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政府公佈2020年度180項重點工作任務和50個重大項目

阜新市政府公佈2020年度180項重點工作任務和50個重大項目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為確保完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按照省政府深入推進“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工作部署,阜新市制定了《2020年市政府“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阜政辦發〔2020〕6號),明確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為前提,以抓好重點工作為主線,以開展“項目提質增效年”活動為支撐,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聚焦“五大安全”戰略,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用實幹扛起新擔當,用實績展現新作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確保如期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方案》明確了180項重點工作任務和50個重大項目。

180項重點工作任務,圍繞市政府工作報告目標任務、聚力突出做好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六穩”工作、打贏三大攻堅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開展招商引資、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抓好城鄉統籌,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著力辦好民生實事等十方面工作,確定重點工作任務180項。

50個重大項目,圍繞全市10個重點行業領域篩選出50個對全市經濟發展具有牽動作用的重大項目,多方合力,加快實施,推進重大建設項目早開工、早建設,重大招商項目早簽約、早落地。

180項重點工作任務

1.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按照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各項工作要求,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2.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城鎮新增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3.繼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4.抓好工業高質量發展項目。

5.做好交通強國試點工作。

6.支持建設垃圾分類處理設施。

7.完善市政管網設施建設。

8.完善冷鏈物流設施建設。

9.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加快培育“小店經濟”。

10.積極發展農村電商,繁榮活躍農村市場。

11.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

12.堅決完成貧困人口脫貧任務,穩定脫貧政策,建立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13.堅決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整改任務。

14.抓好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空氣質量達標天數,PM2.5濃度持續下降。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15.深入推進遼河流域綜合治理,實施遼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

16.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撫育。

17.穩妥有序推進城商行和農信社改革。

18.深入開展“五礦共治”專項行動,加大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力度。

19.分產業制定務實舉措,推動石化產業向高端化延伸,加快建設國家石化產業基地。

20.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強化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應上盡上”。

21.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實現政務外網全覆蓋。

22.開展政府失信行為專項整治。

23.全面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優化營商環境向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轉變。

24.加強審計監督工作。

25.做好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

26.支持駐遼央企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

27.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市場準入。

28.深入落實支持民營經濟改革發展政策措施。

29.大力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升巨”專項行動。

30.支持直接融資,完善擔保及再擔保體系,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31.堅決做好清理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

32.實施省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

33.大力培育瞪羚、獨角獸企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

34.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實施產業基礎能力提升工程,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智能製造重點項目。

35.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

36.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

37.大力推進發展全域旅遊,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和冰雪旅遊,加強旅遊主體功能區建設,全力打造旅遊強省,旅遊總收入增長。

38.著力構建“一體兩翼”開放新格局,加快推進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中國—中東歐“17+1”經貿合作示範區、東北亞經貿合作先行區建設。

39.精心組織中國—中東歐地方領導人會議。

40.全力辦好外交部遼寧全球推介活動。

41.舉辦中日博覽會、中韓投資貿易博覽會。

42.深化東北三省一區交流合作,攜手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

43.加大支持力度,推動遼西北地區加快發展。

44.制定資源型地區創新轉型發展規劃和實施意見,加快資源型地區創新轉型優質綠色發展。

45.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穩定糧食生產。

46.全面抓好生豬生產。

47.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民宿經濟。

48.大小並重、量質並舉,促進飛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49.深化農村改革發展,有序推動承包地經營流轉,積極爭取國家擴大宅基地改革試點。

50.加快省級農村產權交易網絡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51.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千村美麗、萬村整潔”行動。

52.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

53.全面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提高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

54.實施“一城一策”,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55.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做好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

56.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57.加強歷史建築和文物保護利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58.完成“大病不出縣”兩年行動計劃。

59.實施遼寧健康行動,全面抓好傳染病、地方病防控。

60.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管理隊伍建設,不斷增強防災減災能力。

61.依法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62.完善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和保障制度。

63.加強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64.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

