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絹病的發生與防治

1.花生白絹病的症狀

受害部位變褐軟腐,病部有波紋狀病斑纏繞莖基,表面覆蓋一層白色絹絲狀菌絲,直至植株中下部莖稈被覆蓋,當病部養分被消耗後,植株根莖部組織呈纖維狀,從圖中拔起時易折斷。土壤溼潤,行間廕庇時,病株周圍地表也佈滿一層白色菌絲體,在菌絲體當中形成大小如油菜籽一樣,色乳白至茶褐近似圓形的菌核,子房柄感病後,開始發生淡褐至深褐色傷痕,病部組織逐漸腐爛,腐爛的子房柄將莢果遺留在土中,莢果也腐爛掉,因而造成大幅度減產。

2.花生白絹病的發病特點

病菌主要以菌核,其次以菌索碎冰殘體遺落土壤中越夏或越冬,花生種殼及種仁也可帶菌傳病,菌核隨流水或雨水傳播。在適當條件下,萌發菌絲從植株莖基部傷口或表皮直接浸入致病。發病後病部及土表的菌絲體通過匍匐攀援作用進行再次浸染使病害擴大蔓延,高溫多溼條件有利發病,長期連作、土質粘重、地勢低溼、植株茂密和施用未腐熟有機肥田塊發病較重。珍珠豆型獲勝較大粒花生易發病。

3.花生白絹病的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輪作倒茬,深翻改土,排澇放漬,不施未腐熟有機肥,清除田內病殘體,選用抗病品種,配方施肥。

(2).藥劑防治:用25%多菌靈可溼粉0.25―0.5千克兌適量水拌種100千克;在結莢期用25%多菌靈可溼粉500倍液灌根,每次灌藥液100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