木,与父母在做抵抗。

发现妹妹萨哈来月经,首先想到的是帮她如何隐瞒,并洗干净她衣服上的血迹,去杂货店偷卫生巾,教她如何使用。按说一个女孩来月经,身为妈妈应该教她卫生巾怎么用,在嘱咐她一些来月经要注意的事项,比如不能吃凉的。但如今这些都要靠一个12岁的哥哥告诉她,还要保密,因为一旦父母知道,妹妹就无法逃脱嫁人的命运。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终究还是没瞒住,父母要将妹妹萨哈嫁给房东的儿子阿萨德,这时的赞恩准备凑钱带妹妹出逃,联系好了大巴司机,可惜还是晚了一步,没能阻止妹妹的出嫁。

他向父母拳打脚踢过,呐喊过,拉着妹妹不肯松开,无奈这一切都扭转不了,父母将萨哈出嫁的心。这一刻,赞恩感到无力,这种无力使他憎恨父母,下定决心离家出走。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曾经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正是因为为人父母太容易了,所以对“父母”的称号也不会珍惜,子女也跟着遭罪。

无独有偶,去年热播的《都挺好》是一部典型的重男轻女的电视剧。父亲苏大强懦弱,母亲专横跋扈,只疼爱两个哥哥,对这个最小的女儿苏明玉,没有一丝疼爱。

吃饭时,苏母给大哥夹了一个鸡腿,二哥一个鸡腿,明玉只能看着,苏父敢怒不敢言,只把头埋下吃饭。家里一共四间房,大哥出国留学,卖了一间房来凑钱;二哥结婚,又卖了一间房,最后明玉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对于明玉来说,当时年龄小,没有能力反抗,只能被动的,听控母亲的安排。明玉的心里有太多的不甘和委屈。

但真正激发她想要逃离这个家,是高考那年,以明玉的成绩,可以上清华,苏母却给她报了一所免费的师范学校。苏明玉和母亲发生了争吵,她不明白为什么同样都是孩子,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对她?

苏母给出了答案,“苏明玉,你是个女孩子,你怎么能和你两个哥哥比呢?”这句话让苏明玉对这个家再也没有任何念想。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小说《时生》有一句这样的话:你的人生,不应该沦为原生家庭的牺牲品。

逃离原生家庭,塑造未来的自己。就这样苏明玉与苏家断绝了关系,拒绝母亲的生活费,开始勤工俭学养活自己。有时候,能轻易击垮我们的不是职场上的勾心斗角,而是家。

周冲也曾在小说《人间味》中写道:母亲此生积怨颇多,贫困、卑微、辛劳与冷漠使她无从舒展,我的蠢笨令她失望,父亲的美貌又令她紧张,她日益敏感易怒,神经如履薄冰,微薄小事便轻易令她发作。

在她的家庭里,父母长期处在争吵的状态,对孩子的关心也只觉得管吃管喝就已经够了,从来不关心孩子的想法,没有任何情感沟通。母亲会把对家庭的怨气宣泄到子女身上。

而人本身环境产物,每天被迫接受原生家庭的洗礼,足以改变一个孩子。所以即使周冲曾经发誓,一定不会成为这样的父母,但后来她的个性和行为还是像极了母亲。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但是我觉得对于赞恩来说,虽然没有幸福的童年,但以他去爱别人的心来看,他一定能够治愈自己,至少不会一直活在黑暗中。

对于原生家庭,武志红说,家庭是整个世界,整个社会的浓缩,而个人是整个家庭的浓缩。对于什么样的家庭我们选择不了,那该怎么办?

