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訪問10家安防企業,疫情期間的兩個月經歷了什麼?

山東德州,一名逃亡五年的竊賊,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防控非常嚴密而走投無路投案自首。

密而不疏的防控、空蕩蕩的街角、無處藏身的竊賊……聽起來,安防工作者似乎可以賦閒睡兩個月大覺了,其實不然。

海康威視大招5000人,大華招聘2000人,宇視科技也表示在採取輪班制和加大招聘力度來緩解復工復產壓力。跨越春節緊急設計、生產、發貨的紅外測溫儀,隔離區的精準智能監控,遠程醫療和“停工不停學”視訊系統……

從疫情監測、精準防控,到居民生活運轉,背後是一個個安防人的連轉軸復工復產、行走奔波。一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以“視覺”、“物聯”為關鍵詞的全球容量達7000億美元的市場的強大張力。

疫情引發的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安全“戰備”,第一次在智能安防行業引起這樣的喧然大波,成為考驗安防企業的一線戰場,將大範圍的疫情管控和城市運行服務推向戰場中央整個安防行業的研發、生產、銷售人員,已經持續了近兩個月的緊張、沸騰。

在過去水深火熱的兩個月裡,安防企業的復工復產經歷了什麼?疫情又對智能安防行業有什麼中長期的影響?

通過與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高新興、科達、紫光華智、力維智聯等多家安防企業的高管及項目人員進行溝通,我們希望能更深入地認識這些問題。

獨家訪問10家安防企業,疫情期間的兩個月經歷了什麼?

復工背後


在海康威視的招聘通告中,包含了裝配員、倉管員、維修員、技術員、質檢員、數據員、生產線長等各個環節的員工,像海康這樣的安防企業年年節後招人,只是今年由於疫情,缺口達到了5,000人。

獨家訪問10家安防企業,疫情期間的兩個月經歷了什麼?

大手筆招兵買馬背後,是整個安防行業刻不容緩的復工復產。

疫情中的非接觸測溫需求是安防企業火速復工的一大動因。大年初三,海康威視的紅外測溫產品線復工,不少員工在線上響應,保障緊缺物資第一時間送達一線;宇視科技在1月底成立防疫保障專項組,因緊急研發、生產紅外測溫儀,2月10日復工達120人。

在調查了十幾家安防企業後智東西瞭解到,大多數頭部安防企業在春節前後,也就是1月25日左右就開始部分復工,2月10日之後陸續開始全員復工。

在春節期間,紅外測溫儀的上下游產業鏈的供貨商復工時間不一而定,部分元器件商供貨緊張,同時物流滯後也在早期對安防企業復工生產造成了很大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產業鏈的風險預案成為安防企業的重要“保命符”,同時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地尋找新的供應廠商,選擇其他有貨的可替代部件也成為可行路徑。

宇視供應鏈管理部部長劉常康說:“安防供應鏈連著數百個廠家,包括器件、分銷商、代理商等,是非常龐大的體系。宇視有多套風險預案,端到端防範,這才保證了宇視絕大部分產品有現貨供應,庫存能保障1個月左右的產品生產供應。”

同時,政府政策也成為影響供應鏈保障的一大因素。比如高新興就由政府幫助給上游廠商發函,以保障防疫物資能夠平穩生產。

獨家訪問10家安防企業,疫情期間的兩個月經歷了什麼?

▲浙江省將部分安防企業列入優先復工“綠名單”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安防企業的線下復工範圍擴大,人員防疫是一大難點

為了保障員工安全,安防企業們在園區的重要出入口實行嚴格的測溫檢查,對辦公場所定期消毒,還配備了分類垃圾桶、洗手液、點餐系統等員工服務。一些企業還安排員工錯位辦公以保證座位間隔2米以上,為避免同事之間面對面辦公帶來的健康隱患。

獨家訪問10家安防企業,疫情期間的兩個月經歷了什麼?

