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措施給力 農民工就業之路更順暢

朗讀本文

仪陇:措施给力 农民工就业之路更顺畅

放在以往,春節假期過後是農民工返崗高峰。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熱熱鬧鬧的春運大潮變得異常安靜。疫情之下,農民工就業方向在哪、出路在哪?近日,筆者走訪儀隴縣部分農民工瞭解到,不論是外出務工、就近就業還是返鄉創業,儀隴縣黨委政府均給予極大支持,讓農民工就業之路更暢通。

A 外出有序有力:多數人的選擇

“請大家戴好口罩,有序上車,繫好安全帶,我們的車馬上發車了。”3月11日下午,儀隴縣19名農民工在縣城花園酒店外統一搭乘專車,前往富士康科技集團成都科技園務工(如上圖)。

來自賽金鎮的劉芳芳正與同鄉張蘇麗往車上搬運行李。外出務工依然是很多農民工就業的首要選擇。劉芳芳以前在溫州一鞋廠務工。“工資待遇挺不錯。”劉芳芳說,但今年受疫情影響,不能再去浙江務工,“不管怎麼樣,還是要出去。有句流行語說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儀隴縣是勞務輸出大縣。2019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縣有農民工38萬人,其中出省務工人員約27.5萬人。今年春節,返鄉農民工約17.6萬人。

農民工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也是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當下,對於農民工輸出大縣儀隴而言,讓身體健康的農民工安全有序地從田間走進車間,事關農村家庭的生計。

春節一過,三河鎮河街村村民肖後德和妻子李國珍便張羅著到成都上班。“兒子在縣裡當保安,兒媳照顧家裡,孫子還在讀小學,處處都是花銷。”肖後德算了一筆賬,他在工地做工,一天下來工錢280元,老伴兒做搬運,一天能賺200元,一個月兩人收入過萬。今年受疫情影響,夫妻倆的返崗路開頭並不順利。“心急火燎,工地不等人啊。”老肖兩口子顧慮重重,想走又不敢走。後來,夫妻倆坐上了縣上“春風行動”組織的返崗專車到達工地。

“過了大年,家家都往外走,年年如此。”在儀隴縣農民工服務中心副主任鄧曉燕看來,農民工著急出去有兩個原因:一是不少工種可替代性強,企業等不了那麼久;二是在農村一些地方,過了大年還不出去,怕被鄉鄰議論。為此,該縣認真研判當前疫情下外出務工形勢,深入做好返程返崗需求調查,積極促進農民工安全返崗、有序流動、穩妥就業。

B 留下有崗有業:賺錢顧家兩不誤

3月12日,位於儀隴縣經濟開發區的渝源電器有限公司內,鄧全珍和丈夫張成早早從公司的公寓出發,來到食堂用完餐後,8∶00準時坐到了生產線旁,從事電感線圈衝壓、拉剪角等工作。

“每天上班很規律。”每天都能和丈夫同進同出按時上下班,鄧全珍心裡格外踏實。50歲的鄧全珍之前在東莞一家服裝廠當質檢員。“真的不想再往外跑了。這些年,累呀!”

在外打工,最難的是不能兩頭顧。每年春節要回家與父母孩子團聚,為了一張回家的車票,進入臘月就要著手準備。鄧全珍說,過完年後,又要為返程的車票發愁。為此,她既盼過春節,又怕過春節。近兩年來,鄧全珍回家過年,讓她感受最深的是家鄉的變化,人們茶餘飯後議論最多的就是儀隴縣經濟開發區的發展:通過招商引資,又有多少家企業落戶;工業園裡不僅有廉租房,附近還新修了學校;某某企業正在大量招聘,且工資待遇不錯。年前回家後,鄧全珍特地到儀隴縣經濟開發區實地參觀,看到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廠區環境優雅、交通便利,食宿條件也不差,便萌生了留在家鄉就業的念頭。

在鄉村,對外出務工持觀望態度的務工者不在少數。“從各鄉鎮摸底的情況看,目前不少農民工對外出務工還在觀望。”儀隴縣交通運輸部門連日來向全縣農民工收集出行需求,發現經常有人今天報名,第二天又變卦。

為此,儀隴在積極做好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的同時,鼓勵企業、扶貧車間或合作社吸納返鄉農民工就近就業。“打工不用去遠方,在家務工一樣掙錢多。”連日來,儀隴縣經濟開發區內的多家企業打出了這樣的廣告,吸引了不少農民工關注。

C 紮根鄉村創業:增收致富有路

“打工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還得自己幹。”返鄉創業幹什麼呢?復興鎮鐵門坎村鄉友謝興國回到村上流轉土地600畝,規模發展養殖業。今年,他分析市場行情後,決定走特色品牌之路,飼養大閘蟹。

去年,謝興國回到家鄉,在鐵門坎、高柏梁、寶珠山三個村流轉土地,投資近千萬元,飼養黃辣丁、草魚等,初步見到效益。他在保持原有產業的基礎上,新增大閘蟹項目。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地處偏遠的芭蕉鄉,為實現防疫與增收“兩手硬”目標,發展商品鴨產業。46歲的芭蕉鄉遠征村村民肖前林,去年5月回鄉建起養殖場,通過半年時間的摸索,形成大中小三個飼養批次,年出欄商品鴨10萬隻以上。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又建起育雛室,帶動全鄉群眾發展產業。目前,他的大棚基本建好,3月底即可購回鴨苗飼養。“各項政策都比較好,就不想到外面去了,留在家裡搞發展。”肖前林表示。

儀隴縣通過廣闢渠道,加大就近就業和創業支持力度,充分挖掘農民工潛能,為有意願、懂技術、擅管理的農民工提供線上就業創業培訓、就業創業服務和資金支持,提升農民工的就業創業能力。依託返鄉創業園和縣鄉特色產業帶,鼓勵農民工創業就業,推動農民工轉型為高素質農民,領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記者 李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