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80、90、00後,他們有了這個共同的奮鬥目標→

他們出生在不同的年代,

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和人生追求,

也被貼上了各種不同的標籤。

在疫情防控期間,

這些“生而不同”的青春力量

有了共同的奮鬥目標。


他們用責任與擔當

釋放著年輕人的正能量;

他們用青春的力量

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戰“疫”一線】80、90、00後,他們有了這個共同的奮鬥目標→

我是社區裡的一顆螺絲釘!


為響應上海青年無償獻血“赤誠行動”,80後居委幹部周文華特意選擇了3月5日學雷鋒日,完成了自己10年來的第7次獻血


【戰“疫”一線】80、90、00後,他們有了這個共同的奮鬥目標→


在周文華工作的居民區裡,曾有一列確診病例。確診的那天,小區的氣氛變得非常緊張。周文華負責的“青春社區”微信群裡也炸開了鍋。


為了讓大家安心,周文華一一給他們打去了電話,她耐心地叮囑大家:“要相信居委會,不要焦慮,不要傳謠。”


抗疫工作啟動至今,周文華幾乎天天工作到深夜:排摸住戶信息、口罩預約登記、小區通行證登記、看家護院、發放口罩、投遞宣傳品……她就像是一個“女超人”,遊走在各項工作中,竭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戰“疫”一線】80、90、00後,他們有了這個共同的奮鬥目標→

【戰“疫”一線】80、90、00後,他們有了這個共同的奮鬥目標→


稍一有空,周文華又會化身“快遞員”,為居家隔離人員和腿腳不便的老人送快遞、送菜。她說:“我要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哪裡需要就去哪裡服務!”


【戰“疫”一線】80、90、00後,他們有了這個共同的奮鬥目標→


居民區裡的大學生、青年黨員、青年理事會成員、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也被她的行為感染,紛紛加入到社區抗“疫”志願服務中,和周文華一起,共同戰“疫”。

【戰“疫”一線】80、90、00後,他們有了這個共同的奮鬥目標→

我年輕,苦點累點不怕的!


90後在讀大學生劉詩翰的孩提時代是在彭浦新村度過的,他對彭浦新村有著很深的感情。疫情防控期間,劉詩翰加入了彭浦新村街道社區志願服務團隊。剛拿到駕照的他主動承擔起為轄區居委會運送防疫宣傳物資的工作。


劉詩翰表示:“能用志願服務的方式回到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出份力,我覺得特別有意義。”


不僅如此,劉詩翰還報名參加了上海火車站的防疫志願服務,指導近千名旅客填寫健康雲信息。在得知夜間和凌晨服務時段的志願者緊缺時,他又主動要求在這兩個時段上崗。


【戰“疫”一線】80、90、00後,他們有了這個共同的奮鬥目標→


夜裡的寒風特別刺骨,但劉詩翰“咬定青山不放鬆”,時刻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由於穿戴的防護用具穿脫都不方便,在每天開展志願服務的6小時裡,他時常一口水也不喝,一直堅持到換班。


【戰“疫”一線】80、90、00後,他們有了這個共同的奮鬥目標→

【戰“疫”一線】80、90、00後,他們有了這個共同的奮鬥目標→


媽媽,我要成為像您一樣的人!


00後何思羿和王一晗的媽媽是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支援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逆行天使”。


還在上學的他們乖巧懂事,在家裡自覺完成每日的線上學習,主動打電話關心家裡長輩,還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家人分擔壓力。


他們將對媽媽的想念和期盼化作實際行動,理解和支持著媽媽的抗疫之戰,為媽媽補給戰“疫”精神糧食!


何思羿給媽媽陳雅娟寫的信


【戰“疫”一線】80、90、00後,他們有了這個共同的奮鬥目標→

疫情面前,無論是80後、90後還是00後,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抗擊疫情做貢獻。他們的一舉一動,彰顯了新時代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