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的軟硬技能培訓那麼多,坐在會議室培訓真的能起作用嗎?

職場宇虹


您好,有關工作關係,這個問題我經常會被問到。聊聊我十幾年培訓工作後的看法。


我的觀點是有用,有用的程度有多少一看課堂中自己參與質量,二看自己課後的應用轉化。


一. 課中的參與質量。先不談課程內容和老師上課技巧本身,畢竟這個良莠不齊,我們也沒辦法控制。談談作為學員自己如何參與能更有效果。

1. 首先要帶著自己的學習目標去參加培訓,知道這個培訓能幫自己解決啥問題或者規避點什麼風險。以終為始得來學習。

2. 不管這老師講得好壞如何,自己是否能通過課程內容聯繫到自己真實的工作場景,鏈接舊知,產生思考得到啟發,聯繫將來怎麼能做得更好。

3. 如果是硬技能的培訓,一般老師都會安排課堂練習。就算老師不安排練習,也要自己爭取機會來練習,讓自己在課堂上就能動手,產生行為的改變,加強記憶和應用,並得到老師的反饋。

4. 如果是軟技能培訓,在課堂中除了該做的筆記,最好也能寫個初步的改善計劃,或者根據實際的工作場景,做個推演。比如學了工作彙報技巧,就及時寫個明天工作彙報的大綱。

二. 課後的應用轉換。 相對課中,課後的精力應該更多,才能讓坐在會議室裡的培訓真得產生作用。

1. 有個著名的7“7-2-1學習法則”。說學習,70%的精力是自己不斷應用實踐,20%的精力是和別人交流探討,10%才是我們通常說的坐在那學習,比如在會議室裡。

咱們不說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如果每天能有意識地去應用下會議室裡說的那些東西,其實就已經在潛移默化得進步了。


2.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原理,對知識的記憶在課後更是斷崖式下滑。更何況我們在課堂裡能記住的知識點的比例就有限。那就更需要我們在課後去回顧,去應用,把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的記憶。


總之,從不知道到知道已經不易,從知道到做到更難。有用有用,用了才有用。沒用沒用,沒有去用,就真得沒用了。



祝您順利!


黃震煒Edward


起作用的不多,多數都是隨風而去!

第1:其實本人很反感整天沒完沒了地會議、培訓,佔據了管理者大量的時間,收效甚微。說一個真實的案例,是我2013年從事的一家公司。首先就是老闆喜歡培訓,為此花了大量金錢,聘請講師培訓。結果就是大家的工作都要趕著為培訓騰出時間來,是週六週日也不得消停,要從崑山趕到上海聽課……公司還要支出交通費,餐費,但沒有加班費。隱性的意見就產生了,相當多。還有高管的培訓,老闆直接帶上幾個高管跑到無錫等地,要支付培訓費、餐旅費、交通費。但是高管並不開心,因為無形中佔據了他們的個人時間,又不能陪家人。再回到公司看看,公司內部層出不窮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不知道取經回來的高管們除了做一下鼓勵,動員,還能做什麼?!當老闆問某一位領導工作完成沒有?回答是:沒有。接著問:為什麼?回答是:都在培訓!![捂臉][我想靜靜]

第2:再接著說一下前面那個真實的案例。其結果就是離職率相當高,生產做不動,管理管不動。高管離職也挺多,就是花了錢來培訓,人家去了他處,老闆培訓的付出打了流水了……培訓應該本著需要和有效的立場來開展。一般行政的培訓屬於知會型的,是有效的,在會議室可以進行。一些電腦技能操作的培訓,坐下來也挺好。實際技術的培訓,最好在工作中現場實操!職場是以運營為根本的,太多的口號式培訓,心靈雞湯,只會讓人心靈更崩潰……有的員工會說:我就拿著3000不到的工資,每天那麼辛苦,還每天跟我說要為公司這樣付出,那樣付出?!我都付出了,這也不計較,那也不計較,我還怎麼活?[流淚][淚奔]

第3:好了,我就說到這裡吧!本人祟尚務實,因為哲學是唯物主義的,職場裡就是要先把事情做出來再說。培訓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不是像每天吃飯睡覺一樣必不可少的,一多就不好了!希望能幫助到你!![祈禱][祈禱]



悠優閒語


現在不少公司都會組織員工培訓,我覺得還是有作用的。

我們先來看看被培訓員工的心理。

很多人會覺得職場那些培訓,有的翻過來複過去就講那些東西。大家一起坐在那裡聽,有時候講的不好,還聽不進去。聽進去了,能實際用到的也不多。何必浪費時間,讓大家都守在這裡,還不如早點下班。

再來看看公司是抱著什麼心理。

站在公司的層面,自然希望員工能力越強越好,那怎樣能讓員工提升相應能力與知識儲備,最先想到的辦法自然是教學相長。於是公司請人來教,員工坐在下面聽。對於員工反映的培訓佔用了自己的時間,有些培訓根本聽不進去。公司才不會管你過程是怎樣,他只要你能提高。或許培訓對一些人來講,提升的效率比較低,但再低也是提升了。

公司搞這些培訓有意義嗎?