65.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建設示範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66.為全省新生兒實施免費疾病篩查,建設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

67.為7歲以下符合救助條件的殘障兒童提供康復救助,完成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

68.城鄉居民高血壓和糖尿病門診用藥醫保報銷50%以上。

69.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農村危房改造。

70.在全省行政村設立“村民評理說事點”,建設鄉鎮、街道個人調解室。

71.建設村文化廣場。

72.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城市健身路徑、便民足球場地。

73.改造中小學廁所。

74.建設改造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改善飲水條件。

75.新改建、維修農村公路。

76.建設“一事一議”村內道路。

77.全面完成“突破遼西北”和縣域經濟發展省考核指標。

78.加強金融風險排查,健全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79.開展“項目提質增效年”活動,深化項目管家機制,建立項目檔案,全力抓好項目建設。推動三河新材料、50萬千瓦風電等180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力達智能鑄造、都創科技等200個項目加快建設;富新超纖革、建興金屬等120個項目竣工投產。包裝儲備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300個。

80.支持“雙創”基地建設。

81.大力推進裝備製造智能化、農產品加工精深化、能源產業清潔化、化工產業終端化,四個優勢產業總產值增長20%以上。

82.以獲批國家首批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為契機,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煤矸石、粉煤灰高水平綜合利用產業不斷壯大。

83.加快遼寧(東北)國際智慧物流園等現代綜合物流園區建設。

84.融入瀋陽一小時經濟圈、北京兩小時經濟圈,加強與瀋陽合作,深化與鹽城、石河子對口合作,注重與周邊城市合作,在產業協作配套、飛地項目、內陸港建設等方面形成一批新成果。

85.完善稅收共享、工作協同等機制,將資金、用地指標等要素向飛地園區集中。年內至少引進85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飛地項目,實現鄉鎮街道引進飛地項目全覆蓋。

86.加快發展城區經濟,鞏固區街財政體制改革成果,調動區、街道、社區三級抓經濟的積極性,培育家庭工場等新業態。

87.結合各區比較優勢,發展文化創意、電子商務、教育培訓、體育健身等產業,打造服務業集聚區特色品牌。

88.落實中央關於支持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等系列文件精神,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和新增專項債券,使更多項目獲得資金支持。

89.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堅決壓減一般性支出,優先安排“三保”支出。

90.全面完成年度政府債務化解任務。

91.抓好誠信阜新建設。

92.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在加快做大產業規模的同時,狠抓工業提質增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擴戶增量。

93.引導產業向園區集聚,進一步加強龍頭企業培育、相關產業銜接、企業協作配套,延鏈擴鏈補鏈強鏈,形成產業集群。

94.落實園區高質量發展意見,嚴格按照產業定位和空間佈局擺佈項目,建立畝均投入和產出約束機制。

95.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深化管理、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

96.年內每個城區都要建成一個省級工業園區,至少形成一個主導產業。

97.園區總產值增長30%以上。

98.編制並實施軍民融合發展規劃,力爭在特種電容器、電動缸等領域實現突破。

99.加強基礎設施和配套平臺建設,提高承載能力,努力降低要素成本。

100.建立企業服務管家制度,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101.開展企業“爭星創優”評選,鼓勵企業做強做大。

102.抓好科技大市場、中科院技術轉移中心建設,轉化科技成果30項以上。

103.市本級科技三項經費投入增速不低於5%。

104.落實養老金提標政策。

10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2%以內。

106.開展就業技能培訓10000人,幫助4000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107.引進高學歷人才200人左右。

108.積極培育引進高水平創業創新團隊。

109.大力發展“賽事經濟”。

110.以PPP模式大力推進百年國際賽道城高水平建設,辦好30場國際國內賽事,引進相關企業100家以上,推動汽車後市場產業在阜新蓬勃發展,讓廢棄礦山變成金山銀山。

