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拿我手机跟女友聊天,一个表情被拉黑,妈,你瞎参合啥?

话不多说,先上图:

我妈拿我手机跟女友聊天,一个表情被拉黑,妈,你瞎参合啥?


我妈拿我手机跟女友聊天,一个表情被拉黑,妈,你瞎参合啥?


男孩去上厕所了,老妈拿起了儿子的手机,不但看了聊天记录,还与“未来的儿媳”来了一次“神交流”。惹恼了对面的女孩,这边的老母亲还不明白怎么回事。

图中的这个表情你们知道代表什么意思吗?“呵呵”又代表什么意思?在不成文的网络文化看来,代表“不赞同的嘲讽和不屑”。可“呵呵”一词,却被我爸们中老年人广泛使用。

“爸爸,我想吃排骨”

“呵呵,我去卖肉”

“妈,这个月生活费能不能多打200块钱”

“呵呵”

过一会收到来自老母亲关爱的红包,谜一样的“呵呵”,迷一样的两代人。

我妈拿我手机跟女友聊天,一个表情被拉黑,妈,你瞎参合啥?


一、没“边界感”的父母,对孩子来说伤害是永恒的

这里边更应该提的是,趁儿子上厕所,妈妈拿儿子的手机,在多数人看来,这有点过了,甚至侵犯了“隐私”。

在中国,好似孩子不应该对父母有“隐私”,有了小秘密你就不是好孩子了,呵呵。

让我想起,前不久电影《囧妈》里,徐峥妈妈的灵魂拷问:“咋还不生孩子”?呵呵,生不生孩子,是人两口子的事好吧,白眼飘过。

貌似他们人生的唯一乐趣就是监督你,只要你偏离他们预设的轨道,立马给你扳直,想弯都难。

我妈拿我手机跟女友聊天,一个表情被拉黑,妈,你瞎参合啥?


而孩子在自己和妈妈之间,没有距离、没有边界。

邦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权力边界、规则边界、关系边界、都是如此。

没有边界感的父母会,无意识地侵入孩子的领地,从心理上植入孩子的思想,剥夺孩子从成长环境、干涉他们的幸福生活。

记忆犹新,萱妈老东家,新来一妹子,今天借你笔一用,明天借你资料一看,从来不记得还,每次自己用时还的亲自讨要,而她可能顺手把资料放在别人办公桌上了,想都想不起来。这孩子大致就是因为父母的边界感差造成的,大问题没有,小毛病给他人造成麻烦。

怎么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不侵犯他人,也不被他人侵犯的个性呢?

我妈拿我手机跟女友聊天,一个表情被拉黑,妈,你瞎参合啥?


二、培养孩子的“边界感”,成为独立的人格

每一段亲密的关系不是亲密无间,而是应该在亲密的同时保持距离感。这个距离就是边界意识。没有距离,没有边界意识的亲密关系,会混乱不堪。——《刺猬效应》

每一个小婴儿出生后需要妈妈照顾,这时候母亲对于婴儿来说,应该是“共生关系”,随着孩子意识不断完善,3岁左右,“不”字当头,这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分离与个性化”阶段,所谓叛逆,就是想做自己。

1、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菜,不妨多花心思,在做饭时把蔬菜融入饭里,而不是逼孩子必须吃菜。孩子总会有展翅高飞的一天,不要让“你妈觉得你冷”的思想束缚孩子,孩子是你的孩子,但他也是他自己,毕竟咱们没办法护他一世周全。

我妈拿我手机跟女友聊天,一个表情被拉黑,妈,你瞎参合啥?


2、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

“物权意识”是边界感最早的萌芽,在孩子尚且年幼时,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权利支配,送人或不送人。喜欢他人的东西,也要问过之后才能摸,培养孩子初始的边界感。

我妈拿我手机跟女友聊天,一个表情被拉黑,妈,你瞎参合啥?


3、后果教育不可少,家长承担不可取

曾看到新闻,一名由浙江义乌赶往湖北孝感参加高考的女生,6月7日凌晨,列车因暴雨临时在衢州市江山火车站停车,这么延误下去,孩子很可能赶不上高考时间。女孩是幸运的,铁路部门紧急调度近线路列车,最终为女孩赢得了时间。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这孩子也是心大,这么重要的时刻,早出发两天不行吗?要知道,铁路列车时间都是安排好的,临时调动,意味着整个运营体系的更改。

我妈拿我手机跟女友聊天,一个表情被拉黑,妈,你瞎参合啥?


高考忘拿准考证、睡过头,这种戏码好似每年都有,高考对于一个奋斗18年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可就是这么关键的时刻,孩子还是“掉链子”。原因也许只是家长平时的“后果教育”太少。

后果教育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己所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从中接受教训。但常常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替代孩子承担后果,孩子也习惯了有人依靠的感觉。

我妈拿我手机跟女友聊天,一个表情被拉黑,妈,你瞎参合啥?


4、尊重孩子的隐私,引导正确的发泄途径

隐私,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必然产物,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但又不放任自由,以身作则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积极的引导

失恋后的孩子,割腕自杀,在外人看来至于吗?其实孩子是没有很好的发泄途径。

不妨从小培养孩子一种兴趣爱好,写日记、绘画、弹钢琴等等,让孩子的情感得以发泄,孩子才能调整自己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我妈拿我手机跟女友聊天,一个表情被拉黑,妈,你瞎参合啥?


结语:

“刺猬效应中”,无边界意识、无距离感的父母,常常让孩子感觉很难受,正如《囧妈》所饰,母子关系一直不太好。所有的爱都是拉近距离,只有父母和孩子的爱是渐行渐远,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相信孩子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别像图中的老母亲,给儿子帮倒忙,还把孩子越推越远。


最后萱妈问:你支持女孩这种行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