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虧的有贊背後:頻陷爭議的企業價值觀

鉅虧的有贊背後:頻陷爭議的企業價值觀

  出品 | 於見(ID:mpyujian)

  上個月底的微盟宕機事件想必很多人還記憶猶新。隨著微盟團隊聯合騰訊雲團隊進行積極修復、微盟面向商家進行補償,這一場關於SaaS企業數據安全的熱點事件正逐漸降溫。

  但在微盟搶救後臺數據背後,一場行業內的“口水戰”仍在延續。作為同行競品,有贊在這場事件中掀起的“輿論戰”、“公關戰”讓很多人又開始把目光聚焦到有讚的身上。

  微盟遭“人禍”,有贊“幫倒忙”

  就像微盟創始人孫濤勇在朋友圈中回應的那樣,微盟在此次事件中倖免於“天災”,卻受到了更多“人禍”的打擊,他更是直指遭遇了競爭對手的“造謠”。

  對此,很多人都認為孫濤勇說的就是有贊。

  在微盟積極修復數據的過程當中,作為直接競爭對手的有贊刷了一波強烈的存在感,種種行為都聚焦在如何搶奪微盟的商家客戶上。

  有贊方面先是頗有“心機”地表示“有讚的商家論壇也來了很多微盟的商家諮詢有贊可不可以幫他恢復生意,這些都讓人挺擔憂的”,隨後又推出了一些優惠補貼措施來吸引客戶。

  很顯然,微盟的這場“天災”被有贊當成了“撬牆角”的機會。

  更引起爭議的是,有贊方面還被傳出在公司內部掀起了一場公關戰,在網絡上流傳的有贊公司內部微信群截圖中,號召員工大量轉載關於微盟的負面文章成為常規操作。

  雖然這些行為並未得到官方的確認,但此舉還是讓有贊方面被部分網友冠上了“落井下石”的評價。

  而有贊CFO桃子在朋友圈的發文似乎更加坐實了有贊內部的態度,“記得當年共和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有一句話:我們不想戰爭,但絕不懼怕戰爭”,“這張圖反而說明我們的渠道團隊戰法不拘一格,打仗不拿出幹架的氣勢怎麼打”。

  幾乎可以坐實的是,有贊在這次微盟事件中採取的是打壓競品、搶奪用戶的策略。

  需要說明的是,不管是微盟還是有贊,二者都是SaaS市場上的代表性玩家。其中,成立於2012年的有贊因為幫助商家在微信上搭建電商銷售平臺而知名,目前,它們正在向著為客戶提供獨立電商系統和一體化智慧零售解決方案的方向發展。

  而對比微盟和有讚的公司業績,我們可以發現有贊在微盟遭遇天災時選擇冒頭搶用戶的初衷:不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表現上,上市更晚的微盟都要壓有贊一頭。

  2019年前半年,微盟實現的總營收為6.57億元,同期有贊為5.90億元;微盟的淨利潤為2.89億元,而有贊卻是鉅額虧損1.97億元。

  從最新的去年三季度財報來看,有贊依然沒有追趕上微盟的步伐。在去年第三季度,有讚的淨利潤為-0.93億元,虧損同比持續擴大,依然在盈利之路上掙扎,這離去年就已經大幅盈利的微盟顯然還有差距。

  是正常商業行為,還是“價值觀”有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在商業競爭行為之外,有讚的種種舉動往往“惹得自己一身騷”,其聚焦點就在有贊公司的價值觀爭議。

  這也不能怪網友們有所謂的“道德潔癖”,因為暫且不談有贊此次對競爭對手遭遇的這種意外事件所採取的“落井下石”行為,有贊及其創始人白鴉的價值觀問題可是有過“前科”的。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有贊第一次在大眾範圍內引起海量關注是因為一次“996事件”。

  彼時,有贊CEO白鴉直接在有贊年會上高調宣佈將實行“996”工作制,這引發了一次規模龐大的關於企業是否有權利要求員工進行強制性加班的爭議。

  沒有額外補貼的“996”工作制是否意味著變相裁員?有贊是否公然在與中國的勞動法相對抗?有意思的是,白鴉似乎從內心深處就認為公司的制度無可厚非,他曾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公開表示,“幾年後回頭看,這次絕對是好事”。

  對此,他獲得了“特立獨行的白鴉成國內IT界公然對抗國家法律法規第一人”的評價。

  甚至還有部分專業媒體直接如此評價有贊:“員工被當成掙錢盈利的工具與手段,為了提高盈利,可以公然違反法律,踐踏員工的基本權益”。

  “996事件”不了了之以外,有贊還曾在員工股權激勵上遭遇爭議。

  在互聯網領域當中,互聯網公司在上市前後為團隊、員工提供一定份額的股權激勵是常規操作。對應的,此前有贊在香港借殼上市期間,它也進行了相關的員工股權激勵行為。

  可有讚的股權激勵似乎完全談不上激勵。

  據悉,有讚的首批股權激勵在2012年7月授出,公司允許高級管理人及部分核心員工以0.25港元每股的價格購買公司2600萬股股票。相關財報數據顯示,這一部分的股權激勵已經完成了全部行權。

  但是有讚的第二批股權激勵卻顯得有些“套路”。

  在2015年6月授出的第二批股權激勵中,公司允許高級管理人和部分核心員工以1.25港元每股的價格購買公司1.94億股。但相關財報數據顯示,這一批股權激勵的結果是截至2018年財報發佈時不僅沒有一個人進行行權,甚至還有員工放棄了近900萬股的份額。

  為什麼沒人行權?為什麼放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次所謂的激勵似乎談不上激勵。因為從有讚的股價表現來看,其每股股價長期低於1港元,近年低點時甚至還不到0.5港元每股,這相比於第二批1.25港元每股的行權價格來說顯然是差距過大。

  這代表的是員工如果行權,那麼股票到手就大幅縮水,被激勵的員工們當然就不幹了。

  996事件、股權激勵爭議、面向競品掀起輿論戰......本身還處於鉅額虧損階段的有贊自身存在的問題更多。在頻繁陷入爭議的企業價值觀之下,有贊能走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