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吃的这几种药也许更容易导致病毒感染,请转发亲友!


警惕!你吃的这几种药也许更容易导致病毒感染,请转发亲友!


法国卫生部长奥利维尔·维兰近日发言也表示,“服用布洛芬,可的松等药物可能会加重感染,如果你又发热的话,尽量采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或者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开具,不应自己乱服药。”

这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会不会是法国卫生部长转移的烟雾弹?

有些药物真的可能会引起病毒感染能力增加

奥利维尔的发言并非空穴来风,柳叶刀网站上发布了一篇通讯稿件,提出了一种假说。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靶点是人体细胞上面的一个小分子,学名叫做ACE2,这个小分子通常表达在肺、小肠、肾脏和血管的上皮细胞上。

在呼吸道吸入,或者人食用之后,这些病毒就有可能锚定在这些细胞上,然后像蚊子一样用尖刺探入细胞内,从而把自身的遗传物质注入进去。之后病毒再采用人体自身的原料和能量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病毒的包装,使细胞不堪重负破裂然后释放到组织液当中,进一步感染全身的细胞,造成人体内病毒感染的爆发。


警惕!你吃的这几种药也许更容易导致病毒感染,请转发亲友!


那什么药物会导致AEC2的变化呢?

理论上AEC2表达越多的人,就越容易感染这个疾病。

中国的学者Xiaobo Yang等人发表的文章提出,目前因新冠病毒肺炎死亡的患者,有22%的脑血管病患者和22%的糖尿病患者。另外一项研究中,1099名患者当中,23.7%的患者有高血压,16.2%有糖尿病,还有5.8%有冠心病,2.3%有脑血管病。简单地说,这些患者都是常常服用ACE的抑制剂的。

长期服用ACE抑制剂的患者,会导致人体的ACE表达代偿性地增多,而这也许是这些患者更易感染病毒的一个可能的假说。

(笔者在此也要客观表达:不一定是ACE表达多导致这些人容易感染,而是吃药的人通常都是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免疫能力就稍弱,更容易感染)

但是在这种假说的情况下,有些可以选择的操作,你还是可以适当注意一下的。

目前有可能造成ACE2表达增加的药物包括:

布洛芬

吡格列酮或者罗格列酮等降糖药物

ACEI类的药物,如XX普利等等。

警惕!你吃的这几种药也许更容易导致病毒感染,请转发亲友!


如果有选择的话,一些疼痛的患者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类的药物,如泰诺林等,降糖药如果方便去医院调整可以考虑调整,不方便的话也不要自行停药,容易造成血糖波动产生新的问题。降压药如果能够调整的话,可以适当更换成XX地平类的药物。

以上所说是这篇文章提出的一种假说,需要明确的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药物真的能够造成这样的结局,只是在目前理论的前提下,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毕竟科学可以证明也可以证伪,但是生命只有一次。

个人认为,这些药物即使理论上对感染有影响,真正能够控制疫情的,还是防护措施。从目前欧美等国家的“抄作业”结果来看,有效的防治是谈不上的。这些国家不会,也没有能力像我国一样完成空前的防疫壮举,因此如果在疫区内生活,即使注意了这些药物的使用,没有做好防护措施,也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说,首先做好防护,然后再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整药物,才是主次分明的做法,你明白了么?请转发给亲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