111.開展瑪瑙文化旅遊節、籃球節等節慶活動,形成消費新熱點。深化與遼旅集團合作,加大“世界瑪瑙之都”等特色資源宣傳力度。創建旅遊“後備箱工程”示範基地10個。

112.抓好“中國籃球城”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113.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和鄉村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114.加強查海遺址等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深入挖掘“三豐故里”等特色文化。

115.發揮外貿綜合服務公司平臺作用,鼓勵企業設立海外營銷機構,擴大出口規模。全年新增出口實績企業20戶。

116.培育壯大遼西大宗商品、寶地易創、豪德飛天等電商平臺及農村電商平臺。

117.瞄準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地區,深化產業合作,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圍繞產業鏈招商,實施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加大對招商工作的獎勵和考核力度,著力引進一批補鏈延鏈項目。

118.建設服務業數字圍欄,運用大數據技術對供需關係進行精準判斷,滿足提升群眾生活品質需求。

119.啟動阜新保稅物流中心建設。

120.打好淨土保衛戰,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和治理,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勘界立標。

121.打好碧水保衛戰,啟動遼河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實施繞陽河綜合治理。

122.落實好河長制。

123.認真落實《阜新市細河保護條例》。

124.推進採煤沉陷區普查。

125.推進採煤沉陷區治理。

126.完善村莊規劃。

127.推進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落實“多規合一”。

128.高質量完成第三次國土調查。

129.嚴守國土空間“三條紅線”,統籌推進市區、阜蒙縣城、新邱區“三位一體”發展,做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130.加快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開展國有資本授權經營改革試點。

131.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132.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和薪酬差異化管理。

133.實行經營層市場化選聘。

134.有效盤活利用閒置資產。

135.重點開發高鐵站前板塊,完善配套基礎設施。

136.大力推廣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

137.市政務服務中心年內投入使用。

138.完成供熱體制改革。

139.推進農村垃圾分類試點。

140.人民街小學年內交付使用。

141.建成東湖排澇工程。

142.改造創業路、煤城路。

143.加強道路管網、城市停車場、小街背巷改造等市政建設。繼續推進雨汙分流改造。

144.實施北控汙水處理廠擴能工程。

145.加強縣城和重點鄉鎮規劃建設管理,抓好十家子等特色小鎮建設,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

146.實施棚戶區改造783戶。

147.落實醫療保險補助等提標政策。

148.繼續實施三高慢病防控項目。

149.努力實現國家衛生城創建目標,讓我們的城市更宜居、更美好。

150.積極創建全國第九輪雙擁模範城。

151.推進區塊鏈技術在醫療健康和政務服務等領域應用。

152.抓好城市緊密型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

153.大力推進中蒙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積極發展大健康產業。

154.加強基層鄉鎮衛生院建設。

155.落實城鄉低保、困難群眾救助提標政策。提高城鄉低保標準,農村低保標準全年提高495元,城市低保標準每月提高35元。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不低於低保1.3倍,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與低保同幅度提高。

156.深入推進村級公益性公墓建設。

157.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工作。

158.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實施糧食優質工程,新建高標準農田25.9萬畝、高效農業示範區9萬畝。

159.實施“菜籃子”工程,培育農產品品牌,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和安全體系。

160.彰武縣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0個。

161.加快實施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162.大力培育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培養、引進一批農村經紀人。落實村集體經濟增收項目70個,實現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8萬元以上。

163.支持阜蒙縣具備條件的鄉鎮開展互換並地,釋放“三權分置”改革紅利。

164.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

165.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75%。

166.全面完成8000座無害化廁所改造任務。

167.阜新樞紐客運站年內投入運營。

168.改造國省幹線公路102.9公里,新建改造“四好農村路”531公里。

169.推廣新能源公交車。

170.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深化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

171.做好校園安全工作。

172.加強公辦幼兒園建設,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42%。完成農村薄弱學校“能力提升”項目11個,維修改造城鄉校舍10萬平方米。

173.設置夜間臨時停車位800個。

174.做好信訪矛盾減存控增工作,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175.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176.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工作,不讓一名困難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

