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日记》:体会是枝裕和的治愈系主题和电影中的“物哀美学”

一直很喜欢是枝裕和拍的电影,他所拍摄的电影类型非常广泛,推理、悬疑、家庭等领域他都有涉猎。但个人最喜欢的还是他聚焦于家庭拍摄的片子,因为能从他拍的家庭电影里,体会到:

什么是生活。

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讲述的就是一个很简单又温馨的家庭故事,四个女孩被伤害后互相治愈对方,又在治愈中寻觅到了亲情的可贵。

在日本海边的镰仓小镇上住着香田家的三个姐妹。父亲婚内出轨,与情人远走高飞,母亲将她们三个扔给外婆照顾,自己去了北海道。后来外婆去世,留下一幢大房子,于是她们三姐妹就一直生活在这里。一天,她们收到了15年前毫无讯息的爸爸的死讯,三姐妹前往葬礼,在那里遇见了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玲。玲的母亲早早去世,她一直随着父亲与继母生活在一起。看着玲的漂泊无依,香田家三姐妹决定接纳这个失去双亲的妹妹。于是,从此三姐妹变成了四姐妹,崭新的故事也在海街中铺展开来。

《海街日记》是一部治愈系电影,它本身除了让观众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汲取生命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呈现了日本治愈系电影的经典美学:物哀美学。

是枝裕和用一如既往温暖而细腻的笔触,通过对生活的细节的捕捉,将四姐妹相处的日常一帧帧记录下来。在是枝裕和的镜头下,四姐妹日复一日,平凡琐碎的日常泛着光,每一帧画面都是又美又温柔,既感伤又治愈。四个女孩由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在这部电影中一层层被揭开,又在各自的温暖下渐渐被抚平。

本文我除了讲述电影给我们展现的姐妹之情、生活治愈力量之外,还将结合电影中一些元素分析这部电影中所体现的物哀美学,让人体会到电影的力量,也体会到其中的“物哀美”。

《海街日记》:体会是枝裕和的治愈系主题和电影中的“物哀美学”

本片治愈主题:四个姐妹相依为命,从隔阂到互相救赎,到相互靠近

浅野玲到镰仓后,四姐妹虽然表面恭敬、礼貌,但其实内心都没有真正接受对方。三姐妹害怕自己照顾不周,而让玲觉得自己是外人,而玲害怕自己是拖累,而努力表现得听话懂事、有礼貌。可越是表现得客气,越可以看出四姐妹的隔阂。

无论是大姐香甜幸、二姐佳乃、千佳,还是小妹浅野玲,她们各自心中都有不能碰触,或者说无法轻易揭开的心结。

香田家三姐妹想不通父亲为什么当年会抛下她们,而浅野玲为母亲对姐姐们的伤害感到抱歉。四姐妹那种对彼此小心翼翼又努力靠近的心理增强了这部电影的温暖和心酸。而电影也是通过这四姐妹的心理变化,从隔阂、到互相救赎、到相互靠近这一过程,让观众感受到这部电影主题的治愈。

《海街日记》:体会是枝裕和的治愈系主题和电影中的“物哀美学”

来自大姐香田幸的治愈:从一开始的主动邀请到后来的主动谈心。这部电影中,香田幸是一个伟大而真诚的存在,父母抛弃她们,外婆过世之后,佳乃与千佳两个人,就是大姐带大的。对于两个妹妹来说,她既是姐姐也是母亲和父亲。

当在葬礼上遇见了孤苦无依的浅野玲,她再一次提出让玲去她们家,由她照顾着。

她对所有人都严格,但唯独对玲很温柔。害怕玲不习惯,又怕玲把自己当外人,做饭的时候,她会主动让玲帮忙,当玲烦闷的时候,她也会主动握紧玲的手,那句:“有什么事情可以找我说”或许是玲初来乍到时感受到的第一份温暖。

是枝裕和在刻画大姐香田幸这个人物时,并不是通过安排给她更多的语言和出场的镜头,而是通过她对几个妹妹日常生活的关心和照顾来表现的。大姐也是缺乏父爱和母爱的女孩,也没有快乐的童年,而她却愿意将自己缺失的关爱,给到几个妹妹身上。她的治愈不仅仅是照顾几个小妹的生活起居,还有对她们心灵上的守护。

