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摔跤吧,爸爸》:解析摔跤手父亲背后的大爱与小爱


豆瓣9.0《摔跤吧,爸爸》:解析摔跤手父亲背后的大爱与小爱

豆瓣9.0分的《摔跤吧!爸爸》是阿米尔汗众多作品中的一个,影片由印度真实事例改编,一位摔跤手父亲竭尽一生培养出优秀的摔跤手冠军,为印度民族在摔跤事业赢得了一枚金牌,为广大印度女性努力争取命运自主权而开了先河。这部影片以喜剧的形式,利用体育的色彩,揭开印度当时社会的序幕。

影片开始,阿米尔汗扮演的摔跤手马哈维亚在一台黑白电视机前观看着汉城奥运会摔跤项目的比赛,作为印度项目的全国冠军,他非常想要为印度夺得一枚世界金牌,迫于家人的反对以及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放弃,但他心中的梦想“为印度获得一枚世界金牌”却从未停止。

他迫切的希望能够生个儿子来继承他的摔跤事业,但是妻子在连生了四个女儿后,让他的梦想一度破灭,直到一次意外,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能够将几个男孩子打得落花流水,女儿的摔跤天赋随之显现,于是他将希望寄托在了两个女儿的身上,影片以此为主线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


豆瓣9.0《摔跤吧,爸爸》:解析摔跤手父亲背后的大爱与小爱

村民的讽刺,妻子的不理解以及吉塔和巴比塔的反抗行为让摔跤手父亲的训练举步维艰。

01.外界的环境斗争: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那时的印度女性地位低下,女孩没有选择的权利,做不完的家务,合适的年龄嫁给一个素未相识的男人,然后相夫教子,度过自己的余生,这一切已经被规定好的人生。

马哈维亚的做法打破了这个村子以及这个时代女性的固有状态,这无疑就遭受了绝大部分人的讽刺与质疑。

02.家庭的内部斗争:马哈维亚的妻子也是这个时代的女性,她的思想也被这个时代所禁锢着,她无法忍受自己的两个女儿受着别人非议的眼光,所以在马哈维亚提出要将两个女儿培养为摔跤手时,妻子也做出了强烈的反抗。

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两个本应该在学堂开心学习和玩乐的年龄段,却被父亲告知要每天五点起床开始摔跤的训练,这对她们而言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在坚持几天后,她们做出了反抗,故意调慢爸爸的闹钟,在爸爸起床后故意伪装已经训练完成的样子,以受伤等多种理由来逃避训练等等,甚至故意输给陪练的表哥,从而想让父亲失望。马哈维亚对女儿的种种表现看在眼里,却又无可奈何。


豆瓣9.0《摔跤吧,爸爸》:解析摔跤手父亲背后的大爱与小爱

出嫁好友的一番话,点醒了吉塔和巴比塔,在得知深沉的父爱后,她们毅然走上了摔跤手之路。

吉塔和巴比塔在做出种种反抗的行为后,停止训练,背着父亲偷偷参加了好友的婚礼,在婚礼上的她们玩得不亦乐乎,父亲得知消息来了,他看到这个场面扇了表哥一巴掌,失望的看了吉塔一眼,然后转身愤然离去,留下悻悻的吉塔和巴比塔。

吉塔向好友抱怨道:“什么样的父亲会逼女儿成为摔跤手呢?但愿其他人不会摊上这样的父亲。”吉塔的话语无不显示着对父亲的不满与责怪。

可是好友的一番回答深深触动着吉塔和巴比塔的心灵,“我倒是希望有你们那样的父亲,至少他是为你们着想,否则你们也会像我一样,从出生时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到14岁就要嫁出去来减轻家里的负担,最后被送到一个从未见过的男人面前,为他相夫教子,度过余生。”

这大概就是那时印度女性的悲哀了,没有自主的权利,从出生就已经设定好在规定的轨道上行驶,出不去也躲不了。马哈维亚作为一个父亲是伟大的,“为了你们与世界反抗,为了你们忍受世人的嘲笑,为什么呢?是为了你们能够主宰自己的未来,他又有什么错呢?”

整部影片的转折点就在于好友的这番话,两个女儿也终于在这场婚礼上完成了摔跤的“觉醒”。成为摔跤手,不仅仅是为了父亲,更是为了自己,为了广大印度女性能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摔跤手世界冠军之路,注定是一场斗争的旅程!


