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遠的老屯(作者:於宏遠)


飄遠的老屯(作者:於宏遠)


好多年以前,我的老屯很破敗。
那些泥草房起起落落的,屯子的路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家家的院子是土牆圍成的,雞架和狗窩也是泥土砌成的,人家的豬圈,也是泥土的,有時候豬拱泥牆,拱個豁口,都跑到菜園子裡,惹得主人大聲吆喝,往出攆。
那時家家的園子,都是大泥加“揚就”和泥砌成的,所說的“揚就”(同音),就是鄉親們打麥子揚場剩下的碎碎的秸稈,摻在土裡和泥,砌成牆很結實。之後家家用高粱秸稈插在牆冒上,用鐮刀割成齊刷刷一尺來高,很美觀,人們叫做:“杖子”,也就是籬笆牆的意思。鄉人們這樣做的目的是擋住小雞啥的往裡飛,進園子裡霍霍一些開春家家栽種的各種小菜啥的。那時家家都養活小牲小口,難免雞飛狗跳,都自己家把園子圍牆整的密實些。有時“杖子”疏一些,小雞會硬往裡擠,鑽進園子裡,大人們看到了就會大聲吆喝“嗷失”,把小雞嚇得無處藏身驚慌失措,咯硌叫個不停。

飄遠的老屯(作者:於宏遠)


老屯很窮,貧窮有時就有盜賊。我記得某年父母家開春有一老母雞要“趴窩”,母親便弄來一個土泥盆,泥盆是冬天取暖的火盆,開春使不上了,母親就在那裡鋪上一層軟軟的麥秸稈啥的,在老母雞身下放上幾十枚雞蛋,把要“趴窩”的老母雞放在裡面,我們都把這樣“趴窩”的老母雞叫“老鮑子”(音同)。母親辛辛苦苦把小雞養大後,指望年關的時候,賣幾個錢,貼補家用。可某一個夜黑風高的深夜,父親在村供銷社值班,家裡只有母親和我們哥三。我們睡意朦朧中,聽到我家雞架裡的大公雞急促的叫聲,接著就看見母親忽然把窗戶推開,大喊一聲:“誰,偷雞賊”。我們都猛然驚醒,睡意全無。當我們壯著膽子來到外面,母親察看了雞架,還好,那些小雞還在,母親看了一眼那隻“報警”的大公雞,嘖嘖稱讚,若不是這隻大公雞,這些小雞或許都被小偷連窩端了。西院的許嬸他們也起來了,也打開雞窩察看,但是她家的小雞已經被偷雞賊連窩端了。第二天天亮的時候,屯子不少人家昨晚小雞都被偷走了。那年歲,老實巴交的鄉親,總有遊手好閒不學無術的人竊取他們的辛苦的果實。

飄遠的老屯(作者:於宏遠)


也是某一年的黑夜,半夜三更,我聽到有人挖牆根聲,儘管聲響很細微,但我也聽得出來,我鳥悄地招呼父親,父親仔細地傾聽,說好像也是。那時我家和人家住的是連脊房,父親說:“或許是西屋人家幹啥呢吧?”我們也沒去多想,但聽到外面時斷時續的狗吠,我蜷縮在被窩裡很驚恐。待第二天起來,西屋的鄰居說:昨晚被偷了,小偷在後牆外挖了一個洞,鑽進不住人的那間屋裡,偷走了豆油、苞米麵、還有一罈子鹹鹽鴨蛋.....


人們來到他家的屋後,看到一個凹型的地道,人們在那七嘴八舌:這樣的洞口,這樣的小偷咋進去的呢?身體像蛇麼?會蜷縮?
人們紛紛猜測是西頭的劉二郎當或者是東頭的劉三瘸子乾的,但是屈死旁人笑死賊,沒抓著,瞎嗆嗆。後來在一個黃昏擦黑的日子,父親下班回家看到倉房們半掩著,推開倉房門一看,四隊的二賴子之正彎腰把我家大缸裡的米糠往出倒,裝進一個袋子裡,準備揹走......

飄遠的老屯(作者:於宏遠)


老屯的人絕大多數很善良,吃苦耐勞,守著清貧度日,那時家家柴火不夠燒,都去地裡摟豆葉、毛荒草,滿滿一當院子。那時老屯莊稼院的日子乏味得很,若是來一場露天電影,我們會歡呼雀躍蹦起老高,那時經常停電,我記得後來為了預防停電,放映隊帶來“汽鍋”發電,雖然能放映了,但是“汽鍋”發出的嘶拉嘶拉的聲音,很嘈雜,干擾電影裡的配音。那時一演就演好幾個片子,開始都是沒啥意思的片子,我們管它叫“假演片”,最後一個一般的都是戰鬥片,為了等這個片子,我們在現場困得直打瞌睡。
老屯家家都給生產隊集體出工幹活,掙工分,遇到好年頭,能領回幾個錢,遇到不好的年景,不少人家都“漲肚”,欠隊上錢的和往回領錢的彼此“叫戶”,也就是欠隊上錢的把錢給能從隊上領錢的人家,其實就是“磨賬”,按現在的說法就是轉化三角債。
......
那時的老屯,很老。老的彷彿如蒼老的母親,幾十年的風霜雨雪浸潤著老屯裡的老街、老路、老樹,斑駁得就像我兒時屋裡土牆上年復一年糊的牆紙最裡面的那層意蘊無窮的連環畫類型的年畫,雖然發黃了,但令人浮想聯翩,越想越似時光隧道盡頭存放的老酒,啟封后品咂一下,儘管寒涼,但被回憶溫一溫,喝下去仍覺很暖,微醉中回味與展望:老屯已飄遠,飄遠的老屯!


飄遠的老屯(作者:於宏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