▲海康威視的復工防疫措施

2月12日,剛剛全員復工兩天的宇視科技出現了一例發熱病人,公司立刻基於演練預案排除新冠肺炎。首先快速對員工單間隔離和持續測溫;然後查詢調閱發熱員工當天行進路徑,即刻安排重點區域消毒工作;同時通報萬輪科技園管理方和高新區疾控中心。

安防行業長期依賴線下,在本次疫情中,安防企業也不得不開始習慣線上辦公方式。比如,於2月10日全面復工的高新興,有近200位人員奔赴一線,還有多達95%的員工進行線上辦公。

除了眾所周知的研發、生產線需要線下辦公,安防企業的客戶拜訪、項目推廣、產業鏈協調等事項也長期依賴面對面的推進。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許多企業紛紛推出客戶“雲拜訪”、線上營銷等戰術。


獨家訪問10家安防企業,疫情期間的兩個月經歷了什麼?

答卷如何?


疫情期間,人員體溫監測、病例接觸者的活動軌跡、避免人員近距離接觸、遠程醫療、全社會復工復學等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也成為這場涉及面廣、曠日持久的“大型公共安全保衛戰”中安防企業的主要發力點。

1、熱成像體溫篩查

作為新冠肺炎防控的“第一關口”,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紅外熱成像測溫儀”。當一群人遠遠地經過這臺“攝像機”一樣的儀器,發熱者會被立馬識別,從而使安檢人員快速篩選出疑似病患。

目前,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等安防巨頭的人體熱成像測溫方案均已落地全國的幾十座城市,上百個機場、車站、醫院、學校、市政單位。其中,海康威視早在兩年前公司就佈局了紅外熱成像人體測溫產品,還衍生出了測溫閘機、手持測溫儀等產品。這才使海康衛視能夠在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一方面,安防企業吃下了不小的紅外測溫儀市場,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另一方面也採取直銷、捐贈等方式打擊囤積暴利的轉賣行為。一位業內人士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紅外測溫儀由一個競爭不充分的小眾市場變為規模化市場,安防企業的進入也使得產品性價比大大提高。

獨家訪問10家安防企業,疫情期間的兩個月經歷了什麼?


▲海康威視低成本高機動型測溫方案

2、視頻監控和智能平臺

如果說“紅外測溫儀”是安防企業們強推的跨界新品,那麼安防老本行“視頻監控”則是應對疫情剛需的低調擔當。與此同時,疫情防控平臺類產品也在疫情中得到啟用,支持疫情可視化、涉事人員追蹤、病毒傳播趨勢估測等服務。

比如,宇視科技的“特殊人群的遠程關愛方案”能幫助醫護人員和家屬實時瞭解隔離人員狀況,實現遠程關愛;大華的“社區居家隔離人員管控方案”能夠實現從電梯、室內、室外場景全方位的管控覆蓋,已落地杭州、深圳等多地社區;高新興推出的疫情防控大數據平臺可識別疫情突發事件涉事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實時跟蹤其狀態。

3、視訊系統解決方案

受疫情影響,遠程醫療、線上辦公、線上教育成為熱門板塊,其背後的“視訊系統”也成為剛需。這種專業視訊系統的剛需正中以科達為代表的安防企業的下懷。

在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由科達承建的湖北省遠程醫療服務系統,覆蓋湖北省內武漢、宜昌、襄陽、孝感市等多個地方,提供遠程會診、視頻溝通等服務;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也部署了科達視頻會議設備;除此之外,科達還花了兩週時間,為清華、交大、浙大等知名大學緊急開發出“停課不同學”直播授課雲平臺。

獨家訪問10家安防企業,疫情期間的兩個月經歷了什麼?


▲中國科大附一院基於科達視訊系統的遠程會診平臺

高新興則把視訊系統用到了法律方面,推出“律師會見系統”,落地深圳、佛山等地市。據統計,在深圳某看守所,系統上線以來註冊律師1757;預約會見8685人次。

4、其它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測溫安防機器人、口罩識別、無人機等解決方案也在疫情中脫穎而出,使得一些安防企業的獨特性也更加凸顯。

比如高新興的5G測溫巡邏機器人已在全國十多個省落地應用,並被列入廣東省工信廳第一批抗疫復工產品資源信息。在廣東,該機器人已在省第二人民醫院、黃埔加速器園區、南沙萬達廣場等多地進行24小時“執勤”,測溫篩查、戴口罩智能識別、遠程喊話對講、遠程指揮調度、歷史信息回溯樣樣精通。

獨家訪問10家安防企業,疫情期間的兩個月經歷了什麼?


▲西安北站的高新興5G測溫巡邏機器人

獨家訪問10家安防企業,疫情期間的兩個月經歷了什麼?