来自二姐佳乃的治愈:大大咧咧的性子下面有一份对生活的热烈。二姐佳乃看上去大大咧咧,但内心缺乏安全感。需要通过频繁谈恋爱来证明自己被爱。在玲到来之前,佳乃表现得漠不关心,与自己无关。但是当玲真正来的时候,她愿意为玲子涂指甲油,也愿意与玲子喝梅子酒谈心。这一切看似是小事,但佳乃对玲子的接受也是在这些小事中表现出来的。

对玲子,她没有像大姐那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她以最自然的方式接受着玲子。

在家中乃佳更像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小孩,大姐让她接电话,她指使千佳,失恋了,她回家买醉,大姐有好看的衣服,她都会抢着去穿。

可在家中这一切的小矛盾,不就是治愈的片刻吗?有人愿意让着你,有人宠着你,那都是因为爱。

是枝裕和对乃佳的塑造是比较随意的,她没有刻意去将乃佳刻画得伟大、高尚,她就像生活中极大多数女孩,矛盾、不完美、有点自私、懒惰,却活得洒脱。这份洒脱,让她看到玲子没办法恨起来,这份洒脱也让她从屡次失恋中走出来重新对生活抱有热望,那份洒脱更让海街的古屋里多了一点生气。

《海街日记》:体会是枝裕和的治愈系主题和电影中的“物哀美学”

来自三姐千佳的治愈:沉默不语,默默守候。三姐千佳是这部电影存在感最低的一个人物,玲子的到来让千佳没有那么孤单。平日里两个人在家偷喝点小酒,聊聊父亲。

知道玲子喜欢足球,她就去帮她报了社团,还去看她踢球,为她加油。整部电影她的台词并不多,观众大多数时候看到的就是她的笑容,或者她在大姐与二姐之间打圆场。

千佳的治愈在于,不管三姐妹中谁难过了,她都会选择陪在她们身边,存在感很低,但她选择用这种寂静守候的方式,守候着古屋,也守候着其他姐妹们。

千佳这个角色是注定没有主角光环的,她适合当绿叶,更适合做那个无声陪伴者。她不像大姐身上有刺,也不要二姐那么敢爱敢恨,更没有相对体面的工作,她只是一个售货员,但她满足于她的生活,她对普通琐碎的生活依旧抱有乐观并安然自得。她身上轻松与随和的气质本身就是一种治愈。

来自小妹玲子的治愈:用自己的懂事让三个姐姐放下对父亲的怨恨。玲子的到来,让海街古屋更热闹,由三姐妹变成四姐妹。

玲子一直很懂事,知道姐姐们怨恨父亲,所以在他们面前她强忍着对父亲的思念,装作不在乎。想知道父亲过去的一切,但又害怕揭开姐姐们的伤疤,所以她选择不问。

只有姐姐们想知道父亲的事情时,她才会说。她试着去融入三个姐姐的生活,也试着让三个姐姐去放下。

玲子的到来,是玲子的一次新生,也是香田三姐妹的一次重生。或许就像大姐说的那样他们的父亲给他们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那就是玲子。

当四个人走在海边,海风呼呼地吹,光脚丫的姐妹跑着,头发凌乱而自由,四个人相视而笑,那一刻她们都选择了放下,四姐妹也从最开始的隔阂到真正接受,那一刻她们选择放弃对父亲的恨,而选择谅解与原谅。因为父亲的背叛,她们才能成为姐妹。从此,她们的生命中有比父爱更珍贵的东西,对于父爱的缺憾,她们努力在自己给自己。

在《海街日记》这部电影中,是枝裕和通过镜头中四姐妹的生活点滴,传递着光阴故事,感动了无数的观众。是枝裕和说,生活像是一个循环,一切美好悲伤尽在其中。而是他,总是能在匆匆时光中,抓住这样的或美好,或痛苦的瞬间,令时间被停驻,记忆被留存。

《海街日记》:体会是枝裕和的治愈系主题和电影中的“物哀美学”

