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 A股走勢充滿懸念

日前,央行宣佈,將於3月16日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具體來看,央行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對此,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如期而至,體現出特殊時期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下階段,降準、降息仍然有空間,要把握好時間窗口,也可適時適度降低存款基準利率,進一步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引導融資成本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15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綜合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貸款利率明顯下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發展。

將促進貸款利率明顯下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其中對達到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標準的銀行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500億元。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將有效增加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85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於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持實體經濟。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分析,此次定向降準是10號國常會會議精神的落地,主要針對受疫情衝擊較為嚴重行業的復工復產。疫情期間,受防控停工的影響,大量中小企業經營和資金流轉存在壓力。加之疫情全球範圍擴散,外貿企業正在和將要面臨的外需壓力也在加大。對這些企業加大流動性支持十分必要。

“為股份行減負,既可提升其支持中小企業的積極性,又能化解和防範非對稱降息推進過程中銀行業內部潛在的‘尾部風險’。考慮到銀行業內部發展不平衡現象存在的長期性,監管的彈性應該進一步增強,部分監管指標可以體現出針對性和差異化。”唐建偉表示。

溫彬指出,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進行了額外定向降準,不僅由於股份制商業銀行體量規模較大,體制機制較靈活,在大型銀行之外,是普惠金融服務的主力軍,還因為本次定向降準中所有大型銀行都將得到1.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優惠,去年也已對符合條件的城、農商行實施過定向降準,而當前股份制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偏高,因此,對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可發揮正向激勵作用,促進普惠金融領域貸款的投放,實現精準紓困。

孫國峰表示,截至3月13號,人民銀行已經發放了專項再貸款1840億元。銀行發放優惠貸款的進度保持在每天100億元,發放速度比較快,專項再貸款效果顯著。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綜合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貸款利率明顯下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發展。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供一個良好的流動性環境;二是繼續推進LPR改革有序推進,完善LPR的傳導機制,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潛力;三是引導銀行體系適當向實體經濟讓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暢通經濟金融的良性循環;四是繼續發揮存款利率、基準利率作為整個利率體系壓艙石的作用。

A股走勢充滿懸念

在上週的5個交易日,我們共同見證了全球資本市場歷史性的一幕——暴跌、熔斷、救市、暴漲……所有投資者都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惶恐不安。A股雖然整體波動遠小於外圍市場,但上週末政策面上的“大招”也讓下週的走勢充滿了懸念。

上週五,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進入應對新冠肺炎緊急狀態,聯邦政府將啟動500億美元的緊急資金儲備,用於各州醫療機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同時要求各州儘快建立應對新冠肺炎的應急指揮中心。消息一出,美國三大股指應聲大漲,收盤均漲超9%,均創2008年10月以來最大漲幅。其中,道指收漲9.36%報23185.62點,標普500漲9.29%報2711.02點,納指漲9.35%報7874.88點。

不過,美股暫時只能說是“搶救及時”。要知道,美股在上週可是史無前例地在一週之內出現了兩次熔斷。過去一週,道指累計跌10.36%,納指跌8.17%,標普500指數跌8.79%。美股暴跌對全球市場影響巨大。

美國當地時間3月12日,美股三大股指暴跌觸發一週內第二次熔斷。當日道瓊斯基準指數創自1987年來最大跌幅,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據不完全統計,同日全球共11個國家股市因暴跌發生熔斷,全球重要指數市值蒸發逾5萬億美元。

那麼,伴隨我國央行降準,A股走勢將如何演進?哪些板塊相對受益更多一些?

粵開證券點評稱,上週五在隔夜美股大跌,外圍市場劇烈震盪的情況下,A股表現可謂相當堅挺,這反映了雖然外圍市場波動較大,但當前國內市場並沒有出現恐慌情緒。收盤之後,央行公佈定向降準,向市場傳遞了穩預期的信號,能夠進一步提振市場情緒,起到平抑波動的作用,預計A股後續的獨立性將更加凸顯。

國信證券則指出,從2018年以來央行歷次降準後A股走勢來看,降準實施後,上證綜指次日整體上漲概率超70%,漲幅大致介於0.7%~0.85%,僅有一次超過1%,而兩次下跌跌幅均超過1%。從股票市場來看,降準政策對股市影響的規律性並不明顯。

具體到各個板塊,業內人士表示,從行業而言,金融、地產等資金密集型行業都將獲益。具體又可以細分為:資金敏感型品種,如銀行、地產;大宗商品類,如有色金屬;高分紅概念股,藍籌股,尤其是始終能夠保持高分紅比例的藍籌股,其持有價值將有所凸顯。

短期全面降準概率減小

目前,央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那麼,今年還有降準、降息的空間和可能嗎?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總體上看,伴隨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落地,加之此次實施對股份制銀行額外降準,當前監管層針對中小企業的定向支持力度在加大。不過,這也可能意味著短期內實施全面降準的概率在下降。

他進一步分析,綜合考慮宏觀經濟降成本、控通脹及防風險等因素,當前存款基準利率存在0.25個百分點左右的小幅下調空間,上半年實施下調的可能性不大。這意味著下調存款基準利率會儲備在央行的政策工具箱裡,但短期內不一定馬上動用。

在唐建偉看來,降準先於降息符合預期,貨幣政策未來將維持穩健和靈活適度。他分析道,當前環境下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提升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積極性,降準效果可能優於調降存款基準利率。特別是在當前貨幣市場利率與存款市場利率之間的利差已經顯著收窄的背景下,通過降準來向市場投放中長期低成本流動性,可以起到一舉三得的效果:一是可以直接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二是能有效壓低貨幣市場利率,繼續壓縮貨幣市場利率與存款利率之間的利差;三是貨幣市場利率走低還能夠直接拉低銀行與市場化利率掛鉤的那部分負債的成本。把貨幣市場利率與存款利率的利差壓縮到基本為零時,就是推進存款基準利率並軌的最好時機。

溫彬分析認為,當前正處於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發展的關鍵時期,仍然需要加大逆週期調控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本次降准將引導本月LPR下調5個基點。下階段,降準、降息仍然有空間,要把握好時間窗口,也可適時適度降低存款基準利率,進一步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引導融資成本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