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傳媒“高調裁員”1個月後,張繼學“深蹲”得如何了?

新蓉商觀察:今天距離新潮傳媒宣傳裁員已過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了,張繼學此前增解釋“蹲下,是為了更好地起跳!”

對裁員降薪,新潮傳媒給出了兩個理由:一是2019年績效考核271末尾淘汰10%;二是業務減少,人員就相對冗餘。裁員後員工總數保持在4000多人的合理規模。

在信息被多家媒體發佈後,網友給出了不同的“解讀”:

新潮傳媒“高調裁員”1個月後,張繼學“深蹲”得如何了?

擺了幾句龍門陣,我們轉入正題:今天,新蓉商和大家聊的可不是裁員降薪的是是非非,小白們喜歡看熱鬧,咱們新蓉商的同學想看的可是企業起起伏伏背後的邏輯和商業思考。

成都媒體圈“大佬”張繼學

張繼學是新潮傳媒的創始人,一個四川70後,從1996年就開始了他的傳媒生涯。媒體公開資料這樣描述他過去的戰績:他2004年參與創辦的《新潮》生活週刊紙媒,曾佔成都週報近50%的市場份額,直到2013年才轉型進入梯媒領域。

新潮傳媒“高調裁員”1個月後,張繼學“深蹲”得如何了?

媒體和寫手們在揣度張繼學進軍梯媒時說:站在2013年時間線上的張繼學,很自然地想到了許多問題,比如電梯媒體是否只能單純地進行靜態展示?電梯是否只能拘泥於電梯門口的框架內?現行的行業老大模式是否就是最理想的模式?

新潮在進入市場時,第一步是重新解構電梯場景:傳統模式下,分眾將電梯媒體設置在電梯裡只有框架,主要在電梯的三面牆做展示,而新潮找到了分眾忽略的位置——電梯正門。

新潮在社區的定位,讓其廣告主並不單止於中高端品牌,而新潮的使命恰恰是用科技幫助好產品賣進億萬家庭,還能服務於社區商家的宣傳,甚至小到個人的廣告投屏。

為了不打草驚蛇,新潮採取的鋪設辦法是將廣告位數量達到鋪設標準之後再對社區進行一次性投放。

這樣一套“潛伏組合拳”打下來,2013年起步的新潮在2017年5月,部署了8萬餘部電梯電視,日均覆蓋達到3000萬中產人群,在短短8個月後,已入駐12000餘個中產社區,日均覆蓋量高歌猛進,上漲至6000萬中產人群。

新潮在2019年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基本盤”:讓社區傳播每一秒都有價值,主力品牌發光,點亮離家最近十米。

新潮傳媒“高調裁員”1個月後,張繼學“深蹲”得如何了?

新潮對外宣稱,他們在社區戰略佈局上的擴張與眾不同:一方面,從市場的聚焦社區的定位來看,新潮並沒有和分眾直接雞蛋碰石頭。另一方面,從新潮的實際佈局來看,新潮的未來方向與傳統的梯媒發展不一,有著鮮明的技術特色,更偏向於在產品創新上深耕。

譬如新潮聯合大陸地震預警網及酷雲互動合作推出全國首個梯媒地震預警系統,現已經接入全國地震預警系統;以及聯合中國聯通、華為、百度、信大捷安、康佳發佈全國首個5G電梯安全及智慧媒體平臺,在電梯物聯網、電梯安全的運營生態上著力不小,並且用於社會宣傳(中國70週年大慶),通過賦能社會公共事物來將新潮智慧屏的價值深入人們的生活軌跡。

新潮傳媒“高調裁員”1個月後,張繼學“深蹲”得如何了?

“一萬個不服”VS“真會來事”

成都傳媒圈一些觀察認識則分析稱,電梯廣告在傳統媒體人眼裡是看不上的“廣告”活路,川報集團、成都傳媒兩大巨頭“看不上,很多時候想的是辦百年大報”。在2013-2017,顯示屏生產技術出現升級迭代,新潮傳媒佔盡“天時地利”,避開分眾大本營,突然冒出來成為了“獨角獸”!

沒錯,至今在成都傳媒圈,還有很多昔日大佬對張繼學還抱著“一萬個不服!”的心態,這次遇到突發疫情,新潮宣佈裁員降薪後,也有人忍不住笑:“看嘛,步子大了扯到那個啥了……”

成都媒體圈也有一些新崛起的新秀則更為包容:“狗子的老張,真會來事!”

真真假假,不過是一個過程而已,獨角獸新潮傳媒,繼續按自己的節奏在拼命狂奔著。

張繼學不是成都傳統媒體圈創業轉型的企業之一,關於媒體圈創業,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今天北大教授陳春花最新的思索:“這兩年開始想讓自己停下來,但是並沒有如願。不斷變化的環境和快速發展的企業,讓自己充實又面臨了挑戰,一年中去過多個城市,每一天都在分析和思考一家又一家企業的情況,同時很大的恐懼佔據著我的內心,擔心自己準備得不夠充分,所以每一次演講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其實是我對於企業生存現實的認識。”

她提醒新蓉商觀察小編,人不必要那麼在意其他的東西,不必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為了慾望、為了外人的評價,我們耗盡了自己的生活,而且把這兩點歸結為“變化”,但是這並不是變化。

變化是主動地迎合環境、與環境互動,變化就是淡然、自然和融合。沒有其他外在的衡量標準,只有內在的和諧和自然,只是需要時間和自由。

讀了這些,新蓉商編輯部刪掉了大段關於新潮裁員、降薪的分析探討,安靜的記錄著這家高光企業,在成都的發展歷程。

我們想,或許今天,在復工復產的新一輪拼殺過程中,更多的新蓉商操盤手在糾結著要不要降薪、要不要轉型、要不要投資新的項目。如果你信任我們,可以分享你的故事和思考。

最後再次厚著臉皮引用陳春花的文章結語:自然界生存下來的,既不是四肢最強壯的,也不是頭腦最聰明的,而是有能力適應變化的物種。

主編籤片留言:米悅華,你說了半天到底想表達啥子嘛?

小編米悅華:別再老惦記著看張繼學怎麼“深蹲”了,該幹嘛幹嘛去!

(新蓉商編採 米悅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