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敵國扣押二十五年都沒叛國,乾隆卻下令此人不可踏入大清一步

在歷史上,被敵國俘獲以後,總有的人由於吃不了苦頭,背叛變成了賣國賊,可是還有另一些人堅持節氣,做到了以身報國。

被敵國扣押二十五年都沒叛國,乾隆卻下令此人不可踏入大清一步

就比如西漢時的蘇武,他在艱苦環境的北海恪守了19年,堅持不投降匈奴人,最後名垂千古。不過滿清重臣楊重英的節氣卻比蘇武還要高。

楊重英生於名門世家,爺爺和爸爸全是滿清時期的封疆大吏,各自受到了雍正和乾隆的器重,可以說是無限風光。

但遺憾的是,之後楊重英的爸爸楊應琚在抵禦緬甸的戰事中指揮出錯,為了更好地掩蓋過錯,楊應琚甚至還謊報軍功。乾隆皇帝一氣之下,逼令其自殺。

被敵國扣押二十五年都沒叛國,乾隆卻下令此人不可踏入大清一步

福無雙至,楊重英當時也在雲南出任按察使,在爸爸被緬甸軍隊擊敗的時,楊重英率軍援助,卻不小心被俘獲了。

在此以後,緬甸就扣留了楊重英,同時放了他兩個心腹回來報信。乾隆皇帝在獲知楊重英兵敗被俘虜,卻都沒有自殺賠罪時非常震怒,隨後就將這兩名心腹處死,同時親自下旨:責令楊重英不得踏入大清土地一步,否則下場就和這兩個心腹相同。

被敵國扣押二十五年都沒叛國,乾隆卻下令此人不可踏入大清一步,為何乾隆皇帝會下如此比較嚴重的指令呢?事實上這也是人之常情:

被敵國扣押二十五年都沒叛國,乾隆卻下令此人不可踏入大清一步

首先,楊重英兵敗被俘虜,這本身便是一種比較嚴重失職的行為,而且不利於大清的國威,把國家的臉面都丟到海外去了。

而另一方面,楊重英被俘獲後,都沒有立刻自殺,乾隆皇帝不由自主地認為楊重英會在敵方的威脅利誘下背叛變成清奸,未來會對國家不利。為了更好地以絕後患,乾隆皇帝才責令楊重英決不能回國,這和漢武帝錯殺李陵一家是一個原因。

被敵國扣押二十五年都沒叛國,乾隆卻下令此人不可踏入大清一步

可是真沒想到,楊重英是一個有節氣的硬漢子。緬甸國王事實上是很想要楊重英能夠投降的,一是能夠 運用楊重英來應對滿清,二來也可以丟一丟乾隆的老臉。國王甚至還派自己的公主去引誘楊重英,可是在美貌和榮華富貴面前,楊重英最後還是遏制住了引誘,仍然都沒有投降。

緬甸國王的確是都沒有辦法,只能將楊重英監禁起來,這一關便是25年。要了解,蘇武儘管在匈奴人待了19年,但其中還有娶過匈奴人的女人為妻,而楊重英卻回絕了敵方的一切引誘,由此可見他的節氣比蘇武還要高出不少。

被敵國扣押二十五年都沒叛國,乾隆卻下令此人不可踏入大清一步

時間一轉眼來到了1781年,藉著乾隆70大壽之際,緬甸方面想和滿清修好,因此便放出了楊重英。遺憾的是,楊重英最後還是未能返回故土。楊重英到了邊境線以後,地區官員恪守乾隆皇帝的指令,果斷未予放行。直到乾隆皇帝瞭解楊重英在敵國受苦受難25年,仍然都沒有投降的時候,感覺他的確是一個忠臣,這才下了指令讓其返京。

可是直到訊息傳到雲南的時,歷經風雨的楊重英已經病故了,他最後還是未能返回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