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朱熹是什麼樣的?

民族的復興號


【理智、德才、好學集於一身者】

朱熹的祖籍在江西省,但在福建省出生。朱熹出生時在右眼角帶有七顆黑痣,排列如北斗,他一出生便註定與別人不同。

他有著與別人一樣的五官和四肢,卻猶如是天降英才。 他是本名為朱熹,別稱有:朱子、文公、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稱呼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他從小求知慾就非常強,五歲就能讀懂《孝經》,加上他父親對朱熹悉心教導,成就了他一生。他本就聰明又好學,這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榜樣。

他是一生成就眾多的才子,卻仍然不忘學習;他是名垂千古的詩人,是不朽的教育家,還是流芳百世的理學家和哲學家。

他為官時也是個體察民情的正直官,治學時是個謙虛嚴謹的研究者。他就是這樣偉大,是個理智的偉人。他將理智、德才、好學集於自己一身,給後世的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的財富。這就是宋代不僅僅是詩人的朱熹。


文史通天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註》,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揹著芝士走世界的傳播


朱熹首先是中國“理學宗師”,然後才是詩人兼書法家。朱熹是“宋代理學”集大成者之大師,是“宋代理學”奠基人“二程”之一的程頤代表弟子楊時(著名的“程門立雪”故事所講在“程門”外“立雪”的兩個弟子之一)的再傳弟子李侗的代表學生。朱熹也可以講是上承“孔、孟”和“二程”,下啟曾國藩的中國“聖賢”之一。


布衣學人


南宋詩人朱熹是一個什麼樣的?

從朱熹本人的角度來分析,他是南宋理學家。他對儒家經典四書五經,把佛學引入儒學,進行了新的解讀,儒學的集大成者。

在傳承儒學的同時,把儒學發展成極端,他的有些思想已經背離了儒家最本初的意義,比如他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把孔子說提倡的禮發展成極端,演變成了魯迅先生所批判的“禮教吃人”。

朱熹在學術上的造詣很深,影響也最大。宋代,一些學者在研究儒學的基礎上,對儒學繼承與發展,形成了新的思想,即理學,朱熹對宋代理學思想進行了總結,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理學體系,成為宋代理學集大成者,他的學說對明代心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詩歌的角度說,朱熹也是一位詩人,他的詩作流傳下來的很多,他的詩包括詠懷詩、詠物詩、山水詩等,他的是充滿了哲理性,這與他理學家的身份有關。

如果把朱熹的學術水平和詩歌水平作比較,他的學識成就遠遠超過詩歌的成就,對中國的哲學思想影響也比較深遠,在中國思想史上佔著重要的地位。


丁小的時空


朱熹被稱為孔子的繼承者,是繼孔子以後的又一位大聖人。同時也是唯一一個非孔子親傳弟子,卻能夠享受孔廟祭祀的人,被大家習慣稱之為朱子。

理學大師程頤程顥的三代弟子李侗,便是朱熹的老師。所以朱熹所接受的思想教育主要就是理學教育。此後他的學說甚至與程頤程顥的學說合稱為程朱理學。

由此可見,朱熹的思想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他和孔子一樣,廣收門徒,門生弟子遍及天下。你在官方記錄中,是很難看到朱熹的負面消息的。

但我還是那句話,一個人一旦被宣傳成為了完美無缺的人,那麼這一定是一個騙局。倒不是說我對朱熹的學識有多詆譭,他的作品現在還流傳著,誰也無法詆譭他的才學。只是他的思想是否真的就適合在世間傳播?

01朱熹主張存天理滅人慾,自己卻偷歡。

所謂存天理,也就是說朱熹認為萬事萬物都有理,這是必須要存留的。而滅人慾,則是說人的慾望卻是沒有必要留下來的,必須要去除掉。

  1. 孔子主張克己復禮,其實也是相同的道理。聖人說了一大堆,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人們懂得存天理滅人慾的道理。
  2. 可是人的慾望是真的必須要去除的嗎?人到底是個什麼物種,難道聖人心裡沒數嗎?在聖人眼裡,人必須要達到神的思想標準,可是這可能嗎?
  3. 當然不可能,人的慾望是天生得來的,也是揮之不去的。餓了就要吃,吃點好的怎麼了?這是吃的慾望。小年輕戀愛結婚,這是性的慾望。就連呼吸,這也是生存的慾望,這些慾望該怎麼去除呢?

聖人眼裡所謂的慾望,其實本身就是天理中的一部分而已。只是古代人過分高估了人類這個物種的特殊性。當然了朱熹否定三妻四妾,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可是他不敢說皇帝后宮為什麼那麼多妃子。

他們認定了人類有與生俱來的神秘感,所以他們覺得人類與動物應該截然不同。其實我認為不應該這麼來看。

孔子所謂‘克己復禮’,《中庸》所謂‘致中和’,‘尊德性’,‘道問學’,《大學》所謂‘明明德’,《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聖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慾。---朱熹

人類只是動物的一種,這一點達爾文的進化論也說的很明白。唯一的區別就是人類有高智慧而已。至於慾望方面,其實人類和動物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朱熹老爺子自己主張滅人慾,可是他為什麼偷偷的把兩個小尼姑納為小妾呢?當然你可以認為這是政敵的誣陷,不過冒著欺君之罪,被殺頭的危險誣陷朱熹,這個人和朱熹莫非有殺父之仇麼?

