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圓了我的“主播”夢

從教25 年,我怎麼也沒想到,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圓了我的“ 主播” 夢。

此前,只要看見有人玩“ 抖音” “ 嗶哩嗶哩”之類的,我都會認為這個人肯定是太無聊了。但今年春節後 ,為 了落實“ 停課不停教、不停學”,我開啟了塵封已久的電腦, 註冊了十多個資源平臺和授課平臺,電腦死機了、手機拖慢了,絕望之際,上大學的兒 子 給 我 推 薦 了QQ 直播平臺。

初上“ 網絡講臺”,我磕磕絆絆地直播完了《聲現象》這節複習課, 感觸良多。

在線教學之技術學習

通過最近的自我學習,我對線上教學從陌生到熟悉、從一團糟到井然有序,如今感覺被幸福包圍著。

淺嘗,驚喜不止。QQ 通話把“ 我講你聽”的課堂價值發揮得暢快淋漓。第一次上課時, 我一不留神講了 30 分鐘 ,為 了檢驗“ 聽眾 ”的 收聽情況 ,我 突然發問: “ 你們都在聽嗎 ?”“ 老師 ,在 。”“ 老師,我們在聽。”“ 老師,請繼續。”但 QQ 通話 是“ 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 心悅君兮君不知”,沒有“ 觀其行、聽其言”的優勢,落得個“ 被西風掃盡不留些”。

補漏,追求完美。QQ 語音留言與微信“按住說話”功能相似,一問一答, 可反覆收聽。落實了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體現了“隔空對話”的優勢;缺點 是“對話”式推進課堂,教學進度很慢。

完美,模擬課堂。QQ 分享屏幕、演示白板實現了“ 模擬課堂”的要素, 但一旦分屏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見,共我醉明月,隻影向誰去?”和“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不厭其煩、精益求精。基於課堂的安靜和效果的極速版騰訊課堂,還實現了回放、討論等線下課堂的諸多要素。只要事先開啟舉手功能,便可因人施策。

在線教學的幾點策略

教師線上教學的技術關鍵是以學定“ 技”。記住“ 春江水暖鴨先知”,學生是線上學習的主體,他們的感受更能幫助我們診斷並進行改進。正所謂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精準備課,整合資源。線上教學的首要條件是精準備課,製作 PPT,檢索資源,可用“ 剪輯師”整合線上的微課、優課資源。

語速要慢,吐字要清楚。在線教學利用網絡傳送或多或少會有延遲, 教師的語速一定要慢、清晰、精準,不能有歧義,減少線下課堂的口語,如“嗯”“啊”等。

作業佈置要遵循“ 三少三多”原則。在線教學作業佈置要遵循“ 三少三多”原則,即:作業量要少,重複類要少,頻次要少;作業類型要多,反饋形式要多,批改方式要多。充分利用線上平臺的“批、輔”功能。

課程實驗要“正常”開設。在線教學時,理科科目由於受到空間和資源的限制,無法進行實驗室分組實驗,教師可利用模擬實驗室獨立實驗、實驗視頻、各種 VR 資源、身邊的素材,採取試一試、演一演、動動手、寫一寫、自主學的五步線上教學策略,在師生共同協作下,做出安全、可靠、有趣的“實驗”。

在線教學“感”外有感

戰“ 疫”不停學、追夢不止步。非常時期定有非常之教學手段,非常手段是為了構建更美好的課堂,知識可以少講一點,情懷要多一點;技能可以簡單一點,責任要多一點;理性的灌輸可以少一點,感性的關懷要多一點。總之,要給學生上一節健康教育課、人生幸福課。

無論教學手段怎麼更新,教師的教育職責都不能改變,教師的教育情懷都不能丟失。我們要做特殊時期教學的“ 逆行者”,無論多麼困難我們都要迎難而上。技術是冰冷的,但教學是有溫度的,讓我們師生協作,共創、共享有溫度的在線教育,探索線上基於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