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所有兄弟姐妹之間不和的家庭,都是父母造成的”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認同!刪繁就簡:

父母不公、家風不正,

家長偏心、子女打架。

爹媽理直、無人爭寵。

長輩慈祥,滿堂和諧。


手機用戶天際線


絕對是父母造成的,我比妹妹大十四歲,妹妹從小粘著我,兩歲就和我一起睡,走哪跟哪,有一年寒假我們在外婆家被大雪天耽誤了,一直住到臘月二十六,母親也不說去接我們,後來我和五姨騎自行車回家,五姨帶著我妹妹結果摔倒了,我妹手摔破皮了,回去見到我們她把我妹從我自行車上抱下去親裡乖裡你姐把你凍壞了吧?問都沒問我冷不冷,後來我妹手凍傷了,多年後她還對我妹說怪我把她手凍傷了!


一縷陽光7714516549709


我認同,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兄妹,五個,媽媽喜歡兒子,爸爸是一個,也算是農村的知識分,不愛講話,老實本分,媽媽就是一個,潑辣些,整天護著弟弟,好吃好穿的都緊著弟弟,媽媽生在農村,不識字,還喜歡閒言碎語,弟弟就不喜歡,媽媽,家裡什麼事情都不幹,做飯洗衣簡單的這些事,都是我來做,後來弟弟和他吵架,把她趕出了家門,以前走了20多年了,爸爸氣的得了肺癌,也去世了,



一生之溯


我有同感,我家姐妹8個,父母重生男輕女,也是有緣因的,父母那代人就父親一人受氣,兩個姐姐下面是三個哥哥,我和老妹妹。我家姐妹全給三個哥哥付出,那也得不了好。父母沒了家也沒了。也好也沒有牽掛了,我家姐妹


用戶9440514014546


與家長有關係,這裡說的家長包括經常有來往的親戚,我有一個姑姑,到我姐姐家就說我妹妹的這不是那不是,在妹家就說姐姐這不是那不是。父親在時也和姑姑一唱一和。在一起就嘰嘰歪歪。父親去世後有套房產,我問都不問。他們兩還鬧出很大的矛盾,兩家條件都不錯,我比他們差很多。因此說子女不和與家長有關。家長應該是協調和解釋和敷衍而不能附和,不然就真的形成矛盾了!我家的情況與母親過早離世有關,不然也不會讓我姑姑扯是拉非!


凡心153884854


有關係。我家族關係很好,互相幫助,逢年過節都聚在一起,我爺爺奶奶都90多了,二老身體健康,重孫子都在身邊。我老公這邊,父親兄弟姐妹6人,互不來往,老爺子走的時候老大剛結婚,分家了,老太太偏心老大,房子都給了老大,我公公是老二,結婚什麼都沒,用玉米杆撘的房子,我老公就在哪裡出生的。公公說從他小婆婆就強勢,對孩子打罵,偏心。老太太是在我們家養老的,走的時候腳脖子上系的紅毛線,在他們這邊這是不好的象徵。老太太是要把我們一家都帶走啊,為此兄弟姐妹還動了手,我小姑子在旁邊加油助威,被老大的兒子,也就是我老公的表哥給打了,我結婚十年了,見過他們家親戚不到十人,結婚他們家都沒來幾個人。因果輪迴吧,我老公跟他妹妹關係也一般,小姑子26了,是非多啊,看清楚這些關係,我帶著剛出生的孩子,搬家了,我真的融不進去,


58同鎮信息平臺


不認同。我兄弟姐妹六人我老大男人。父母親把我們養大,那時候很不易。長大後各自打工工作成家。老爹有退休金,各兄妹有能力幫父母幾佰看望。老的去世後房子給小弟,儘管有一點點不痛快,我老大不貪。現在兄弟姐妹相處很好,團結友愛。


天翼用戶5845533824871


我的父母特偏心老小!導致我與他不合主要元因就是母親從中合希泥,立場不堅定!元因不想多說,我做為家中老大應有的那份地位得不到絲毫遵重,儘管我為家庭付出了許多,我現在以經和他她們斷了來往,仍就在家庭中無論怎樣都得不到任可,只能各過各的吧!


手機用戶50992020493


認同,父母偏心造成兄弟姐妹之間的冤氣,相互較勁,相互不服氣,父母疼愛的孩子感覺自己很高傲,養成自高自大的習慣,總是別人對他好是理所應當,只有索取而不付出,因而看不慣其他兄弟姐妹。父母不疼愛的孩子從小自卑心強,認為什麼事情都不如別人,付出再多也不知道有收穫,長期以來形成鮮明對比。當孩子成年後相互看不慣心生矛盾和糾紛,小的事情可以容忍,遷就,遇到分家和父母生病等大事情時就相互推委,總認為自己吃虧,父母偏愛的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而父母不病愛的孩子認為自己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因此不管不問,這樣就造成家庭矛盾重重。


全家福62797418


準確地說,都是女人造成的。婆婆和媳婦都是外來的。婆婆偏心於女兒或者小兒子。媳婦當然只顧自家。胳膊肘子往外拐,那才是傻缺。

古代,九江的陳氏,十幾代不分家,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整個家族發展到子孫加上女眷有三、四千人。有個丞相聞之,奏請皇上頒發聖旨勒令分家。陳友諒正是這個姓氏的後裔。

一個大家庭,如果婆婆把媳婦當女兒疼愛,嫂嫂把侄子當兒子,這個家庭就不缺孝義。

大家庭失和,除了偏心的婆婆,就是勾心鬥角的妯娌。妯娌既然分家,不在一個鍋裡吃飯,哪來那麼多口角?就是互相攀比。巴不得自家一富再富,吃不完穿不完用不盡;兄弟家一貧再貧,貧得去要飯最好。這就是為什麼民諺“親戚望親戚好,本家望本家倒”會這麼講。

今天尤其如此,爹媽只要有很大一筆遺產,有房產或者拆遷款,分成不均;兄弟姐妹哪顧得上手足之情,一奶同胞之義;赤膊上陣,不打得鼻青臉腫誓不罷休!對簿公堂,那都是家常便飯。

還有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難得者兄弟《幼學瓊林》”。兄弟之間本來相安無事。“兄弟鬩牆”也為數不多。就是外來的女人枕邊風挑撥離間。相鄰相親,非要鬧得雞犬不寧。恨不得將兄弟一股勁攆出去,然後可以獨佔家財,坐享其成。無非就是一個私字了得。

合肥宋代的包拯,自小沒娘,是嫂子一手帶大的。擱在勢利的今天,怎麼得也要想辦法弄死小叔子,然後獨享祖業。可是包大嫂卻用自己的乳汁養活年幼的包拯,並將他撫養長大,考取功名!包拯稱她嫂娘,是實至名歸。包大嫂當得起這個稱呼。

賢惠,是要講奉獻的。賢惠其實就是一種耕耘,賢惠的女人從來不問收穫,恰恰她收穫最多,這就是為什麼古時候“母以子貴”。兒子發達,絕對有一位了不起的賢惠的母親。

在這個認知基礎上,我認同俞某的論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