就像《时生》中提到的,谁都想生在好的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二、灵魂的救赎——感受爱

我们都渴望被爱,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爱着,反倒会产生一些误区,比如,做直播有人给你刷礼物,以为这就是爱。其实不是,它带给你的只是兴奋和尖叫。

宫崎骏说:被一个人深深地爱着将给你力量,深深地爱着一个人将给你勇气。

而在影片中赞恩离家后遇到了黑人赫拉,赫拉的生活比他们家还有苦,如果说前者住在贫民窟,后者就是住在救济棚,伸手不见五指的一间小屋子。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即使赫拉过得穷困潦倒,工作时还要把儿子偷偷摸摸藏起来,依然把赞恩带回了家,给他洗澡,赫拉过得穷困潦倒,工作时还要把儿子偷偷摸摸藏起来,依然把赞恩带回了家,给他洗澡,做饭吃。一遍又一遍教自己那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念赞恩的名字,并告诉他“这是你的好朋友赞恩。”给赞恩带来家的温暖,鼓励赞恩“赞恩你真棒!”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即使生活难得只能去卖头发,她也未曾动过让赞恩离开的念头,在赫拉心里,赞恩已经成为他们家的一员,和对待她自己孩子是一样的,这是赞恩第一次笑。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在《感受爱》中提到:如果我们没有感觉到被爱,就很难让别人感觉被爱。无法与自己建立情感联结的人,也无法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

换言之,如果我们感觉到被爱,也会努力做出尝试反馈给所爱之人。这也是为什么在赫拉不知所踪时,赞恩开始照顾赫拉一岁的儿子维纳斯,在最难熬的时候,有人劝赞恩把维纳斯卖掉,赞恩还是选择拒绝,想办法挣钱,养活维纳斯。在救济站也是第一时间要奶粉和尿片,因为这些维纳斯所需要的。

所以即使生活再苦,赞恩也像当初赫拉护他那样,护维纳斯,尽全力给维纳斯最好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往往感觉不到被爱,父母总说很爱很爱我们,恨不得把命给我们,可是我们却恨极了他们。看到这样一句:爱,不是你付出了多少,而是对方接受了多少。

在亲密如何才能让对方感受到被爱呢?

1.无条件的爱

在《爸爸去哪儿》收官时,杜江读给嗯哼的诗有中一段我印象深刻: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与你无关。

让孩子感觉到我爱你,没有任何附加条约,你学习好不好,长的漂不漂亮,都是我的孩子,妈妈一样爱你!

2.不控制孩子

控制欲,是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普遍方式。就像电影《囧妈》中看似是徐妈妈对儿子许伊万的爱,却是无时无刻不在控制孩子。

  • 有一种饿,叫做你妈觉得你饿,不停地向伊万嘴里投喂,小番茄,各种养生豆浆;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妈妈牌秋裤。
  • 晚上只要伊万不回车厢,徐妈妈会时不时把头探出来看看,直到伊万坐到她身边睡才放心。
  • 吃几块红烧肉妈妈也要约束,什么时候生孩子妈妈也要管。

每次和妈妈反驳是,妈妈总要回一句:“你怎么这么不乖啊?” 对于许伊万一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再拿乖来形容似乎有点过吧?

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冷暖和饥饱他能感觉,父母有老的一天,不可能管子女一辈子,不如现在放手,让他自己飞。就是《囧妈》最后所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爱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尊重和接纳。

3.保持一定的距离——刺猬法则

父母爱孩子,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什么也要亲力亲为,孩子写作业,父母要盯在旁边看着,日记本,父母也有偷偷打开看看写了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讨厌父母。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每天一个屋檐下相处,天天再盯着,父母烦,孩子也烦。

这让我想起一位生物学家为了研究刺猬的习性所做的一个实验:

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瑟瑟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


相互靠拢后,刺猬身上的长刺又让彼此不堪忍受,很快又各自分开了,没过多久,刺猬为了抗寒又逐渐靠拢。


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经过多次的摸索,它们逐渐找到了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这就是心理学上人际交往关系理论中的“刺猬效应”,也称为心理距离效应。

4.南风效应

在《旋风孝子》看陈乔恩和妈妈的相处,原来世界上最亲的两个人,却谁也不说话。6天5夜,几乎谁也没和没有和对方说过话。

有一次,乔恩主动牵起了妈妈的手,妈妈特别感动,如果换作平常家庭,牵手这件事再寻常不过了,为什么在她们家能当做大事呢?