177.開展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178.做好國家統計督察反饋意見整改。

179.深化市礦協作。

180.實施柳河綜合治理。

50個重大項目

1.彰武縣遼寧新望科技有限公司生豬現代農業產業化建設項目。

2.阜蒙縣北京億良豐泰實業有限公司(盤活收購雨潤)食品生產項目。

3.彰武縣瀋陽華美食品有限公司3000萬隻肉雞屠宰深加工產業鏈擴建項。

4.太平區新希望六和集團阜新工廠年產1.2萬噸熟食、調理品項目。

5.阜蒙縣遼寧中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馬鈴薯加工項目。

6.山西眾德天和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流體管件項目。

7.遼寧西蒙鑄鍛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瑪鋼件項目。

8.阜蒙縣新興鑄管綠色智能鑄造產業園項目。

9.阜蒙縣阜新博發銅業年產5萬噸粗銅技改項目。

10.太平區阜新萬達鑄業有限公司軌道交通系列產品項目。

11.新邱區遼寧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調整結構、提質擴模(一期)工程。

12.太平區新時代民爆(遼寧)股份有限公司數碼電子雷管項目。

13.清河門區阜新三河新材料有限公司300萬噸鐵合金項目(一期)工程。

14.明新孟諾卡(遼寧)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400萬平方米全水性定島超纖汽車內飾新材料智能製造項目。

15.阜蒙縣遼寧潤鋒集團阜新建興金屬有限公司鐵合金系列產品生產項目。

16.消費類無人機和遙控紙飛機生產線建設項目。

17.阜蒙縣遠景能源風電場及風機制造基地項目。

18.阜新市50萬千瓦光伏平價上網基地項目。

19.50萬千瓦風電平價上網基地(大金重工)。

20.阜新市220千伏和66千伏輸變電工程及配套設施打捆項目。

21.阜新油氣綜合開發利用項目。

22.遼寧升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42萬噸化學農藥原藥智能化示範項目。

23.遼寧眾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00噸農藥原藥、12000噸醫藥農藥中間體及副產生產項目。

24.遼寧大唐國際阜新煤制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年產40億標方煤制天然氣項目(主體工程)。

25.阜蒙縣都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精細化學品生產項目。

26.海州區中褚鈦業尾礦資源綜合再利用項目。

27.阜蒙縣廢舊鉛酸蓄電池處置利用及產業化項目。

28.省重點供水二期工程項目。

29.10個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及要素保障。

30.海州區智能無人系統產業基地項目。

31.氫能產業園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32.老舊小區改造主體工程。

33.2020年老舊住宅小區改造配套工程項目。

34.阜新市世行貸款城市供水系統升級建設改造工程。

35.北控汙水處理廠擴容工程。

36.阜新市5G網絡建設項目。

37.阜蒙縣土地綜合整治項目。

38.寶地溫泉康養小鎮。

39.阜蒙縣白玉都煤炭物流園。

40.新邱區東北煤炭物流園。

41.“互聯網+”危險化學品物流項目。

42.海州區金橘智匯城項目。

43.彰武草原生態恢復示範區建設工程項目。

44.彰武縣雙彙集團項目。

45.細河區太平溝和黃家溝兩村融合發展項目。

46.阜新市五角楓、皂角等經濟林造林綠化精品工程。

47.奈曼至營口高速公路福興地(蒙遼界)至阜新段工程項目。

48.巴新鐵路大板至巴彥烏拉段建設工程。

49.新邱區中國百年國際賽道城一期項目。

50.阜新海州露天礦及周邊綜合治理和整合利用工程項目,落實好市人大相關決議。

推動180項重點工作任務和50個重大項目,我市明確,各縣區、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要對照市專項行動目標任務,逐項細化分解、逐級責任分工,列出時間表、路線圖,確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各縣區、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要善於攻堅克難,堅持幹中求進、改中求好、常做常新,幹出成效。

陽春三月,奮鬥正當時。時不我待,行動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