《海街日记》治愈主题背后的“物哀美学”,表达了看似悲观实则豁达的生命观

在日本,有一个说法叫“物哀”,是指人在接触外部,触景生情,有所感触,而从心底出的或喜悦或哀伤或愤怒或惧的情感。

“物”指自然万物,“哀”即悲哀,睹物伤情、物我同悲是物哀的最直观的理解。

在日本的传统美学中,“物哀美”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而是枝裕和的很多治愈系电影中,看似在表达一个悲伤的主题,但通过他的调整,电影透露着一种悲伤的美感。

川端康成说:人类的悲与美是相通的。电影《海街日记》正好可以印证这句话。

电影以父亲的葬礼开始,以海猫食堂的宫二阿姨的葬礼结束,本身悲伤,但电影又竭力地用其他元素消解这种哀伤之感。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难过是正常的,但在悲悯的同时,也总会发现让自己欣喜的美的东西,这是一种豁达的生命态度。

就像宫二阿姨就在死去之前,依旧挂记着一场美妙的樱花盛旅,还能高兴地说出那句:“虽然知道马上就要死了,但依然能感受到美的东西,好开心。”

《海街日记》这部电影底色其实是悲伤的,然而在是枝裕和的镜头里,他运用一系列元素,比如夏日的晨光、镰仓古朴的街道、开满樱花的路旁、泛着粼粼波光的海面等来消解生活中磨难构成的悲伤,电影用青春明丽的色彩、琐碎日记式的编排,淡化了父母缺席的悲伤情绪。母亲扔下她们去北海道,父亲出轨然后过世,这些看似悲伤的情节都冲淡在四姐妹的日常斗嘴中,消散在梅雨时节制作梅子酒的浓烈酒味里,仲夏之夜的烟火,四个女孩的爽朗笑声,让这个本来悲伤的故事多了一层对未来希冀和对过去释怀的绚丽。

是枝裕和在《海街日记》中凸显的物哀美学,让这部电影的主题更加深刻起来,也让平凡的家庭小事多了一层哲思意味。

而日本治愈系电影中这种物哀美不仅提高了审美主体自身的审美趣味,也丰富了审美悟性和能力。

《海街日记》:体会是枝裕和的治愈系主题和电影中的“物哀美学”

在日本治愈系的电影中,我们往往得到治愈的不是心情,而是思想。

我们能够从电影中体会到人物对待生命的态度,也能看到他们生命的敬畏,但这种敬畏并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以一种更为平和的方式去对待生死。

《海街日记》这部电影一共记录了

三场葬礼,一场父亲去世,一场外婆的七周年祭,一场宫二阿姨的离去。

每场葬礼四姐妹都在场,沉寂的现场,黑色的西服,让电影多了一分苍凉,然而是枝裕和并没有花大笔墨去刻画这种苍凉,而是迅速将镜头转而四姐妹生活的日常,暮夏摘梅子,做梅子酒,晚上伴着暖黄灯光听蝉叫,日子平淡但充满惊喜,有悲有欢,有痛有爱。

上百年的古屋,五十几年的梅子树,二十年的海猫食堂,十五年的陈酿,是人与人之间约定,更是彼此的一种坚守。

不用费力去纠结什么死亡与别离或背叛,只要我们能守住自己对自己诺言,那些恨与痛都是片刻的,更重要的还是藏在其中的一点点让生活变美好的力量。

《海街日记》中赤裸的悲伤中透露的美的瞬间,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在本来苍凉的生命底色里,探寻美的瞬间,亲人离去,友人不再,但生活依旧要向前,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对美,对爱的追求,或许是《海街日记》中的四姐妹要告诉我们的。

《海街日记》:体会是枝裕和的治愈系主题和电影中的“物哀美学”

《海街日记》这部描述家庭琐事的日记电影,在四季中流转,在光阴里消磨,海浪依旧涌起,古屋时常有争吵,院子里的梅子树一天天老去,但在这流转的光阴里,香田家四姐妹学会了不辜负生活与热情。她们有了新的人生目标,也有了新的生活动力。

这部极具是枝裕和个人风格的电影,顺着时光,讲述的温暖而真实的亲情故事,治愈了无数观众,也让无数观众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美与悲共通,而我们何不学会为悲伤的故事书写一个完满的结局——学会爱,发现美,坦然面对,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温暖的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