原来乔恩妈妈信奉棍棒教育,据乔恩说,20岁之前都不敢签妈妈的手。小时候提到“妈妈”这个词就害怕,在她眼里,妈妈很凶,会经常打她,听到妈妈的脚步就像魔鬼的声音一样,会觉得妈妈来揍她了。

重要的是,家是她小时候最不想回的,宁可去墓地看墓碑上的故事也不愿意回家。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这就是心理学上人际交往关系理论中的“刺猬效应”,也称为心理距离效应。

4.南风效应

在《旋风孝子》看陈乔恩和妈妈的相处,原来世界上最亲的两个人,却谁也不说话。6天5夜,几乎谁也没和没有和对方说过话。

有一次,乔恩主动牵起了妈妈的手,妈妈特别感动,如果换作平常家庭,牵手这件事再寻常不过了,为什么在她们家能当做大事呢?

原来乔恩妈妈信奉棍棒教育,据乔恩说,20岁之前都不敢签妈妈的手。小时候提到“妈妈”这个词就害怕,在她眼里,妈妈很凶,会经常打她,听到妈妈的脚步就像魔鬼的声音一样,会觉得妈妈来揍她了。

重要的是,家是她小时候最不想回的,宁可去墓地看墓碑上的故事也不愿意回家。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看到乔恩的事例,让我想起法国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就是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

而乔恩妈妈的教育,就像故事中的北风,实行“棍棒”,恐吓孩子,导致孩子提起“妈妈”就有心理阴影。相比于“南风”教育就比较温柔,从孩子的内心出发。

三、灵与肉的碰撞—自我的救赎

有人说,贫穷是一切罪恶的来源,但事实贫穷真的有罪吗? 面对贫穷,赞恩的的父母已经麻木,在女儿萨哈难产死掉,也觉得这没什么,女人都是这么像萨哈这个年纪出嫁。把孩子当做挣钱的工具,没了就再生。以至于赞恩反抗的时候父亲说了句:

“我们就是虫子,虫子你懂吗?我们是社会的寄生虫。”


贫穷不是罪,可怕的是你选择安于现状。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旧热爱生活。

影片的中的赞恩就是属于这种人认清生活,依旧向前的走的人,想喝饮料,钱不够时,有好心人送了他一杯,赞恩拒绝了。对于赞恩来说,穷不等于没有尊严,他从不把贫穷看作理所当然,他一直在和命运反抗。

试着阻止妹妹出嫁失败,逃离家,到后来赫拉消失,赞恩独自带着赫拉的儿子维纳斯,赞恩依旧没有放弃生活希望。

在易卜拉欣告诉他:“没有人会问你是从哪儿来的,不会有什么绑架,也不会出坏事,会有自己的屋子,别人想进来就得先敲门,我不想开门就不开,哪里的小孩没有一个是惨死的”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这里有赞恩向往的生活,他开始凑钱,回家偷证件,解救自己,逃脱苦海。可命运却开了个玩笑,不仅自己是黑户,妹妹萨哈也难产致死,为了替妹妹报仇而入狱。

狱中,母亲却告诉他,虽然萨哈不在了,但是又可以当哥哥了。这句话是把赞恩推上了法庭,与其说是状告父母,不如说是为了救赎和他一样的孩子。

我希望大人们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扶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豆瓣9.1《何以为家》:从三个方面浅析赞恩灵与肉的救赎


一个12岁的孩子,却看得比谁都清。“生而不养,养而不教,那不如不生。”如果没有能力,何苦要把孩子生下来,让他和你一样经历那些所谓的痛苦,你生他的时候,经过他同意了吗?孩子是无辜的。

幸运的是,影片最后赞恩获得了新生,那是他第一次微笑。虽然生活是一摊狗屎,他依旧努力的向上生长。

著名的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认为人的一生有三次出生:

第一次出生,是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创造了一个生命;第二次出生,是母亲把我们生下来,进入一个已经存在的家庭系统;而第三次出生,就是我们成为自己的决定者。


对于前两次的出生我们无法选择,但是第三次选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对于过去的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对于当下、未来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而救我们的只有自己。


结语:

有的人拼尽全力的生活,有的人只为了生活便已拼尽全力。

赞恩便是后者,比起赞恩,我们要幸运的多,生活再糟,也只是生活。

第三次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都由你决定,尽管生活再难,赞恩还是一直拼尽全力与它抗争,从没动过放弃的念头。而人生下来,不就是要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