02朱熹強化了三綱五常,影響後世數百年。

三綱五常,要分開來看待。

  • 三綱指的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也就是說臣子對君主要絕對效忠,兒女對父親要絕對順從,老婆對丈夫也必須順從。
  • 五常指的是:仁、義、禮、智、信這五條基本準則,用來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之間的關係,是最恰當不過的。

在封建時期,皇帝是臣子的表率,臣子必須要效忠皇帝,這一要求,基本沒什麼問題。畢竟不能拿現在的標準來要求古代人。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朱子家訓》

可是兒女對父親要絕對效忠,這一問題,可就影響了中國數百年的歷史。我們看電視上動不動就指腹為婚,其實就是這個原因。朱熹時代以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基本上成為了中華兒女們結婚的唯一標準。

  1. 自由戀愛在古代是想都不要想了,什麼張生崔鶯鶯,只不過談了場自由戀愛,就被宣傳了幾百年之久,可見自由戀愛是多麼稀奇。
  2. 老婆要絕對順從丈夫,這一點放在現在有人敢說,會被打斷狗腿。可是在朱熹那個年代,他的的確確是提了出來,而且傳承了幾百年之久。這一思想糟粕,難道也能夠奉之為經典嗎?
  3. 五常中的仁義禮智信這五條,基本都是對普通人的約束。統治者希望普通人做一個仁德、講義氣的人,還要有禮貌,有點智慧為國效力就更好了,當然必須要守信用。

可惜這些條件對當權者來說,一條都不成立。他們不需要遵守這些,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這些才是他們所需要的必備技能。

聖人教化了普通人,卻不能教化當權者。這就好像法令只約束普通人,不約束當權者一樣,豈不貽笑大方?

03朱熹被稱之為聖人,不過只是統治者眼裡的聖人。

為何儒家學派這麼受歡迎?其實對老百姓來說,管你什麼學派,這都是無所謂的。真正有所謂的人,那就是統治者。

從漢朝開始儒家學派就大行其道,整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基本都離不開儒家學派的指導。程頤程顥包括朱熹所研究的理學,其實也是儒家學派的分支。

統治者利用儒家學派,能夠很好地治理自己的百姓。尤其是那種忠君愛國的思想,被他們傳承的頭頭是道。

所以我們看王朝變換了這麼多,可是孔家永遠都不會變。不管是元朝入關,還是清朝入關,孔家的地位依舊是很有保障的,這是為什麼?

  1. 答案很簡單,因為儒家學派,就是為了統治者所建立起來的學派。這世上有真正的聖人嗎?我看不見得。
  2. 因為聖人是需要每個人都膜拜的對象,很顯然有些人就是不喜歡儒家學派,就是不喜歡孔子的言論,在他們眼裡,孔子、朱熹又怎麼能成為聖人呢?
  3. 每個人心裡的聖人都不一樣,所以朱熹這樣的聖人,是統治者眼裡的聖人。是統治者樹立起來,讓每個老百姓所認知的聖人。

只有朱熹成為了聖人,那麼他的學問和道理才能成為至理名言。而他的這些學問和道理,全都是來教化民眾墨守成規、忠君愛國的。

總結:別再標榜聖人,他們很可能會是我們裹足不前的障礙物。

孔子成為聖人,那是因為儒家學術得到了統治者的認可。朱熹成為聖人,那是因為他是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所謂集大成者,就是更加精進地維護了統治者的地位。

他們希望普通人就要做一個普通人,墨守成規,嚴格按照規矩來辦事。可是這些規矩為什有些人就可以不遵守呢?

聖人表示,這些人我也管不著。他們的確管不著,因為這幫人恰恰就是封他們為聖人的人。地位比聖人都要高,他們哪裡管得著呢?

裹足不前的思想,是非常可怕的。如果一味地推崇聖人,或許會讓那些思想繼續禁錮我們。為何幾次工業革命都會在西方爆發而不是東方?其實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的文化。當然這會得罪很多遺老遺少,可惜這是事實。


江湖小曉生


從他出生時候起,就與常人不一般。右眼七顆黑痣排列如北斗!五歲便能讀懂《孝經》,六歲指畫八卦。可以說,從小就是一個不平凡的孩子!後來仕途不算坎坷,但是學術造詣和影響上更為後世所稱道。總結了以往宋代理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理氣論 動靜觀 格物致知論 人性二元論 都對後世產生極大的影響!


沐曉Erin


是個偽君子,假儒家。高喊仁義道德,一肚子壞水。可把孔子坑的不輕。古代文字記載中對朱的人品頗為不屑。


三生有幸修行互助


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慾。也許他損害了一些人的利益。有人對他造謠中傷。謠諑其,存自己天理,滅他人人慾。

歷史人物,值得敬畏!


老催寶寶


他是程朱理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但是他講理學只講別人不講自己,私下裡人品不咋的。


文藝青年風


清康熙稱朱熹是: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稱朱熹是:一位深入觀察各種自然現象的自然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