打多少分?


大華股份智慧城市研究院總工程師董志飛說:“這場疫情說到底,是一場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其背後的主要需求是應對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大型突發事件等場景,

因此這次市場需求的背景是城市級,大範圍的疫情管控和城市運行服務。

在這場“城市管控和城市運行服務”阻擊戰中,安防企業推出了許多產品和服務。董志飛告訴智東西,其中大多數侷限在以“熱成像體溫監測”等為代表的疫情監控方面,在疫情態勢研判、精準防控等環節卻不足,仍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AI的表現如何?對此,宇視智慧雲總監王利彬告訴智東西,AI在本次疫情的作用,要從正反兩方面看待。

一方面,在疫情高峰期AI已經在發揮重要作用,包括雙光攝像機精準識別發熱個體、社區人員管控、人員軌跡跟蹤等;在大面積的復工、復學到來後,AI的應用會更廣泛,例如用人臉和人體技術檢測、記錄、預警和回溯特定人員出入與接觸情況。

另一方面,我們期待類似科幻電影一樣,使用AI手段全面管理疫情的情況似乎沒有發生。這是因為,智能設備,如攝像機、NVR、中心智能系統在整個安防存量的比例還非常小,不足以形成完整的防控網;而帶口罩情況下的人臉識別率、肺炎智能診斷技術、疫情智能分析和預判系統等高級應用改進空間也非常大。

按照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的說法,傳染病在未來10年是人類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這說明本次疫情並不是特例。因此,這些應用對AI技術的發展方向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獨家訪問10家安防企業,疫情期間的兩個月經歷了什麼?

疫情對安防行業的中長期影響


在紅外測溫領域,從中期來看,隨著新冠肺炎在全球範圍蔓延,安防企業還將繼續消化海外市場方面的需求;從長期來看,在疫情穩定後,紅外熱成像測溫背後的公共衛生安全則可能帶來新的戰場。

宇視大安防產品線總監曾文彬認為,從前紅外測溫儀價格昂貴,安防企業進入該領域後大幅降低了紅外測溫業務的成本,使得測溫變得簡單方便、價格更易接受。在疫情穩定之後,測溫可能成為一個健康檢測的標配,特別在幼兒園,中小學這樣密集人群場所,實時監測健康情況是目前必需。

大華智慧城市研究院總工程師董志飛認為,疫情防控進一步推動了紅外熱成像技術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有望加快大眾認知和市場普及。但隨著疫情穩定下來,紅外熱像儀需求可能會銳減,不會成為安防的主力戰場。不過,董志飛認為公共衛生這一更廣闊、與安防更強相關的領域有望成為將來的主流。

在視頻通訊系統領域,高新興智慧執法事業部副總經理王朝普說認為,受疫情影響,安防行業將更加關注遠程/非接觸辦公辦事類產品,重視健康突發事件應對的科技類產品。

在防控隔離監控領域,受疫情影響,智能安防的視頻監控服務或將迎來一波發展空間。安防行業本就處於智能化帶動升級的階段,本次疫情中隔離防控的需求,更是促進了具有高清無死角監控、視頻回看等功能的智能攝像頭的鋪設。

董志飛認為,對於安防企業來說,疫情促進公共安全與公共衛生業務的融合,是將來一段時間的重要內容。未來,安防企業需要結合疫情和公共衛生業務,將存量的監控設備和平臺利用起來,從安全監控再轉變升級融入疫情監控,直到態勢研判、精準防控。

獨家訪問10家安防企業,疫情期間的兩個月經歷了什麼?

結語:公共衛生安全成安防新戰場


在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安防企業能夠迅速根據疫情防控需求,推出適合城市級防控場景的多樣化解決方案,為疫情防控和城市恢復運轉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背後的復工復產中,安防人克服了來自產業鏈、人員防疫、人力資源、資金流等多方面的關卡。

這場疫情說到底,是一場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從中也暴露出智能安防在公共衛生安全領域的一些問題,包括監控系統不足以形成完整的防控網,疫情研判和精準防控不足等。

透過這次疫情,安防行業會將目光更多地投向背後的公共衛生安全、大型突發事件場景。處於智能化變革中的安防行業在挑戰者獲得了實踐機會,暴露的問題也指明瞭安防AI化需要深耕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