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葉淺予,杭州桐廬人,以漫畫、速寫、舞畫“三絕”享譽中國當代畫壇,

如果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我沒有經過正規的造型基礎訓練,我的造型技能,是從美術職業生涯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來的。”

發芽的童年

葉淺予生於1907年,屬羊,家裡人便叫他阿羊。阿羊的爺爺辦過私塾,父輩經商做生意。離家幾十步遠有一座廟,每逢節日,廟前戲臺上常演廟臺戲。有位比他大10歲,愛剪紙的表姐胡家芝,會剪一些戲中的花旦給阿羊玩,他便跟著學,還擴而大之,剪一些寬袍大袖的老生和穿戰袍的武生。“大表姐胡家芝是我的藝術引路人,是我的啟蒙老師。”葉淺予後來回憶說,“由於她的啟發,喜愛造型的細胞在我身上發了芽。”胡家芝後來也是著名的民間剪紙藝術家,進行剪紙創作100多年,非常長壽,享年116歲。

阿羊讀小學,最喜歡上圖畫和手工課,還在石板上畫經常看到的農民舞著龍馬燈進城敬神之類的東西,並樂此不疲。嚴格說來,葉淺予學畫始於在杭州讀鹽務中學時期。“中學裡開設的圖畫課一星期只有一次,不過癮,一有空就站在圖畫老師窗外看老師畫。老師發現我這個小畫迷,就吸收我參加他的課外圖畫小組。”教葉淺予寫生的樓老師,每逢星期天,就帶著他們幾個愛畫的學生到西湖去畫水彩風景。當時葉淺予16歲,剛開始站在大自然面前寫生,嚇得不知所措,只好站在老師畫架後看他畫,真正意義上學畫就這樣開始了。

18歲的時候,父親經商破產,葉淺予休學了,不得不自謀生活。一個偶然的機會,從《申報》上看到一則廣告,說三友實業社招考。葉淺予靈機一動,用心仿照報上的廣告,畫了穿一身三友實業社新創制的“自由布”的女裝廣告畫寄過去,果然順利應聘,從此便在上海開始了職業藝術生涯。

經理看到葉淺予能畫畫,調他到廣告室去畫廣告,其間他試著畫漫畫向報刊投稿,畫的都是社會小諷刺,還經常被採用。一年之後,他進入了中原書局,為教科書畫過插圖,給一家印染廠畫過一陣子花布圖案,給一家劇場畫過一堂布景,後來就開始了他的成名之舉——畫漫畫。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1959年作 藏舞 鏡片 設色紙本 69×47cm

漫畫是誇張的藝術

葉淺予生性活潑,開朗豁達,隨心欲不逾矩。漫畫家的幽默,使他生活中充滿興致,即使7年秦城囹圄的孤寂,也沒有擊倒他。

漫畫是誇張的藝術,生活中的笑料經過誇張便容易引人發笑。天生開心的淺予,身上有許多幽默細胞,他常說:“漫畫使我習慣於用誇張的眼睛去看周圍的形象,包括自己在內,常常想把周圍的形象漫畫化,獲得有趣的效果。我畫了一陣國畫之後,有時總想作一兩張有趣的漫畫,說這是條件反射也好,是玩世不恭也好。”漫畫家好幽默,予人玩世不恭的印象,則是誤解。葉淺予說:漫畫家筆底針對醜,心目中有個美的理想在指導。醜極則美,由醜到美,漫畫家是這樣處理他的形象素材的。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獻哈達 立軸 設色紙本 46×66cm

