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男娃讓媽媽搓澡驚呆眾人,超過這個年齡,"兒大避母"很關鍵

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兒大避母,女大避父。

這句話出自民間諺語,意思就是男女終究是有差異的,媽媽和兒子、父親和女兒之間相處,畢竟男女有別,要有所避諱,從性教育的角度來說,這是非常之必要的!

前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位母親吐槽自己的兒子,原因是給自己上一年級的兒子搓澡,被嫌棄了,大多吃瓜網友紛紛發表意見,一方說必須避嫌,另一方說有什麼大不了的等等之類……

最讓我影響深刻的是一位16歲的少年,發表評論說他就經常讓他媽媽幫他搓澡,感覺沒什麼大不了的,自己都還是媽媽生下來的,媽媽給搓澡,有什麼問題嗎?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千萬不可取!

16歲男娃讓媽媽搓澡驚呆眾人,超過這個年齡,

該避免的時候別忽視,性別區分要做好

科學表明孩子在三歲到六歲的時候就慢慢的開始有了性觀念,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給孩子正確的性觀念!

當下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的觀念也隨之而改變,在生活中往往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就比如幫孩子洗澡這件事來說,很多媽媽認為給自己的寶貝兒子洗澡有什麼大不了的,他還是我懷胎十月生下來的呢!

16歲男娃讓媽媽搓澡驚呆眾人,超過這個年齡,

這種觀念是錯的,一歲到三歲之間幫孩子洗澡是可取的,還可以給足孩子需要的安全感,還能增加親切感。

但是,三歲以後就不提倡這種行為了,這種可以說是過度親暱的行為,會讓孩子過早有生理反應。

所以說在孩子出現開始抗拒洗澡等等之類的行為的時候,就證明孩子有了性意識,家長要懂得避嫌,並真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隱私,並且要教孩子怎麼尊重別人的隱私和怎麼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受侵害。

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在生活中絲毫不避嫌,例如當著孩子的面上廁所,洗澡,等等之類的行為,對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六歲之後的男孩

16歲男娃讓媽媽搓澡驚呆眾人,超過這個年齡,

那些不避嫌的家庭對孩子的危害:

首先會刺激孩子的早熟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隨著年齡增長,"性意識"也在長大,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洗澡,換衣服,上衛生間,會刺激到孩子的心理,日漸導致孩子性早熟,這種情況尤其心理不夠成熟的小男孩來說,會被媽媽的行為所影響,從而誘發出孩子的性早熟。

2.打破孩子對性觀念的認知

如上文說,如果不避嫌,當這個孩子的面換衣服,上衛生間,孩子就會潛意思以為這不是什麼隱私,長此以往在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就不會把這把這種情況當回事,如果不加以糾正,長此以往下去,就會因為孩子缺乏這方面的認知,從而日後在和異性相處中難免會發生尷尬的場面。

父母這樣做,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1.首先父母要懂得避嫌: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父母才是他們人生第一個要對的異性,其次才是父母的身份,所以在生活中和孩子相處,一定要懂的避嫌。

例如:媽媽要換衣服了,重點說明男女有別,所以媽媽換衣服,你是男孩子是不可看的,對其他女孩子也一樣,要尊重她們的隱私。

同事在在孩子換衣服或者上廁所的時候,媽媽也不可以直接衝進去,要先敲門,重點問孩子是不是在換衣服,如果是的話要引導孩子說那媽媽先不進去,等你換完衣服。

並且六歲以後的男孩子洗澡最好由爸爸給洗,充分的避免孩子和異性父母的接觸,給孩子足夠的隱私。

16歲男娃讓媽媽搓澡驚呆眾人,超過這個年齡,

2.和孩子"分居"睡覺:

在孩子六歲得時候就應該和孩子分開睡覺,因為隨著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在逐漸發育,分開睡覺可以"有效"地避嫌,同時也能給孩子一個高質量的睡眠,還可以培養他自己的獨立性,剛開始讓孩子自己睡覺可能有點困難。

父母可以給孩子"談條件",例如:給孩子講一個睡前故事,有才藝的家長可以給孩子唱首歌陪孩子入睡,這樣一舉兩得,既教會了孩子如何尊重隱私,又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

16歲男娃讓媽媽搓澡驚呆眾人,超過這個年齡,

幫助孩子完善性意識的建立,是對於父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千萬不可以馬虎,不要避諱這個問題。

男女有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隱私,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尤其是對女孩子,男孩子家長也要著重教育,不僅僅能有效避免孩子在日後與異性的交流中不出現尷尬情況,還能夠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不被侵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