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札記之通鑑卷28概述


資治通鑑札記之通鑑卷28概述

資治通鑑卷第二十八

漢紀二十 起昭陽作噩,盡屠維單閼,凡七年。

孝元皇帝上〔荀悅曰:諱「奭」之字曰「盛」。應劭曰:諡法:行義悅民曰元。〕

概述:從這一卷開始漢帝國正式開始了死亡之旅。西漢真正的進入晚期了。回過頭來看,宣帝的中興,其實就是一個笑話,這是後代迂腐史官們給那個時代戴的帽子。是儒家給自己中興的時代的粉飾。說是漢室中興,其實是儒家大興!儒家當然要粉飾這個時代了。

資治通鑑札記之通鑑卷28概述


這卷的內容,可以用一個字形容:亂。

帝國開始亂了。

這集中的表現就是內部開始了爭權奪利的鬥爭。這點,匡衡在他給漢元帝的奏章明確提出不和的問題。這一卷,溫文爾雅的漢元帝,興起兩次大獄,一個是殺蕭望之,一個是殺賈捐之。這都是漢皇室對興起的儒家勢力的鎮壓。但是效果不大。我們知道,這背後的勢力就是代表了大地主大富豪大官僚的階層,其實在當時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問題是這個先進的生產力給帝國帶來了死亡的前景。所以,薛廣德明確提出漢元帝是日撞亡秦之鐘。這已經在文字上明確點明瞭西漢開啟死亡模式。薛廣德的這句話和匡衡的不和的概念,都是本卷的點睛之筆。

從段落看,可以大體分為兩大部分,從開始到初元三年結束,即到“冬,十二月,丁末,貢禹卒。丁已,長信少府薛廣德為御史大夫。”為止。這一部分,從整體上,漢帝國開始進行戰略收縮了。帝國沒有能力在支撐一個龐大的帝國了。南方放棄了珠崖郡,西方在西域對匈奴採取妥協政策。當然,珠崖郡是真的放棄了。西域卻不能,反倒是為下一卷的陳湯定西域打下伏筆。從而,成為西漢軍權最後丟失的一個轉折點。這點以後是重點。第一卷有個極為重大的事情卻被史家一筆帶過,就是廢除了鹽鐵官營的制度。將漢武帝的經濟政策徹底根除。當然後來又恢復了。但是徹底實行經濟自由化的政策,是從元帝時期開始的。

第二大部分是,朝內石顯和賈捐之的鬥爭,最後的匡衡進言,馮奉世平定西羌再次叛亂都屬於這個朝局的衍化。

總體看,漢元帝不笨,也不懦弱。這點是我們必須注意到的。他還很注意方式方法,殺蕭望之,將責任全都推到石顯身上。利用石顯這層保護,來對抗新興儒家大族的勢力。這點是他的鬥爭特色。這點於宣帝時期不同。雖然利用中官,也就是宦官,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但是武帝,宣帝仍然在第一線,不必遮遮掩掩。而元帝則是躲在了石顯的身後當導演了。這樣,起碼史家在下筆時候就好寫了,責任不再元帝而是小人石顯的過錯。時位之移人,當了皇帝就不再說什麼多用儒家了。因為他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關係,維繫帝國的存在,措施都要以帝國的發展和存在為準則,因此只用儒家的思路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但是他又現實是大量用了儒家,那就只能說明這是自然發展的結果。

資治通鑑札記之通鑑卷28概述


現在看第一部分的劃分。

第一部分可以劃分為4個小部分。

1貢禹介紹元帝登基的時代背景:帝國經濟情況不好,社會奢侈成風。貧富分化嚴重。宣帝留下了個爛攤子。

2殺蕭望之

3放棄珠崖郡

4在西域對匈奴採取守勢,谷吉之死。

第二部分可以以永光二年為界限,前後各為一個部分。之前是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以石顯和賈捐之,周勘,張猛等為對手。第二部分是匡衡的時代總結和馮奉世平定羌亂,這是軍功集團最後的掙扎了。也是皇室的階級基礎最後的掙扎。馮奉世後軍隊就不再支持劉漢皇族了。這是個根本性節點。


資治通鑑札記之通鑑卷28概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