豆瓣9.0《摔跤吧,爸爸》:解析摔跤手父亲背后的大爱与小爱

01.罗塔克之战,吉塔为印度女性自主权拉开的第一战。

罗塔克之战,是吉塔首次公开与男性摔跤手之战,也是吉塔作为摔跤手的第一次比赛,比赛未开始前,周围全是质疑与嘲笑的声音,本可以选择较弱的对手来取得获胜机会的吉塔,却选择了最强悍的对手,这无疑是向当时反抗女权状态的强力一击。

虽然在这场比赛中吉塔以失败告终,但她在这场比赛中的表现却引来了无数人的折服,她的勇气,她在摔跤方面的天赋,无不展示着女生也可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摔跤手。

吉塔在这场比赛失败后没有自暴自弃,相反这场失败更加激励她不断向前,她不断参加摔跤比赛,一次次获得胜利,获得冠军,最终获得摔跤手的全国冠军。

正是吉塔这摔跤手的精神,不屈不挠,越挫越勇,为以后获得世界冠军埋下伏笔,为印度女性获取自主权而拉开序幕。


豆瓣9.0《摔跤吧,爸爸》:解析摔跤手父亲背后的大爱与小爱

02.帕蒂亚拉的教练,让吉塔与世界冠军失之交臂,为此,她不得不与当时印度的体育作风作斗争。

吉塔在获得全国冠军后,想要去帕蒂亚拉体育学院学习摔跤,马哈维亚犹豫了,但最终还是同意让吉塔去学院学习,本以为会有更多的进步,却不曾想事情的发展不尽人意。

摔跤项目的教练普拉莫德在训练的第一天,就告诫所有的摔跤选手“学会忘记”,教练让她们忘记原来所学会的所有技巧,似机器人式的听从他的全部指令,从而达到以后所有摔跤手获得的奖牌都归于他功劳的目的。

教练的种种行为,不适合吉塔的训练方法,为了获得银牌而让吉塔减重,在吉塔错失世界冠军后,也并没有加以鼓励,而是认为吉塔根本不可能获得世界冠军。

父亲的期望,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吉塔知道她应该反抗了,她一边假意顺从着教练的指示,一边学习着父亲的指导。这部影片从这点可以看出当时印度体育作风的影响巨大,一面是被逼迫退学,一面是世界金牌,吉塔能做的就是默默反抗着。

03.吉塔在大环境中迷失,能做的就是斗争与自我救赎。

迷失:

吉塔在进入体育学院后,接触着和她一样的摔跤选手,他们的训练并没有像父亲那样严厉的要求,不论是饮食还是穿衣又或是头发,吉塔认为这才是自己应该要的人生。

她留起了长发,吃起了垃圾食品,开始沉迷在看电影玩乐的时间里,比起之前的训练时间,现在大打折扣,甚至她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摔跤能力已经高过于父亲。

在错失世界奖牌之后,没有醒悟,只是觉得输也在所难免,一次次的失败,教练讽刺的话语“你注定与世界冠军无缘”,吉塔在摔跤手冠军之路迷失了。

自我救赎:

巴比塔:“我不知道你是否能获得世界冠军,我只知道你是在泥地里打扮男孩的人,即使体重过轻也可以赢得冠军的摔跤手,如果你都不能获得世界冠军,那我不知道还有谁可以获得。”

吉塔的反省开始了,她开始重新在父亲的要求下努力训练,争取一切可以抓紧的时间,这一刻,父亲和她的目标“为印度获取一枚世界金牌”愈发一致而又强烈。


豆瓣9.0《摔跤吧,爸爸》:解析摔跤手父亲背后的大爱与小爱

影片最后,吉塔在父亲对自己长期以来的教导下,在自己不断努力的情况下,终是为印度获得了一枚世界金牌。在吉塔拿着金牌交给父亲时,父亲抚摸着吉塔的额头说道:“我以你为荣!”,这一瞬间,引得无数观众泪目,吉塔圆了自己的梦,实现了父亲的梦想,也为无数印度妇女获得自主权利而做出贡献。

《摔跤吧,爸爸》,影片中无数让人泪目的瞬间,马哈维亚深沉的父爱,对印度民族的大爱,吉塔的勇敢,努力等等,一对平凡的摔跤手父女共同携手创造的小爱与大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