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如何給他傳遞正確價值觀呢?

親子家庭教育指導


當孩子犯錯時,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罵孩子,甚至是打孩子,其實這樣做不但沒給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反而讓孩子也學習到錯誤的觀念!

在之前,遇到這樣的情況我也會束手無策。樊登,自從看了樊登老師講的課程後徹底改變了我的育兒模式。樊登老師講:我們不要用情緒管理孩子,而要學會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從來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爸爸媽媽永遠都是對的、最權威的,永遠要求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碰那個,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打就是罵。很多爸爸媽媽管理孩子的方法就是發脾氣、摔東西、拍桌子甚至是辱罵孩子,情緒並不能夠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情緒只能夠傳染更加惡劣的情緒,孩子不會從你的身上學到任何價值觀,所以暴力情緒是會遺傳。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首要的不是打罵而是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價值觀到底是什麼?我有什麼正確的價值觀可以傳遞給他?我為什麼反對他做這樣的事情?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當你真的能夠找到那個背後的原因,那個就叫做價值觀,而如果我們說:我不希望他做這樣的事是因為:我很生氣、因為我很擔心、因為我覺得很煩,這都是情緒而非價值觀!

打字不易,望採納!


旗幟奶粉


首先要看是多大的孩子,如果是學齡前的孩子,年級小,還未建立完整的價值觀,對多數行為源自人的天性,在孩子眼中沒有對錯。所以,在這階段,孩子犯錯了,他自己也沒有認知。所以,如何正確的引導,傳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每一個父母都應該思考和慎重對待的,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複印件。

建議如下:

1,第一次範一種錯誤,一定不要馬上批評,很多父母在這點上往往處理不好。我們要先和孩子好好溝通,瞭解孩子他是基於怎樣的一個思考或者原因才會有這個行為的錯誤。只有瞭解了孩子的想法,才能夠對症下藥。

2,因為對錯都是相對的。要培養孩子思考分辨的能力,我們無法時時刻刻在孩子身旁,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價值判斷思維。例如,你家孩子搶另一個孩子的玩具。那麼,應該告知他,如果你的玩具被搶了,你是什麼心情?你如果不願意被搶那為什麼要搶別人的呢?你喜歡玩具,那麼,能不能和你的朋友商量,讓他借你玩或者你們一起玩,你也應該把你的玩具拿出來和你的朋友分享。逐步引導孩子,讓他嘗試著用正確的方法再做一次,讓他獲得認同,有成就感。如果孩子不聽引導,你也應該用冷靜的方式讓他思考,反思,等他情緒平復了,外做溝通。流程一般是,瞭解原因,舉例引導思考,取得認同,引導在做一次,鼓勵結果,告知以後類似的事情應該這樣處理。

3,孩子犯錯,或者屢教不改,家長最應該反思。我記得有一個父母因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請教一個得道高僧,該怎麼辦?高僧回覆:如果複印件上有錯誤應該怎麼辦?孩子父母回答:重新複印。高僧回答:複印件的錯了,應該要修改原件。而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是孩子的原件。

所以,孩子犯錯,如何樹立孩子的價值觀呢?


明醫筆記l柴胡先生


伴隨新學期到來,我們將很快進入到下一個學期的學習,以下為相關的匆匆課文句子賞析,僅供參考。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還有《綠》、《背影》。

  2.文章緊扣匆匆,寫了時光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3.課文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開頭、結尾都用了設問句,首尾呼應,突出時間來去匆匆的惋惜和無奈的強烈情感。

  4.寫出珍惜時間的語句。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運用設問的方法,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作者運用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④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形象化為如輕煙如薄霧,比喻獨特,聯想新奇。輕煙、薄霧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

  6.《匆匆》句子賞析

  1、“早上我起來的時候,……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作者運用了排比句,用描述的方法告訴人們時間是怎樣流逝,語句通俗易懂,在平淡的敘述中對提出的問題作了回答。

  2、“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太陽有腳”,“挪移”以擬人的手法寫出時間在不經意間悄悄溜走。“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作者以略自責的口吻表明自己在那些日子裡糊塗地過著日子。


娟姐大語文


一、無條件接納孩子

  孩子出生時是一張白紙,愛和恨的能力,都是後來學會的,而學習的主要對象,就是父母。原生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長環境,父母更是孩子生命價值教育的啟蒙者。

二、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

  教育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要教會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父母得學會放手。

三、學會傾聽和了解孩子

  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生命,他們有自己的獨立人格與價值,尊重他,傾聽他,他才樂於與你分享他的生命成長。四、傳遞正能量正能量能創造人生的奇蹟。孩子身上一定有他自己的優勢和特點,你強調他,說他行,他就行。許多人以為讚美鼓勵孩子,孩子就會驕傲,就會退步,其實這是一個認知上的誤區。

四、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犯錯也可以是一個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機會。每個人的生命價值都是在磨礪中建立和完善起來的。

  每個人在嬰幼兒期都是在不斷的摔倒爬起中學會了行走,孩子不可能完全不犯錯就長大。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在每一個錯誤中學習成長。

五、發現孩子的潛能

  人好比一座蘊藏著無價寶藏的礦藏,唯有教育才能使寶藏盡露。經歷豐富的父母師長以言傳身教,與孩子分享自身對生命的思考,可以幫助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道路。教會孩子善用他的天賦,並變成他最大的優勢。

六、給孩子貢獻的機會

  要培養孩子有責任感,有同情心,就得製造機會讓孩子“貢獻”。如,在家中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或參與慈善活動,孩子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越大,他從中獲得的價值肯定越充足,也就越發自信。


韓修會老師


價值觀的灌輸絕不應該只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更多應該發生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

教育不在父母說了什麼,而在於父母如何做。

父母希望孩子勇於承認錯誤,知錯能改。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否做到了呢?當父母對孩子犯錯時,是否能夠放下父母的身份,真誠的向孩子道歉呢?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理解和體諒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要多理解和共情孩子,這樣孩子才能看到正確的方法,知道該如何去做。


憶北知


建議看正面管教一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