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再謀上市,一切還來得及嗎?

  • 郵政EMS將在明年引入戰略投資者,啟動IPO,確保三年之內成功上市。

8月20日,在中國郵政與中國鐵塔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中國郵政董事長劉愛力表示,郵政EMS將在明年引入戰略投資者,啟動IPO,確保三年之內成功上市。劉愛力沒有透露更多其他上市細節。終於,在EMS多年前衝擊IPO“中場休息”後,再次有了一個明確的時間表。

這一消息的曝出立即引爆了整個行業,郵政老大哥終於又有大動作了!其實,自今年初以來,郵政的消息就不斷:

8月,中郵速遞易智能信報箱在北京首次落地,這標誌著中郵速遞易將以科技創新力量變革傳統信報箱,深化郵政普遍服務。

7月,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對外宣佈,根據集團公司寄遞翼改革總體方案,為有效整合集團公司總部與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資源,加快快遞物流業務發展,集團公司組建寄遞事業部;

7月19日宣佈,劉愛力任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職務。

5月,EMS水陸兩棲無人機在湖北荊門試飛成功;

……

無論是中國郵政的人事變動、集團改制,還是EMS自身的創新舉措,都在一定程度影響著著EMS的發展。而且,如今,EMS將於明年引入戰略投資者,啟動IPO。那麼在既有優勢下,EMS的上市將會“觸動”誰的奶酪?

有人認為,EMS一旦上市,受到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現在已經上市這幾家民營快遞企業。果真如此嗎?不妨來看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航空領域的爭奪

近段時間,數家快遞公司出臺方案,重金投向航空物流市場。通過讓快件上飛機,不斷提高快遞服務的中高端供給能力。

目前,國內只有順豐控股、中國郵政(EMS)和圓通速遞三家成立了自己的物流航空公司,擁有獨立的航空運輸能力。就在幾天前,順豐迎來新一架B757-200型全貨機,至此順豐航空全貨機機隊規模增長至46架,主力機型B757-200F同步增長至24架。 而中國郵政航空飛機數量也達到了30餘架,圓通航空投入使用的自有全貨機數量已達10架。

面對巨大的中高端服務市場,EMS上市融資後,發力航空物流或將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就今年上半年我國的國際及中國港澳臺地區快遞業務量(完成5.2億件,同比增長43.1%,明顯超過行業平均增速),境外市場的發展空間更大。因此,可以預測購買貨機、開通更多國內外航線或將是EMS上市後重點佈局的業務之一。這一佈局,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分食”順豐、圓通等民營企業航空物流“蛋糕”。

二、無人配送領域的爭奪

近兩年,無論是物流企業還是行業上下游企業,都在扎堆地研發無人技術,並應用到物流的各個場景中,如蘇寧的無人貨車、京東的無人配送站、順豐的無人機等,這些研發的一大目的就是為了實現降本增效。

幾個月前,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的一架機長6米、機翼13米的無人機裝著200公斤快遞郵件從陸上機場起飛,在水上機場成功著陸,這是我國兩棲無人機首次試飛成功。作為國內覆蓋鄉村網點最多的物流企業,中國郵政自2016年就開始啟動無人機郵路的試運行。物流無人機將幫助依託中國郵政現有網絡資源,在非人口密集、涉山涉水的廣大偏遠地區,擴大配送範圍。這對於EMS在配送領域中的發展將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因此,一旦EMS上市成功,在無人配送領域的發展或將提速,甚至擴圍到其他領域,如無人貨車、無人駕駛等。

三、體制的突破

在民營快遞在網點佈局、資源整合以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拓展得紅紅火火時,作為國營企業的中國郵政似乎比較低調和遲緩,不少人將這些都歸咎於郵政體制問題,也有不少人認為,郵政“老大哥”是一隻“沉睡的獅子”,如果能突破體制問題,其能量才能被完全被釋放,而且這一能量是不容小覷的。暫且不說這話是否正確,但“老大哥”確實在體制改革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今年7月9日,中國郵政集團開寄遞事業部成立大會,按照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寄遞翼改革總體方案,此舉目的在於整合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部與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資源,加快快遞物流業務發展。有分析指出,藉由郵政、速遞兩大系統的資源通過改革及整合形成合力,中國郵政將有效減少內耗;此外,依託整個集團包括金融、網運、營銷等方面的資源優勢,中國郵政在快遞市場的競爭力也有望進一步獲得加持。

有人表示,這一體制的改革就是在為接下來的EMS上市做準備。如今,又明確提出將在明年引入戰略投資者,這無疑將加速郵政體系的市場化進程。在即有優勢的影響下,EMS將釋放更大效能,這或將影響到整個快遞市場的格局。

四、基於現有網絡提升時效性

時效,一直是中國郵政的一大尷尬。因此,郵政近些年一直在改進時效產品。如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郵政速遞系統啟動同城當日遞業務;青島市郵政公司推出“全城達”同城快遞業務,在保障時效的同時,價格也頗具優勢,普通郵件500克以內資費5元;深圳郵政推出“郵政同城小包”產品,並承諾“半日未達,免費郵寄”;山東濰坊市郵政公司推出“全城達”同城限時專遞業務,同樣也是500克以內5元;在全國推出“次日遞”時限承諾服務——“限時未達,原銀奉還”等。

而且,中國郵政速遞物流也正在積極落實國家“互聯網+”發展戰略,持續推進服務農村電商、快遞下鄉工作深入開展,依託互聯網、大數據和遍佈城鄉的網絡,打造了“極速鮮”服務平臺,通過整合自主航空網絡、優質民航線路、幹線冷鏈專線、雲倉速配服務等優質資源,制定個性化解決方案,搭建起從原產地到消費者的快速通道,助力各地將優質的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

暫且不說過去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對於產品的執行情況如何,EMS一旦上市,其各項業務、經營都需要接受市場的監督,體制也將更市場化,這無疑會推動EMS進一步釋放效能。不論是服務還是時效,總之提升消費體驗讓人充滿期待。

五、具有核心優勢的服務網絡

一直以來,在與民營快遞企業“抗衡”中,中國郵政的優勢除了擁有“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郵政”的網絡佈局外,似乎再沒有其他的優勢。但這種網絡佈局,恰是核心競爭力所在。而且,近年來郵政主動降價、向用戶示好的服務精神也在行業中引發熱議。

其實,不管上市與否,郵政的網絡對於民營快遞企業都是一個巨大的“壓力”。當下,民營快遞企業還在花大精力向下向西佈局網絡,而郵政早已能在建好的網絡上“起舞”,當然前提保障消費者服務品質。

總之,郵政作為中國物流業服務網絡最廣、最深的企業,在發揮既有優勢的前提下,EMS上市後對於民營快遞在服務、時效、產品、佈局、戰略等方面發起了挑戰,肯定會觸動他們的“奶酪”。民營快遞該如何應對?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