既然公司搞的培訓,說明肯定還是會有一些用處的。只是每個人的知識儲備不一樣,認知水平不一樣,能力需求不一樣。或許這次講的東西你都會,但起碼可以加深一點印象。或許這次講的東西只有一點對你有幫助,但起碼你學到了這一點。

不要覺得培訓浪費了你的時間,其實你也是在潛移默化的提升。只是這個過程或許太痛苦,你不併不喜歡,也或許你的提高,自己並沒有發現,但沒有哪種努力是會白費的。

學會珍惜,會組織培訓的公司還是好公司。


好響的雷


關於職場中的培訓,很多人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培訓就是坐在會議室裡聽課。這其實是大錯特錯了。

職場中的培訓形式分很多種。不可否認,室內講課是一種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形式。但這種形式也有很多弊端。比如內容與標準統一,而參訓的人素質與需求不一致,因此有的人認為講的太籠統,而有的人認為講的過細,眾口難調。有時候室內講課時,該講的都講了,但內容與實際工作卻結合不起來,因此很多員工會比較反感,認為培訓就是上課,耽誤自己的時間。所以,室內講課的方式之外,根據課程的性質我們還有很多其它的方式。比如:

1、拓展培訓。拓展培訓往往和職業素質結合起來,做為團隊培訓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得到了很多企業和員工的認可。

2、在崗培訓。這種培訓是自己崗位,領導根據工作需要給受訓者相應的工作任務,並給予幫助和指導,讓受訓人員在崗位上進行實操鍛鍊,這樣來提高受訓人員的工作技能。這是工作中不同或缺的一種必要形式。

3、網絡自我學習。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員工情況不同,因此需要個性的培訓方案。可以通過網絡找適合自己的課程自我學習,時間自己把控,最後進行考核。

4、遊學。到標杆企業去參觀也是一種很好的培訓方式,可以打開思路,借鑑先進的經驗,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

當然還有很多種培訓形式。所以職場上的培訓是多種培訓形式的結合,坐在會議室在聽課只是其中的一種而已。採取什麼樣的形式要根本崗位的性質、要達到的目的等進行分析確定。


職場酸辣湯


感覺這個問題,需要拆分為兩個問題來解讀:

一、企業為什麼要“培訓”?

1、規避勞動合同風險:現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對員工保護條款是比較厲害的!不管是績效考核還是內部調崗轉崗,亦或是辭退,都是強調企業要有相關管理證據的,這其中:崗位培訓記錄以及員工本人培訓簽到表,就顯得至關重要!所以,有時候企業培訓活動未必有效果,但企業組織培訓,目的可能就是為了留記錄。

2、加大員工合同違約成本:有不少企業,會將外派培訓或者專題的系統培訓,與簽訂額外的培訓服務協議捆綁在一起。也就是說:如果員工參加這種培訓,必須簽訂培訓服務協議,在協議期間違約(一般指員工主動離職情況),企業有權追究違約責任。

3、企業口碑的需要:假設一個企業沒培訓,外界只需一句評價“這企業連培訓都沒有…”,就差不多能讓企業業界口碑降到冰點。

二、“培訓”到底有沒有效果?

嚴格來說,只要是培訓,都有效果!區別在於:效果大小以及能否應用轉化的問題;

1、一般來講,工具操作類培訓(比如office辦公軟件使用技巧、思維導圖等)和流程規範類培訓(比如OA系統使用),效果和應用轉化,都比較好;

2、純專業技術和思維理論方面的培訓,效果和應用轉化方面,短期會不太明顯。因為效果上,需要一定專業積累和沉澱;應用轉化上,更需要一定時間。


星夢星河誰伴我


這個問題,我感覺做在會議室培訓能起作用。


企業培訓大部分都是在自己的會議室,當然也有在食堂的,或者在休息區的,都有,看企業裡怎麼安排就在什麼地方培訓。這個培訓跟位置貌似關係不大。


企業安排員工培訓,如果是邀請老師到企業裡培訓,是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或者提升員工的各方面能力定製的課程體系。如果企業安排員工到培訓機構聽課,也是根據需求提升員工的技能。


有些課程是現場就能解決的,有些可能會在培訓後將來的一段時間內容會有培訓的效果。也有的培訓完事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不論如何,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塵玥姐姐



自拍自導美好家園


記住,這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有的都是給你一個方法一個思維模式的培養,你要學會變通,不能所有的培訓並不是適合每個公司的,所以培訓就是讓你學會變通,在自己的企業就是讓你有創新的思維。


小琳兒哥


理論知識跟他人的經驗分享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家電服務


認真學必定有用,敷衍的坐在那裡,心不在焉,那是肯定沒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