論藝術成就

葉淺予轉向中國畫的時期,正值張大千、常書鴻等人西赴敦煌、使敦煌藝術的風采重新展現之際。葉淺予先生歷來重視中國繪畫傳統,他也從敦煌繪畫寶庫中汲取了藝術修養,並集中地表現在他的中國畫人物畫上。他採用敦煌繪畫的重彩方式表現舞蹈人物,形成了他濃郁熱情的舞蹈人物畫風格。從四十年代開始,他長期專攻舞蹈人物畫這一課題,畫稿無數,精品紛呈。他研究舞蹈人物的動態規律,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和優美動感的人物形象,他將傳統繪畫的以線造型發揮到極致,形成了爐火純青、傳神寫意的筆墨語言,許多作品堪稱“以形寫神、形象兼備”的當代典範。在舞蹈人物畫這一題材上,他寄注了富有時代特徵的審美理想和達觀的人生情懷,使作品實現了新內容與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的高度統一,豐富了中國畫人物畫的內涵和意境。

葉淺予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繪畫上的造詣首先體現在速寫上。可以說速寫既是他成為漫畫藝術和中國人物畫大師的基礎,又完全成為獨立的、優秀的繪畫藝術作品。面對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現實中的生動形象,他通過敏銳的追蹤、捕捉、提煉、精選,以他心、手、眼協調一致的獨到功力,刻畫了眾多神形兼備的 藝術形象,顯示了超凡的藝術造詣。由於他在速寫上的長期積累,形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獨特風格,當他轉向中國畫時,便得心應手,卓成一家面貌。誠如徐悲鴻先生在《葉淺予之國畫》一文中所晚年葉淺予稱:“淺予之國畫一如其速寫人物,同樣熟練;故彼於曲直兩形體均無困難,擇善擇要,捕捉擷取,毫不避忌,此在國畫上如此高手,五百年來,僅有仇十洲、吳友如兩人而已,故淺予在藝術上之成就,誠非同小可也。”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印度村民 鏡心 設色紙本 61×29cm

大千看淺予

張大千在其《獻花舞》中題跋曰:“印度國際大學紀念泰戈爾,諸如生為獻花之舞,姿態婉約,豔而不佻,迨所謂天魔舞也耶。其手足皆敷殷紅,則緣如來八十種隨好手足亦銅色也。觀莫高窟北魏人畫佛,猶時有亦現此相者。偶見吾友葉淺予作此,漫效之並記。”張大千所謂“作此”,即葉淺予《印度舞》。張大千又說:“每寫天竺寂鄉舞女,奇姿逸態,如將飛去。餘愛慕無似,數數臨摹。偶有一二似處,淺予不為呵責,轉為延譽,餘感愧無似。”可見大千於淺予服膺如此!葉淺予1943年訪印度回國之後,1945年作此幅,其後並舉辦“旅印畫展”。觀此幅,與張大千所言皆一一契合,可見其正為大千仿效之藍本。而事實上,張大千對葉淺予此幅激賞有加的原因還在於它暗合中國傳統壁畫中人物畫法。不惜花費數年時間和心血去臨摹壁畫的張大千,一生醉心於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藝術,並用自己的畫筆加以表現或再現。更深的原因還在於張大千醉心佛門,屢屢造各佛像,以虔誠佛徒自居。而印度本是天竺之今日,為佛教之發祥地,故溯本求源,深相愛慕。所謂“觀莫高窟北魏人畫佛,猶時有亦現此相者”,即是其謂。葉淺予此幅造像生動,純任線描,人物神情動作皆宛然如生,衣飾則隨之婉轉,而設色亦窺中國傳統壁畫之堂奧,故能深得張大千歎賞。否則,以“五百年來一大千”著稱的張大千,必不致私愛如此。

葉老本性耿直,雖歷盡磨難,仍遇事直言不諱,一身正氣。晚年撰寫數十萬字的回憶錄,秉筆直書,心胸坦蕩,疾惡如仇。在老先生中能這樣處世的誠屬少見。幾十年來,葉淺予培養了一大批業務能力強並且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生,其中許多人今天成為美術工作的骨幹,結下了累累桃李碩果。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1958年作 載歌載舞 立軸 設色紙本 96×66cm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沒有正兒八經基礎訓練,最後終成大師——葉淺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