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何炅自爆是“老好人”:不懂拒絕的孩子,幸福感會消失

在最近播出的綜藝《朋友請聽好》中,有一期節目的問答環節,一位聽眾說起自己從小給人的印象就是懂事、乖巧,哪怕自己不願意,也會盡量完成別人的要求,但是這種行為並沒有給自己贏到關注和愛,反而讓自己更加不懂得拒絕。

這位聽眾的故事引發了現場的思考,謝娜就提到,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好好先生",而何炅則直接談起自己的過去:自己曾經也是這樣的老好人,不懂得拒絕別人。

著名主持何炅自爆是“老好人”:不懂拒絕的孩子,幸福感會消失

何炅還說,每個人在人際關係當中,學會拒絕的時候,其實都是成長的過程。

這讓我想到了生活中的很多孩子,他們懂事、乖巧,看似討人喜歡,但他們心裡的難受和痛苦我們卻沒有好好的瞭解過。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小孩,或者說,你的孩子是不是這樣的小孩?如果是的話,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不懂拒絕的孩子究竟是怎麼樣的

其實,不會拒絕別人是討好別人的一種表現,我們也叫這種人"討好型人格"。

"我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而成為了一個諂媚的人。"

你很難想象,這是從一個9歲成名,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畢業後直接進入《新週刊》任副主編的天才美女作家——蔣方舟嘴裡說出來的。

著名主持何炅自爆是“老好人”:不懂拒絕的孩子,幸福感會消失

她坦言自己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很多人會說,那這也是值得的啊!看她現在多順風順水。

但蔣方舟卻說:"我開始懷疑我這前20多年活的是否是正確的。"

我們從很多討好型人格身上都能看到這樣一些特點:表面懂事隨和,心地善良,很有同理心,總是換位思考,常常將"對不起"、"不好意思"、"我做錯了"掛在嘴邊,但實際上,他們只是將所有不快和痛苦壓在心裡,因為怕別人討厭自己而小心翼翼。

"長這麼大了,你就不能懂事一點嗎?"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你要是有人家一半乖我就謝天謝地了。"

著名主持何炅自爆是“老好人”:不懂拒絕的孩子,幸福感會消失

你是否也有說過類似上面的話?在你說出這些話的同時,是否真的希望孩子變成這樣為別人的要求而活著的人呢?

"討好型人格"孩子害怕與人發生與人發生爭執,所以總會選擇容忍和壓抑;很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希望通過外界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喜歡以他人的感覺為先,所以總害怕自己給別人添麻煩;沒法拒絕他人,所以有求必應。

我的一位兒童心理醫生朋友和我說,在和自己諮詢過的那麼多孩子裡,大多數都是品學兼優、懂事乖巧的孩子。他談到,這些孩子凡事都憋在心裡,不聲不響,才最容易得心理疾病。

看到這裡,你是否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其實,孩子"軟性格"的養成還有父母的責任。

孩子不敢拒絕的背後,也有父母的錯誤引導

1.家長"謙讓分享"的片面誤導

好想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麼一個階段,就是"被迫分享",有時候出去外面遇到有小孩要自己玩具的時候,父母們為了息事寧人,就會讓我們"分享";有時候會發現自己的玩具莫名其妙不見了,原來是被父母"分享"出去給其他孩子了。

家長們教育孩子,謙讓、分享、樂於助人確實是好的,但是有時候家長對孩子期望太高,也容易劍走偏鋒,只要孩子說不,家長就會覺得孩子自私,害怕孩子太過蠻橫自我,於是就一頓責罵。

慢慢的孩子也不會說不了,也不懂得怎麼拒絕別人,只能默默忍受一切。

著名主持何炅自爆是“老好人”:不懂拒絕的孩子,幸福感會消失

2.父母嚴厲的言行引導

前面說到的天才作家蔣方舟就曾談到自己的母親:

小時候的她不喜歡寫作,但媽媽為了滿足自己沒有當上"作家"的夢想,就對她進行嚴格的寫作訓練。

"如果小學畢業前還沒寫完一本書,你就會被警察叔叔抓走!"所以當其他小孩在外面快樂玩耍時,蔣方舟卻在家長度過魔鬼般的童年。

有些家長覺得,就是這樣的嚴厲教導蔣方舟才有如今的成就,但當你看到她上節目時的不自信、小心翼翼地討好所有人,每天都活在別人的要求下,你也會希望自家的孩子成為這樣功成名就的人嗎?

就是父母對孩子高要求嚴標準,讓孩子從小處於高壓狀態,所以他們習慣了討好,也根本不會想到拒絕。

著名主持何炅自爆是“老好人”:不懂拒絕的孩子,幸福感會消失

3.父母包辦的極致照顧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缺少"自我"的教育,就等於沒有教育。

很多家長希望自家孩子能夠安安靜靜學習,事事親力親為,包辦孩子的生活。

但是家長們卻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附屬品,缺乏父母對於"自我"的教育引導,孩子的順從和依賴已經成為習慣,所以即便自己不願意,也會不敢拒絕他人。

讓孩子優雅地說"不",是一堂成長必修課

如果你發現自家的孩子變成了"討好型人格",給孩子上一堂"說不"的必修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時候家長的引導是讓孩子突破自身障礙的關鍵。

1.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拒絕的權利

有時候孩子不會拒絕,是因為怕拒絕傷害到別人,或者"傷害"到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和評價,因此無法開口說"不"。

我們一定要在生活中明確地告訴孩子,拒絕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拒絕不代表傷害,而是表達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我們可以給孩子看一些有趣的"說拒絕"的視頻,在日常生活中,身為父母的我們也要懂得給孩子適當的空間,不要過於嚴厲地要求孩子,也不要包辦孩子的生活,給孩子自由發表自己意見的空間。

著名主持何炅自爆是“老好人”:不懂拒絕的孩子,幸福感會消失

比如在我們家,我就會經常在飯後舉行"家庭辯論賽",雖然寶寶還不太會表達,但他也會參與進來,這時候不同想法的碰撞也是幫助孩子自由表達意見,讓孩子更加自信,更有勇氣說不。

2.拒絕的時候不要只說"不"

還有的孩子不敢說不,還有因為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理由,而我們單純讓孩子勇於說不,而不教孩子怎麼表達自己,也是白忙活。

而且,孩子若拒絕得太不留情面,在人際交往中也會很吃虧。

我們可以教一些孩子得體的拒絕方式,但是一個"不"字,未免顯得太疏離和冷漠。

告訴孩子,除了表達拒絕,還要說明拒絕的理由,不要怯於表達自己的處境,對於常規和友好的人際關係,他們會理解你的。

著名主持何炅自爆是“老好人”:不懂拒絕的孩子,幸福感會消失

3.父母要做到言行一致

當然,父母的以身作則也是很重要的,單是教孩子學會拒絕,但自己卻諂媚討好,孩子也還是學不會拒絕的。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所學到的就是父母身上的品質。

當孩子學會在一件小事上說不,這也是為孩子在以後面對困境時還能勇敢說不的鋪墊和力量。

著名作家三毛說過,不要害怕拒絕別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於正當。同樣,教孩子不要做"老好人",從小培養孩子為自己正當的理由說"不",其實是注重孩子幸福感提高的愛和呵護,身為父母,希望孩子幸福健康是第一位的,教會孩子優雅地拒絕,增強孩子的幸福感,可以幫助孩子成長的道路順暢無阻!

著名主持何炅自爆是“老好人”:不懂拒絕的孩子,幸福感會消失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