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之下,博物館如何確定限流人數?

從3月初至今,全國已有多地博物館陸續開放:3月10日,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長春博物館、偽滿皇宮博物院恢復開放;3月12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和永陵博物館等恢復開放;3月13日,上海17家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包括12家市級博物館,如上海博物館、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等,以及5家區級博物館;3月15日,南京市博物總館所屬各館(南京市博物館、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江寧織造博物館、六朝博物館等)、廣州博物館等也已恢復開放;近期,成都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無錫博物院也計劃於3月17日恢復“營業”……

疫情防控之下,博物館如何確定限流人數?

採取限流措施保證參觀安全

為了避免人員聚集,保證觀眾參觀安全,此次恢復開放的博物館普遍實行預約制度這一限流措施,並對入館參觀人數做出了明確的限制: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初步暫定每天提供480個參觀名額,每小時預約人數為60人;偽滿皇宮博物院限流人數為每天1500人;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和永陵博物館為控制客流,每日分別限流2000人、1200人和1000人,杜甫草堂博物館則進一步規定,上下午分別不超過600人;上海博物館目前僅接受散客(個人)預約,每日限額2000人;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初定每天入館限流1000人,每小時參觀人數不超過120人;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則規定瞬時承載量分別為4050人與1770人,單日承載量則分別為9000人和4779人……通過對觀眾人數進行明確的限制,以保證觀眾錯時、分批入館,確保在提供文化服務的同時,為觀眾營造安全有序的參觀環境。

那麼,這些具體數字又是如何確定的呢?弘博君特別向幾家已經恢復開放的博物館進行了採訪,以瞭解館方是如何對參觀人數做出明確的限制。

對此,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表示,針對此次疫情,兩館在客流管控上都實行了嚴格的限流措施,瞬時承載量和單日最大承載量均調整為疫情前限流人數的30%。同時,為了最大程度確保參觀安全,館方更是對瞬時承載量進行了嚴格的控制,確保兩館的瞬時承載量分別在4050人與1770人以內。

疫情防控之下,博物館如何確定限流人數?

上海科技館

世博會博物館則表示,此次限流人數主要依據上海市文旅局此前針對博物館疫情防控所制訂的工作指南,將當日參觀人數、單一時點人數調整為原來日常的50%,分別為1000人和不超過120人。此外,鑑於疫情防控措施任務重、且運行服務團隊目前減員上崗的客觀情況,世博會博物館在安排相關開放運行事宜上,也採取“確保安全第一、客流不必太多”的原則,以保證開放工作安全穩步地進行。

疫情防控之下,博物館如何確定限流人數?

世博會博物館工作人員對觀眾預約信息、隨申碼及體溫進行檢測

作為第一批恢復開放的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博物館只開放露天場所和敞開式展廳,暫時設定每小時預約人數為60人,全天為480人。目前,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現已恢復開放7天,每天進館觀眾在51到215人之間,確保了博物館的安全穩定開放。同時,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表示,隨著疫情進一步得到控制,館方也會逐步提高限流人數,讓更多觀眾得以走進博物館。

疫情防控之下,博物館如何確定限流人數?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除了上海市文旅局在博物館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中,對博物館每日限流人數以及瞬時觀眾流量有明確的規定外,浙江省文物局在《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博物館有序開放操作指引》中也明確指出博物館“日接待量不超過日最大承載量的50%,瞬時觀眾流量不超過最大瞬時流量的30%”。此外,河南省文物局印發的相關指導意見中也明確註明博物館“日接待量不超過日最大承載量的50%”,以及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制訂的《南京市博物館有序回覆開放工作指南》中同樣對觀眾數量做出明確限制,即“日接待量不超過日最大承載量的50%,瞬時觀眾流量不超過最大瞬時流量的30%”。(二十餘家博物館已開放!哪些舉措值得關注?)

如何確定合理觀眾人數?

由此可見,恢復開放的博物館普遍在原有限流人數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縮減,其當下限額大多為原定限流人數的50%或30%,這也要求博物館對自身所能容納的合理觀眾人數有著清晰的考量。那麼,什麼是博物館的合理觀眾人數呢?又應該如何對合理觀眾人數進行計算呢?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算法,或許能幫助您館在恢復開放時,得以確定觀眾人數的限流額度,實現安全穩步的開放。

所謂博物館的合理觀眾人數,是指觀眾在博物館中合理佔有參觀空間時的人數,它是一個峰值,也就是博物館常說的最大瞬時參觀人數。

在博物館中,陳列展覽區是觀眾的主要參觀活動區域,也是計算博物館觀眾人數的主要區域。在展覽過程中,博物館進館和出館的人數達到平衡狀態,此時可以理解博物館內觀眾達到一個峰值,這個數值就是博物館展廳內的合理觀眾人數。合理觀眾人數與博物館展示空間的面積,觀眾的人均面積和展廳的佈局有直接的關係,如果用數學的方法定義的話,即: 博物館展示空間的面積/觀眾的人均使用面積=觀眾的合理人數。

據有關統計資料,目前國內大部分博物館的陳列區的面積約佔其總建築面積的40-60%左右。而在國家住建部2016年開始實施最新的“博物館建築設計規範(JGJ66-2015年)”中,博物館的展陳面積在建築面積中的比例有著明確的要求,特別是對於近些年建設新館的博物館,如何評估其觀眾承載能力提供了可靠的參考標準。

對於人均合理使用面積,不同博物館的展品大小和展陳形式不同,也使得人均合理使用面積也是不同的。因此,這便需要通過分析觀眾在博物館中觀賞行為的基本模式和視覺特點,建立了展品標準細部尺寸與視覺尺度的內在關係,從而得出觀眾的人均面積約。而根據目前博物館設計程序、設計標準和現有的研究成果,人均合理使用面積的數值一般在2.33 ㎡/人~3.0 ㎡/人。

那麼,在瞭解本館展陳面積後,通過上文這一公式,博物館便可大概瞭解其合理觀眾人數峰值。同時,以人均參觀2小時,每天開放8小時進行計算,則可以大致瞭解每日參觀人數限定。當然,博物館的空間是比較複雜的,以上方式只是為簡單估算博物館承載能力提供一個參考方法,博物館合理觀眾人數的計算還需要考慮博物館的運維人數和管理能力。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博物館更要考慮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以及減員上崗所帶來的觀眾管理問題,將觀眾人數設定在合理的峰值範圍內。

那麼,通過以上方式,您館的合理觀眾人數為多少呢?面對逐步恢復開放的趨勢,您館又採取了什麼特別措施以確保參觀安全呢?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與我們進行討論!

資料來源:各博物館官方平臺、在線文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